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眼看透消费者心思的“洞察力”,来了解一下?

Homepage recommendation
广州/艺术工作者/1年前/6390浏览
一眼看透消费者心思的“洞察力”,来了解一下?Homepage recommendation
一眼看透消费者心思的“洞察力”,来了解一下?
Collect
前言
每一位做品牌营销的从业者,我想肯定都听过一个词——
洞察。
这个词出现的频率,就像我们吃饭时,筷子出现的频率一样多。无论是讨论战略方向,还是产品研发,或是创意方案等等,必定提到“洞察”——你发现了什么洞察?
这玩意就像是营销人手中的“利刃”,用好了能让品牌所向披靡,在信息爆炸传播的时代,一下子就击穿消费者的认知靶心,瞬间吸引到他们的的注意力。
如果要问,到底怎样才算一个合格的品牌营销人呢?
答案就是——
拥有超强的“洞察力”!
格局说得再大一点,产品经理、文案写手,设计师,运营操盘手等职业,都需要掌握洞察力!
因为不管是以上的什么职业,最终的目的都是服务于品牌,把品牌“送”到消费者的眼前,只是各自负责的职能不同罢了。
因此,本文尝试站在自身角度,聊一聊我所理解的“洞察力”,仅供参考。
一眼看透消费者心思的“洞察力”,来了解一下?
Collect
本文导读:
1.洞察力是啥?
2.洞察力的商业用途(HOT)
3.如何挖掘消费者洞察?(HOT)
4.怎样学习洞察力?
一、洞察力是啥?
想象一下,此刻你正在和朋友逛商场,走进“以纯”的服装门店,你会发现它的布局很有意思。
一楼是女装,二楼是童装,三楼是男装,四楼是过季促销。
来,思考几秒钟,为什么以纯要这样安排呢?
一眼看透消费者心思的“洞察力”,来了解一下?
Collect
一眼看透消费者心思的“洞察力”,来了解一下?
Collect
原因很简单:
多数女生比男性天生爱逛街购物,所以一楼设置为女装,目的是吸引更多的人流进店,即便男性不爱逛街,但是得陪对象,或者老婆出去逛街。
而在女性的心目中,孩子占据很重要的位置,这是母爱的天性,驱使着她继续上二楼童装区看看。
来都来了,顺便也上三楼给自己老公,或者男票看看吧。
最后又被“3折底价”所吸引,干脆再上四楼的折扣区逛逛咯,看看能不能捡漏。
结果是一楼多数为小情侣、三两闺蜜,人流最多;二楼多为小夫妻、带娃宝妈;三楼和四楼,基本没什么人流,但转化相对较高,因为男人买衣服,不会太纠结,而打折促销,能让顾客多买几件。
发现了吧,这就是许多大型服装店会这样设计“顾客动线”的主要原因。这样的做法,可以最大程度吸引客流,做到更多的销售转化。
这背后就是资本家对目标客户的精准洞察所致。
所谓“洞察力”,就是一眼看透事物本质规律的能力。
拆开来说,就是透过事物的表象,看到它
更深层次的原因和动机。
一眼看透消费者心思的“洞察力”,来了解一下?
