想象中的清闲差事,对设计师来说真的存在吗?|专访某大型出版社设计总监

Homepage recommendation
北京/设计爱好者/4年前/26067浏览
想象中的清闲差事,对设计师来说真的存在吗?|专访某大型出版社设计总监Homepage recommendation

管理者谈「设计职业价值」系列之某出版社设计中心总监,聊聊在社里工作的苦与乐


一份钱多事少离家近的工作,人人都想要吗?同样都是做设计,在不同性质的企业中,工作状态总是有些差距。根据站酷今年的调查,有60%参与投票的酷友,自称是在为他人提供设计服务的乙方公司里供职。很多酷友曾留言说,在乙方公司辛苦。然而,设计师进了甲方公司,是否就真的意味着有想象中更清闲的工作?

 

为此我们采访了一家机构性质为国有企业的大型出版社的美编中心的设计总监,谈谈在社里工作的苦与乐。

 

本文由专访整理而成,并不代表所谓的业内人士,因为即便是身处行业之中,也总有看不明白的地方。

 

文章中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讨论:设计师的工资怎么计算、被考评的方式、每日的工作时间,以及其他人如何看待设计师。

 

这些内容都只为探讨,在这样一个人们观念里的传统行业、国有企业中,设计师真的有想象中的清闲吗?他们的设计成果又以何种方式被评判?是否和其他机构里的设计师一样,有着相似的苦恼和迷茫?

 


 

1

“对于这样的机构,养几名设计师的成本很低,

但设计职能却是生产的重要一环。”

 


站酷网:大型国有出版社有怎样的设计中心?

 

佚名:出版社的美编中心,相当于设计部,年度运营成本相对于全社,可以被忽略不计,部门目前不到十个人。除了总社这个中心外,下属的各个分社也会有1位设计师,隶属于各分社的营销中心,工作内容通常是做些书签、宣传物料和电商详情页等,这样能做到当日下需求,当日出图,流程灵活且沟通成本低。

 

社里设置自己的设计中心,从图书出版工作流程上看,又很方便,我们承接了全社年度出版总数量大部分封面设计工作。可以说是用相对很低的运营成本,解决图书制作的重要一环。这个部门短期内既不会被解散,也没有可能瞬间扩张。

 

一本书从策划到销售,流程上会经历:书稿-策划-编辑-排版-封面设计-校对-印制-发行-营销推广-销售。一个设计师,基本上是负责封面设计或装帧设计环节,整个流程前后由20个人来负责,那么设计师就占1个人。

 

图书策划编辑相当于书籍产品经理,把控整个流程。图书在经过内容的图文编辑之后,从排版开始,可以说都是图书的生产部门,由编辑为各部门分发任务。美编中心的设计师,是图书制作中的一步。

 

可以这样说,出版社是个大甲方公司,美编中心是这个甲方中的乙方部门。无论在哪里做设计,设计师都是乙方,一定会有甲方,图书编辑和作者都是我们的甲方。


 


 

2

“在对待设计上,出版行业和我们公司都算‘后进生’,

但编辑们总算知道需要改进了。”

 

 

站酷网:随着行业变化,设计师的价值有提升吗?

 

佚名:从出版行业整体看,近几年获设计奖图书越来越多,设计师在出版流程中,参与度越来越高了。我们社里现在有些书的选题,策划编辑如果觉得不错,会拿着书稿来找我谈,希望我能提前思考书籍设计的问题。

 

尽管市场上获奖书变多了,但我们社里获奖书还是比较少,主要还是管理上的还没有相应的机制。因为做一本报奖书需要更多时间打磨,但我们确实没有更多时间。如果要我们做那种全装帧设计,这个中心一年最多只能做十几本书。

 

我认为决定设计师能否全程介入一本书的装帧制作,主要取决于三个方面:

1、时机

2、成本

3、编辑的信任

 

如果图书作者本身有素材,并且直接找我来谈书的设计,编辑可能就会更多考虑核算与把控成本。我们做出版,其实管理费很高,往往需要压缩成本,才有收益。通常只有编辑和我们设计师双方都觉得很重要的书稿,才值得这样去做。

 

从行业的角度讲,社里可以说已经算落后了,但编辑们对图书质量的要求,的确也已不再满足于只做一个漂亮封面就够了。我们也在慢慢改变。

 

 


3

“虽然朝九晚五,但我们是全社下班最晚的部门。”

 


站酷网:日常工作节奏怎样?

 

佚名:我们部门每年会接下一千多本书的封面设计,占全社出版总数量约三分之二,另外三分之一编辑们会找外包设计合作。

 

我们社出版并非完全百分百市场类图书,品类中相当一大部分是教辅教材。对于设计师工作量来说,设计一本教材和设计一本市场书,执行工作量很接近,但市场化图书需要更多构思。设计师们和甲方之间一大矛盾在于,设计师往往觉得教材没必要做那么好看,但甲方编辑与作者认为教材的出货量更大,更应该在上面多花心思。

 

从工作量上来看,可以说平均每人每个工作日都会做一本书的封面。

 

我们上班朝九晚五,但几乎都会加班,也只有我们美编中心是需要加班的。这些加班也可以说是大家主动的,因为做不完。但没人加班到通宵的那种程度。除非有很好的外出学习机会或行业博览会、交流会,也不太会有人想出差。


 



4

“不比稿。个人收益只和产出计件数量挂钩,

再有就是努力去评职称。”

 


站酷网:如何考评设计师的工作成果?

