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蜜蜂,新的网络神兽代表了什么趋势?
网络神兽网蜂揭示的一种新的组织方式
本期节目音频版:
https://www.zcool.com.cn/special/radio/howsdesign/detail_ZMzM4OA==.do#nav
本期节目文本稿:
今天我们要聊的是:新的网络神兽网蜂(Cyber Bees)揭示的一种新的组织方式。
正如物理学有四大神兽,网络世界也有各种各样的神兽,除了我们熟悉的黑天鹅和灰犀牛,最近一种新的神兽逐渐露出头来,就是题目里我们说的网络蜜蜂。
不像天鹅犀牛有那么深的隐喻和反思,网蜂更多形容的是一种行为,就是喜欢发表和分享网络上散落的碎片内容,并组织成高质量内容的行为,因为就像蜜蜂采蜜,所以叫做网蜂。比如站酷上很多喜欢做收藏夹的人就可以被称为网蜂。
听起来这个新神兽没什么了不起,没有黑天鹅发人深省,更没有灰犀牛让人深思,甚至还有点网络早期论坛的远古味道,但是我要说,在现在这个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真不能小瞧这群小蜜蜂,尤其结合web3、元宇宙等等来看,它们可能是未来人们在网络上的凝聚核心。
为什么这么说,我们先从网络发展的历程来看:
现在我们普遍会认为自己正处在从移动互联网向元宇宙转型的时刻,要说从web1.0到现在的web3.0,最大且不变的动力是什么,我觉得有两个,一个是使用端日益增长的使用人数和时长,一个是服务端不断进步的技术。纵观互联网短短几十年发展,这两个因素并没有因为载体的变化失去动力,反而随着时间越来越强。我们不妨从这两个方面来看为什么网蜂在现在这个时间节点出现。
先说使用端,随着互联网使用人群和他们的使用时长日益增长,其实伴随着一个问题,那就是因为信息和人群的爆炸式增长,每两个个体之间其实是逐渐疏远的。就像是一场聚会,只有十个人的时候,每两个人之间都有机会碰杯交谈,但是如果人数变成100人,那人们就只能和附近就坐的人交谈敬酒。数十亿其他网民对我们来说只是增加了环境的噪音,其实在达到我们的接受度上限后,单纯的“好友数”已经没有太多意义,大多数人,仍然只是和少数几个人交互。据统计,MySpace用户朋友数量的中位数是2,而人均“朋友”数却是55。
再来说供应端,自从web2.0开始,UGC这种由用户产生内容的方式就成为内容供应的主流,尤其是国内,以抖音为代表的算法驱动的内容平台,极大的塑造了新网民的行为模式,大家都习惯了先表达再分享,越来越多互动过程成就的内容事件,而不是内容引发互动行为。尤其是以维基百科为代表的内容生产模式,证明了专业的可信内容也可以借助“蜂群”而不是权威来生产。
这就是网蜂的强大之处,但看每一只都影响细微,甚至可以忽略不计,但是一旦形成蜂群,就完全不同,足以成为复杂系统的载体。
一种方法不管多么缺乏效率,只要它有助于协调群体行为,只要它聊胜于无,都会传播开来。
这种奇迹其实已经发生过很多次,上次技术改变世界是印刷术,它对世界的改造丝毫不小于互联网。它很早就出现,但是最大的转折点是被称做八开本的尺寸设计,这个可以放进随身挂包的尺寸,让这个技术成为故事,新闻和知识的载体,随着更多的出版商人和读者的喜爱,这种小开本的书籍变得越来越便宜和便于携带,终于成为互联网之前内容的主要凝聚核。
现在,网蜂们来了。
有人研究过为什么网蜂们愿意为维基这样的组织做贡献:
第一个原因是有机会锻炼一下没有用过的脑力;
第二个原因是虚荣心;
第三个原因则是想要做一件好事。
是的,就是这么简单的理由,就像八开本一样平淡无奇,没有英雄人物的天才创见,也没有超级技术的突然发现,就是一个简单的机制下,人们感觉可以更舒适地做些自己喜欢的有意义的小事。奇迹就发生了。
网蜂们正在创造的奇迹是什么呢?
我觉得就是以DAO等区块链技术为支撑的新的组织,正在替代传统的商业组织处理越来越复杂的工作。反过来使得资源的组织形式逐渐从中心化的企业变成去中心化的蜂群。
我们对新技术经常是比较担忧的,可能是因为它们出现的太快,所以总是让我们担心它们也会突然消失。就像计算器一样,我们宁愿继续依靠纸笔,甚至手指脑子木棍来计算,也不愿意在中小学使用计算器。唯独忽略了一点:纸笔木棍,也是“突然”出现的技术。
只有当一项技术无处不在而被人们视若无睹时,变革才真正到来。我愿意相信随着变革的到来,职业化的很多工作会变得不再以工作时间为计算单位,而变成以效果和乐趣为单位的价值衡量方式。现在的这波以网蜂为代表的聚合方式就完全呈现出这种特征。
新一代的年轻人们,他们正在用完全不同的方式继续做事,链接它们的是共享的共识,这么说有点抽象,我来讲个故事:
这个故事叫做“石头汤”,故事是这样的几个士兵来到一个村庄,什么也没有带,只带了一口锅。开始的时候,村民们不愿给它们任何吃的,士兵们就往锅里加水并且扔进一块大石头,在村前广场上架火烧起来。一个路过的村民感到好奇,就过来问他们在干什么。士兵回答他们在煮一锅“石头汤”,它将十分美味,虽然还欠缺一点配菜。这个好奇的村民于是给了他们一点点配菜,帮了士兵们一个忙。其他村民也陆续给了他们别的配菜和调料。最终,一锅好喝而有营养的石头汤真的被大家做了出现,喂饱了士兵,也喂饱了村民们。
这无疑是一个理想主义的故事,它需要很多前置的条件,比如一口锅,比如一个路人繁忙的广场,比如一个美丽的愿景。之前我们对这个故事很陌生,因为那时候没有锅,也没有足够多愿意付出小小善意的村民。但是现在,这些逐渐不再是问题了。
人们永远渴望能成为有意义的事物的一部分,而机构只要能降低交易成本就可以存续甚至壮大下去。就像维基百科一样,稍好的工具和愿景,加上稍有善意的有能力的网蜂,谁知道几年之后我们是不是都会成为石头汤的贡献者和享用者?
政治哲学最基本的问题之一是谁来守护守护者?它的回答可以是也应该是:每个人。
本次讨论的很多观点和比喻来自《未来是湿的》这本书,也借这个机会推荐给你阅读,这本书似乎已经没有再版,但是其中的洞察是很让人大开眼界的。
你们觉得未来的组织会是什么样呢?来评论区聊聊。
点击以下任意链接均可收听「设计,几何?」音频栏目
欢迎扫码加入知识星球与我们互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