Collect
你想吃饭,并不是简单的肚子饿,而是身体缺少能量了,身体机能无法做到正常运转,所以大脑给你发送了“饿”的信号,提醒你该抓紧进食啦,否则对身体不好。
小明开了家奶茶店,他发现很多顾客都会问:“你家有无糖的奶茶吗?”,他敏锐地洞察到这可能是许多顾客正在减肥、注重健康饮食,但又抵不住嘴馋的诱惑,于是推出一系列无糖、低糖的饮品,结果大卖。
所以这就是“洞察力”的重要性,它能给我们带来诸多好处,比如:
1.发现机会:
洞察力能帮助我们率先发现别人没有注意到的商机,预测到市场未来几年的发展趋势。
2.解决问题:
当遇到棘手的问题时,洞察力能让我们快速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不会在表面问题上瞎折腾,能够快速抓住重点,提高工作效率。
3.产品创新:
真正的创新往往来自于对人性需求的深刻洞察,比如乔帮主的Iphone,是发现人们渴望更便捷的生活方式,是对人性“懒惰天性”的敏锐洞察。
4.人际关系:
人是充满情绪的动物,洞察力能够帮助我们建立同理心,能够清楚感受到对方的情绪,理解并包容,友好相处。
总的来说,洞察力就像一种“超能力”,让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看得更远、想得更深。
拨开迷雾一样的障碍,看透事情的真相。
二、洞察力的商业用途
在商业营销环境之中,洞察力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它具体应用在:
一眼看透消费者心思的“洞察力”,来了解一下?
Collect
2.1 定战略
战略是品牌的根,而洞察是战略的魂。
在制定品牌战略时,洞察力就像是“火眼金睛”,帮助我们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之中,找到精准的航向。
具体来说,洞察力在制定品牌战略中,主要应用于三个方面:
2.1.1 消费需求洞察
制定战略的第一步,是洞察消费者需求。
正如叶茂中所说,人的欲望是无法满足的,欲望产生的需求是无穷无尽的。
企业的存在,首先是要为顾客创造价值,针对消费者的行为、心理、动机、文化、情绪等多维度的洞察,找到顾客的痛点需求。
洞察力就像是给企业安装了一个消费者“读心器”,能够看准顾客的真实需求,精准定位目标客户,才能针对性开发出更合适的创新性产品,为企业带来利润。
2.1.2 市场竞争洞察
有市场就有大量竞争对手的存在。
一块蛋糕就那么大,谁都想多分一点,所以企业要时刻盯着竞争对手的一举一动。
比如利用“波特五力模型”——现有竞争者、新进入竞争者、替代者、供应商讨价、顾客还价,通过对整个行业格局、市场竞争环境、对手优劣势的深度洞察,找准新的机会点。
所以,洞察力就像企业的一双“火眼金睛”,让企业能够清楚预判到行业发展趋势,提前制定差异化竞争战略,抢占先机。
2.1.3 企业优势洞察
顾客总是会货比三家,同一个品类,他的选择权太多,凭啥选你而不选其他?
当一个消费需求诞生时,嗅到商机的玩家也不止你一个,你又凭啥能够占据半壁江山?
所以,企业需要对自身做一次全面的“大体检”,对自身的优劣势进行洞察分析,找到本身的核心竞争优势与资源禀赋。
小马宋说,企业的成功,本质上是企业经营逻辑的成功。
经营逻辑是围绕企业核心优势与资源优势所构建,再用营销手段取得市场的竞争优势,并始终保持这种优势。
以上就是著名的“3C理论模型”,营销人员每次在做品牌战略时,始终跑不掉对“用户、竞争、企业”这三个维度的综合分析,通过敏锐的洞察力,找到三者之间的“关联点”,确立企业未来的发展目标与方向。
优秀的战略能让品牌一路领跑,精准的洞察会让战略无懈可击。
一眼看透消费者心思的“洞察力”,来了解一下?
Collect
2.2 做产品
产品是承接品牌与顾客之间的唯一桥梁,顾客通过产品认可品牌,品牌通过产品获取利润。
优秀的产品,不仅要满足顾客的功能需求,还要满足良好的体验感需求,以及精神层面的享受需求。
这就要求企业对消费者的生活习惯、行为偏好、文化土壤等多方面进行深度洞察,研发出真正符合顾客需求的好产品。
苹果公司就是一个极致产品主义的行业标杆,之所以它家的产品能够受到全球消费者的追捧,根本原因就是对用户的精准洞察。
比如,苹果一直所坚守的“简约优雅”产品理念,就是乔帮主洞察到用户都喜欢便捷的生活;Mac的界面“关闭”按钮,灵感来自人类公共符号“红绿灯”,是苹果对人类生活文明的洞察;苹果所有产品都采用优美的弧形设计,同样是对用户使用习惯、人体工学的深度洞察。
当今的企业营销竞争,与其说是品牌力的竞争,不如说是产品力的竞争,产品才是顾客认可品牌的唯一要素。
好的产品开发,一定离不开对用户行为的多维度洞察,符合用户真实需求的产品,才能算得上好产品。
一眼看透消费者心思的“洞察力”,来了解一下?