 

佚名:在社里做设计有个好处是,这里不比稿。

 

设计师的个人收益由两个部分组成——基本工资和根据每本书的工作量来计算的浮动收益。收入与图书销量和获奖情况都不挂钩。设计师们的工资也与职称评级相关。评职称通常是看国家基金支持的选题数量,如果能获得一些行业奖项,也有加成作用。

 

想在这里躺平,只需要完成每个月定额工作量就行,但也只能拿到基本工资。我会确保团队里的每个人至少都能完成定额。


 


 

5

“活儿不好一样会失去甲方的信任,

但在这里的好处也是甲方对我们更宽容。”

 


站酷网:你们机构中在职设计师与外包设计师最大的区别在哪里?

 

佚名:如果我们失去甲方编辑的信任,编辑就会把书拿给外包做。但社里的美编中心与外包合作相比,各方面成本都很低,包括设计费与沟通成本。我们和编辑同样都在社里上班,沟通起来就容易多了。对于甲方来说,找到一个沟通顺畅的设计师很难得,这通常是外包设计合作短时间内无法达到的。

 

外包设计合作也会产生以下反复出现而难以解决的问题:

· 设计师对整个出版流程与书籍工艺的了解不那么深入;

· 产生额外的字体与图片版权费用;

· 原始设计文件丢失,让书籍重印麻烦重重。

 

我们社里在职的设计师与外包合作的设计师之间最大的差距,是编辑对我们工作完成度的要求不一样。

 

我们可以向编辑争取到更多话语权,可以花更多时间商量、探讨,前期沟通更充分,使得设计成果具有更大弹性。

 

编辑发外包就意味着乙方的设计成果,必须达到编辑要求,才能顺利完结项目拿到尾款。尽管有时外包设计师技术很强,也会因不了解企业文化,做出来的风格并非是编辑想要的。

 


 

6

“有人觉得做设计辛苦,有人觉得我们钱多事少,

也有同行很羡慕我们工作稳定。”

 


站酷网:其他人对社里的设计师有什么误解吗?

 

佚名:在一些同事眼里,觉得我们工作挺幸苦的,因为我们总是显而易见下班最晚的。

 

还有另外一种偏见是,很多人觉得设计师过得挺自在的,因为从收入上看,在出版中心的印前生产部门(校对、材料管理、印制等)岗位里,设计师收入也是最高的。别人看到我们做的封面时,会觉得“这个东西挺简单呀!” 因为他们不理解过程,意识不到其中的智力投入。

 

还有一种误解是,有不少市场化公司里的设计师会觉得在我们这种单位工作枯燥、没成就感或收入少等等。也有设计师对我们的工作了解后,觉得在这里还是挺舒服的。

 

 

7

“98%的人不会想要当咸鱼!”

 


站酷网:有人说在这样的大国企可以混日子,是真的吗?

 

佚名:混不了。在这里工作基本工资几千元,如果不求上进,只求拿基础工资,不如在家待业成本更低,出来上班还是要花钱的。

 

有不少人对出版社里的工作有些误会,认为朝九晚五规律的工作很清闲,不懂这个产业的外人,可能看不懂编辑们在忙什么,也许他们认为处理书稿是件很容易的事。另外很多人觉得,在这里工作反正不会被辞退,那你们为什么不是在混日子?你们工作动力在哪?

 

我不否认有少数人混日子,但这里至少98%的员工是认真对待工作的,无论是设计师还是编辑。每个出来工作的人,还是希望有成就感和与工作成果挂钩的个人收益。

 

 


8

“时光会磨平一个设计师的初心吗?”

 


站酷网:作为一个设计师,影响价值感的因素和动力在哪里?

 

佚名:作为出版人,把你想要传达的信息表现出来,这是设计师的使命。这一点已经实现了。但受制于书籍制作成本和时间,我们都只能尽力去做,成果往往达不到心中理想状态。

 

有的编辑拿来书稿时,其中图片编辑环节,作者和编辑已经商定好了,设计师没有话语权,但我们心里很清楚,若从整本书的选题和内容出发,会有更好的选图、编排方案。这时的矛盾是设计师本应可以更早介入图文编辑,让整本书视觉呈现效果更好。但现实是甲方只让我们负责封面设计。

 

也有更开明和经验丰富的编辑,只在有选题阶段,还没形成图文稿时就来征求我的建议,包括面对的读者是谁?在什么场景阅读?书要做多大?多重?这些设计师都可以给出建议。

 

如果设计师只做封面,经验积累到一定年限,日常工期内,仅仅把封面做好看并不难。但若想从书籍内容出发整体规划视觉呈现,就需要更多投入。

 


我已经入行20年了,觉得自己应该去做一些题材好、自己喜欢的书,依然在为想要做出好作品而不放弃。

 

让我困惑的是,从我进入出版社以来,我的前辈在十几年前就都已退休,他们不会用电脑做设计,是用激光照排的老美工。这个行业里,几乎也再也没有见过比我更年长的设计师了,他们都去哪里了?我离退休还有近20年,而我却没有前辈可以参考,未来何去何从?

 

END

 



你们是否认为无论在哪里做设计,

设计师们都有相同的迷茫和苦恼?

欢迎在文章下方评论留言~

 


 

策划出品:站酷网总编室

编辑:张曦

封面设计与配图:满满


329
Report
|
145
Share
相关推荐
评论
in to comment
Add emoji
喜欢TA的作品吗?喜欢就快来夸夸TA吧!
推荐素材
You may like
装东西Packing.
Homepage recommendation
王的朋友 & KING FRIENDS
Homepage recommendation
相关收藏夹
清醒纪
清醒纪
清醒纪
清醒纪
作品收藏夹
餐饮类 平面设计
餐饮类 平面设计
餐饮类 平面设计
餐饮类 平面设计
作品收藏夹
文章
文章
文章
文章
作品收藏夹
设计说
设计说
设计说
设计说
作品收藏夹
APP
APP
APP
APP
作品收藏夹
规范
规范
规范
规范
作品收藏夹
大家都在看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