Collect
2.3 想创意
在如今信息爆炸的传播时代,唯有创意,才是吸引用户注意力的关键。
人们每天都会被大量的无效信息所干扰,就像特劳特在《定位》一书中所说,面对海量的信息,用户会自动屏蔽、筛选和忽视,唯有精准且聚焦的信息,才能进入用户心智。
进入用户心智的关键,就是创意。
创意就像是给用户枯燥的生活里,加了一点调料。好的创意,能够打动人心,激发兴趣,引起共鸣。
而能够打动人心的创意,秘诀就是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人性的喜怒哀乐,贪嗔痴恨,都是创意的养料,一个引发消费者共鸣的好创意,能够瞬间吸引用户对品牌的好感。
就像B站的一支《后浪》的创意TVC,靠着慷慨激昂的文字,激发了无数年轻人的热血,引发了无数年轻人的共鸣,也让B站更加夯实了在3亿年轻用户心中的地位。
来自对人性的洞察,就是想到好创意的“不二法门”。
一眼看透消费者心思的“洞察力”,来了解一下?
Collect
2.4 写文案
如果说创意是引起用户注意的关键,那么文案,才是真正能打开用户心扉的秘诀。
文案是品牌的“翻译官”,目的是把品牌的策略信息,用大白话的方式说给消费者听,让品牌与消费者在灵魂上进行对话。
好的文案,同样需要深度洞察,针对用户的生活场景、情绪感受、文化语境等多维度,进行综合分析,把话说到他们心坎里去,要让消费者听得懂、听得进去。
文案,其实描述的是一种场景语境,能够让用户自行代入到场景里面去,激发某种情感联想。
比如脉脉曾经出过一系列文案:
真正好的工作,能把你变牛,而不是把你变成“牛”。
有些工位只装得下事与愿违,有些工位还装得下风和日丽。
公司不大,人情世故;公司大了,人情“事故”。
又比如饿了么也出过类似的文案:
一天到晚在那做事,全是我不爱做的。
很累,不想爱了,也不想工作了。
到了星期一,灵魂就像一片白雾。
......
瞧,可真是把一身班味的打工人的心理活动,描述得那叫一个淋漓尽致啊!
所以,写好文案的诀窍,同样是对人性情感的洞察,是对用户的心理场景描述、对用户文化语境的理解、以及对痛点需求的把握。
一眼看透消费者心思的“洞察力”,来了解一下?
Collect
2.5 做设计
文案与设计,是一对同胞兄弟,经常在一起出现。
假如说文案是把品牌的“话”说给消费者听,那么设计就是把品牌的“形”展示给消费者看。
设计应用在品牌的方方面面,整个品牌建设的过程中,设计都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每一处都有它的影子。
产品设计、标识设计、形象设计、渠道设计、广告设计等等,每一块都有独特的价值,它赋予品牌一个丰满的外在形象,就像是一个人的穿着打扮。
好的设计,要让顾客记住品牌的美;好的设计,还要提升顾客对品牌的体验感。
这同样需要对用户进行洞察,通过对目标人群的审美偏好、文化滋养、生活土壤多维度的综合分析,用设计语言为用户创造一个美好的视觉体验。
就像星巴克,每一家线下门店设计,都要符合当地的文化特色,店内的氛围永远是温馨、时尚、充满人文气息,连音乐也是同样的调调。
所以,做好设计的标准,就要看是否符合用户的文化审美、文化滋养、生活土壤等,这同样也是设计灵感的重要来源,来自于对用户方方面面的洞察。
一眼看透消费者心思的“洞察力”,来了解一下?
Collect
在整个商业营销领域,洞察力就是一盏灯,面对各种扑朔迷离的商业陷阱时,能够巧妙避开,直接照出事实的真相,找到真正的生意增长点。
所以从战略,到产品、创意、文案,再到设计,在这一整条的商业链路上,洞察力都是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三、如何挖掘消费者洞察?
商业洞察,是一个极为复杂的体系,需要考虑的维度非常多,比如经济、政治、文化、历史、技术、趋势等等,还要结合一定的数据分析,以及超强的逻辑推演,才能找到最正确的方向。
以我目前的认知层次,还没有资格对它指手画脚,我所擅长的洞察,更多是消费者层面的洞察,这也是对大多数营销从业者最有用的东西。
因此这一小节主要阐述的内容,仅仅是从消费者角度而出发,至于更大的商业洞察,我们暂且按下不表(毕竟俺也说不明白)。
在我不断研究和学习的过程中,我发现挖掘消费者洞察,无外乎就是四个方面:
一眼看透消费者心思的“洞察力”,来了解一下?
Collect
3.1 场景需求
首先,我们要关注消费者在特定场景下会产生什么样的需求
有场景才有需求,有需求就有场景。
人之所以要购买一个商品,目的是为了帮他解决在某个场景下所产生的某个代办任务,这是著名的“焦糖布丁-Jobs to be done”理论。
为什么要买一颗口香糖呢?
原来是因为吃完东西以后,口腔里会滋生异味,会让你在约会的时候有“口臭”的尴尬,更会产生细菌,长蛀牙。
所以绿箭主打“社交”场景—— 清新口气,你我更亲近;一箭清新,一见亲近——清新口气诉求。
所以益达主打“餐饮”场景—— 吃完喝完嚼益达;不管酸甜苦辣,总有益达——保护牙齿诉求。
3.2 目标人群
在确定了场景后,我们需要更具体地了解:
在这种场景下,到底是谁会产生这种需求,具体是哪类人群
因为品牌不可能做所有人的生意,他必须聚焦在某一个具体的细分领域,只满足某一类人群。
只有这样才能把企业的经营效率发挥到极致。
这里就需要对目标人群的各种方面特征进行综合分析,最终得到一个明确的消费者画像。
人群类别、收入情况、地域特征、决策行为、消费能力、文化圈层、价值观念......
通过详细的综合分析,就能找到对应的目标人群,然后针对性地开发满足他们需求的产品与服务。
3.3 行为状态
接下来,我们需要
观察消费者在产生需求之后,会做出什么样的行为与状态
人一旦产生了某种需求,就会下意识做出与之对应的举动。
在肚子很饿的时候,人的第一个动作是什么?在很渴的时候,他会选择喝哪种类型的饮料?
比如说“买水喝”这个动作,有的人会选择喝可乐,有的人会选择喝元气森林,有的会选择喝农夫山泉,有的甚至自带水杯。
品牌通过观察和分析这些行为,就能帮助品牌更准确地把握消费者需求。
3.4 心理动机
需求产生行为,而行为是由动机触发。
心理动机才是消费者产生需求的根本原因,找到背后的动机,就是找到需求
还是上面喝水的例子,选择喝可乐的人,背后的动机可是为了追求“爽”;选择喝元气森林的人,背后的动机可能是正在“减肥”;选择自己带水的人,背后的动机可能是为了“养生”......
所以,品牌只要洞察到这些“心理动机”,就能真正做出满足客户的产品。
总的来说,四个方面是环环相扣的,缺一不可。
  • 人每天的生活就是由一个个场景构成的;
  • 而在某个场景下,人们需要有一个道具(产品)去实现他们的目的;
  • 这个道具(产品)不可能满足每个人,有的人喜欢,就有的人不喜欢,到是谁在用呢;
  • 同时为了找寻某个道具(产品),人会做出相对应的行为举动;
  • 而之所以会发生这个行为、需要这个道具(产品),是因为背后的心理动机所推动。
我们再代入一个具体的例子去理解:
一天早上9点钟,小明从地铁口出来,他正在着急忙慌的环顾四周。
他正在寻找哪里有卖包子的,因为他是个早八上班族,为了赶地铁,没有来得及吃早餐。
此时他的肚子非常饿,他需要赶紧找到早餐店,吃上几个热腾腾的的包子才行。
因为不吃早餐的话,他早上会因为饿,而没有精力工作了,并且对身体肠胃不好。
一眼看透消费者心思的“洞察力”,来了解一下?
Collect
在这个例子里面,我们可以看到:
场景需求是“早上的地铁高峰期”;目标人群是“赶地铁的早八打工族”;行为动作是“肚子饿,到处找早餐吃”;心理动机是“没精力工作,担心身体健康”。
假设你是一个餐饮老板,当你洞察到了有这样一个场景需求之后,你就可以率先在这个地铁口最近的位置开出第一家早餐店,为他们提供新鲜营养的早餐食物。
而且还可以打出各种心灵鸡汤的宣传口号,鼓励那些苦逼的打工人,不要亏待自己,活力满满过好每一天。
还可以更深入思考:
这片区域的打工族普遍都是从事什么职业?他们有多少时间可以用餐?他们买了早餐之后是原地坐着吃还是走着吃?他们的口味是怎样的?他们买得最多的东西是什么?他们问得最多的问题什么?......
对这些问题洞察得越仔细,你所能发挥的空间就越大。
这就是消费者层面的洞察。
简单来说,对消费者的洞察就是,通过观察行为,找到背后动机,再去反推会产生出什么需求,再看什么人群会有这种需求。
主要目的是要找到那个“动机”,动机即需求。
最后我把这四个方面,汇总成了一个“消费洞察菱形结构图”。
一眼看透消费者心思的“洞察力”,来了解一下?
Collect
每次在挖掘消费者洞察时,就问四个问题:
  1. 在一个什么样的场景下?
  2. 是什么人群?
  3. 发生了什么行为和状态?
  4. 这个行为的背后有着何种心理动机?
四、怎样学习洞察力?
既然洞察力那么重要,我们平时又该如何训练洞察力呢?
其实学习洞察力一点都不难,就是麻烦了点,需要长期保持训练,结合我自己的经历,分享四个我常用的办法。
一眼看透消费者心思的“洞察力”,来了解一下?
Collect
4.1 保持好奇心
好奇心是洞察力的源泉。培养对身边事物的好奇,不断追问"为什么",是训练洞察力的第一步。
我自己有一个习惯,就是不管身边发生了什么事情,我都会非常理性客观地,去思考这件事情背后发生的原因和动机是什么。
比如为什么星巴克不允许未消费的顾客进店里坐?那是因为它需要赚取利润,否则没办法支撑门店庞大的租金。
那为什么有的顾客不愿意消费星巴克?那是因为“白嫖”是人的天性,而且星巴克的价格太高,一般人觉得划不来。
只要是我眼中能看到的一切事物,我都会不断追问自己,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
同时我还会把这些思考,用备忘录记下来,发到朋友圈,发到公众号。
有个方法论叫做“5why提问法”,其实就是多问几个“为什么”而已,这是一种训练自己洞察力非常好的方法。
4.2 观察生活点滴
对生活中的每个细节保持敏感,细心观察也是获得洞察的关键。
主要是观察身边人的行为,看看他们做这些动作背后的动机是什么。
比如我经常会观察自己对象买东西的习惯,我会发现她们女孩子买一个东西太纠结了,为啥呢?那是她们希望买到更合适、更有性价比的东西。
我还会观察自己父母,看看老人家的世界里面会发生什么事情,比如过年的时候我给自己父亲买了一件冬装,父亲高兴极了,连续好几天都穿着在亲戚面前晃悠,这是因为父亲感觉到了儿子对他的孝顺,他心里非常得意。
还有我的同事,我发现他们晚上下班之后,会在办公室就提前打好滴滴,等车到了楼下,他们才下去,这是因为他们不想等待太久。但是我就会到了园区门口再慢慢打车,因为我想在等车的过程中,放松放松,晚上睡个好觉。
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也是训练洞察力的好办法。
4.3 训练同理心
人就是个情绪的动物,所有的行为全是由情绪所驱使。
学会感知人的情绪,锻炼自身的情绪共鸣力,能够理解人的情绪,理解因为情绪而触发的一些行为。
关注人为什么会笑,为什么会哭,为什么会愤怒,为什么会同情......
然后再去分析产生这种情绪背后的原因是啥。
拥有良好的情绪感知力,对一切发生的情绪保持同理心,也是获取洞察力的关键。
就像很多打感情牌的品牌,因为理解目标人群的情绪,用自身的价值观与他们形成情绪共鸣,结果收获一大批忠实粉丝。
比如Nike,始终鼓励运动精神;比如胖东来,用真诚打动用户;比如内外,鼓励女生不要有身材焦虑、要大方自信......这就是情绪价值的力量。
4.4 学习相关理论
上面三个方法都是比较野路子,更多是训练一种“敏感力”。
同样也有更科学的方式,那就是深入学习一些心理学家所研究出来的书籍和理论。
例如《消费者行为心理学》《营销心理学》《社会心理学》《马斯洛需求层次》《人性心理学》等等。
诸如此类的文献,本身研究的方向就是关注消费者心理在营销中的作用性,而且还做了大量的实验论证。
通过系统学习消费者心理学和行为学理论,我们能更深入地理解人的行为模式和决策过程。
学会从更科学的角度,找到最真实的依据,而不是靠直觉胡编乱造。
综合来说,以上这四个方法:
  • 保持好奇心,是训练逻辑推演能力;
  • 观察生活点滴,是训练对用户行为分析能力;
  • 训练同理心,是对用户情绪层面的感知能力;
  • 学习相关理论,是让洞察更加有据可依。
洞察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天赋,而是可以通过不断训练来提升的能力。保持好奇心,细心观察生活,培养同理心,学习相关理论,这些都是提升洞察力的有效方法。
写在最后
正如营销大师叶茂中所说:"伟大的战略,始于对人性的需求洞察。"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谁能更深入地洞察消费者的需求和动机,谁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洞察力是营销世界的指路明灯,它让我们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在纷繁复杂的市场中捕捉关键信息。从战略制定到产品开发,从创意构思到文案、设计,洞察力在营销的每个环节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帮助我们读懂消费者心声,发现未被满足的需求,创造引人共鸣的内容。
它更是营销人的"超能力",帮我们看透表面现象,抓住事物本质。有了洞察力,就能更好地理解消费者,做出更棒的营销方案。
所以,哪怕不懂系统的营销理论,但一定会善于使用“洞察力”!
145
Report
|
235
Share
相关推荐
评论
in to comment
Add emoji
喜欢TA的作品吗?喜欢就快来夸夸TA吧!
推荐素材
You may like
相关收藏夹
设计不設計
设计不設計
设计不設計
设计不設計
作品收藏夹
文章
文章
文章
文章
作品收藏夹
心得
心得
心得
心得
作品收藏夹
产品精修
产品精修
产品精修
产品精修
作品收藏夹
方法论&技法
方法论&技法
方法论&技法
方法论&技法
作品收藏夹
怎么学设计
怎么学设计
怎么学设计
怎么学设计
作品收藏夹
大家都在看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