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人类,不塌房的偶像是怎么设计出来的?

Recommanded by editor
北京/设计爱好者/3年前/686浏览
虚拟人类,不塌房的偶像是怎么设计出来的?Recommanded by editor

数字虚拟偶像的前世今生

本期节目音频版:

https://www.zcool.com.cn/special/radio/howsdesign/detail_ZMzExMg==.do#nav

本期节目文本稿:

2020年,B站每个月有4000多位虚拟主播开播。

过去的18个月里,全球共有51位数字偶像诞生并活跃在社交网络上。根据爱奇艺《2019虚拟偶像观察报告》,全国有近4亿人正在关注或走在关注虚拟偶像的路上;2020年,虚拟偶像市场据估计达到2000亿;洛天依在淘宝直播的坑位费达90万元,远超薇娅、李佳琦。我说几个名字:Imma、绊爱、Lil Miquela、阿喜、AYAYI。如果你一个都不认识,没关系,我来说给你听。尽管他们加起来粉丝过亿,估值千亿,但是二十分钟之后,你将对他们如数家珍。

刚才说的几位,无疑都是数字偶像,或者数字人,或者Vtuber。以下我们暂且把它们统一叫做数字人类。数字人类目前的应用主要是KOL或者偶像,主播类型,这个行业其实已经存在了一段时间了。我来按照时间线梳理一下。

vtuber,是最早出现的数字人类。所谓vtuber,直接了当的翻译是虚拟主播,用虚拟形象的直播主。但vtuber又不只是主播,它们是虚拟偶像主播或者虚拟明星主播。谈到Vtuber就避不开绊爱(Kizuna AI/キズナアイ),她自称为世界第一个Virtual YouTuber,从2016年末就开始活动,出道四个月达到了40万订阅,直到2018年初达到了百万订阅,迄今为止也是YouTube上订阅量最高的Vtuber,因此她被中国粉丝爱称为”始皇帝“。随着绊爱的大火,更多Vtuber开始活跃起来,迄今为止已经在YouTube开通了数千个频道,这股热潮当然也来到了中国,越来越多的Vup也如雨后春笋般开始活动起来。

大家熟悉的ASK动画出品的《最后的召唤师》,它的女主角朵拉doora,也常年在B站直播。之前在和ASK动画的于田Q爷的聊天中,我也得知了一些虚拟主播的基础知识:虚拟主播的魅力,在于“角色+真人”混合。首先那层“皮”更加精致,能够添加富有想象力的丰富元素,拓展了“人”的边界,但同时,背后的真人也能跟你产生实时交流。声优可以说是虚拟主播的核心竞争力。主播拥有更为灵活丰富的即兴反应和迷人的声线,难怪会出现开头所说每月有数千位虚拟主播直播的盛况。

但是二次元的虚拟主播还是有一些先天的弱点:首先,文化阻隔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受众规模,二次元虽然香,但不是人人都可以消受;其次,直播收益往往无法覆盖制作和推广成本,并且随着更多的玩家入局,这个细分市场也正在红海化;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缺乏其他有效的收入手段。

尽管如此,人类可以喜欢数字人类,并且更喜欢可以互动的数字人类。这点已经得到了充分的验证,所以新的数字人类出现了。他们就是所谓的metahuman——虚拟数字人。

虚拟数字人宜具备以下三方面特征:

1. 拥有人的外观,具有特定的相貌、性别和性格等人物特征;

2. 拥有人的行为,具有用语言、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表达的能力;

3. 拥有人的思想,具有识别外界环境、并能与人交流互动的能力。

具备了这些特征的数字人,其实已经和真实的人相去不远,再也不会塌房的偶像被生产出来了。

说到这些metahuman就不得不提AYAYI。经常刷某书的用户最近不可能没有看到过她。仅仅凭借一张图片,叫AYAYI的女孩就一夜涨粉将近4万。精致的五官和微妙的口红色号,让男女女女都不自觉地按下关注按钮。截至目前,她已经拥有11.7万粉丝,被赞超过24.7万次。很多博主开始竞相模仿AYAYI的妆造。

AYAYI还代表了全新的商业模式。在传统的商业传播中,尤其是涉及到线下的营销活动,除了时间、地点外最核心的就是明星和KOL。但是涉及到人的事情总是会有很多的不确定性,而像AYAYI这样的Metahuman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是不受时间与场域限制的传播对象。同时,她可以做出自然人难以完成的动作特技等。借助人工智能,这些偶像们也可以和每一个粉丝做一对一的亲密交流。

AYAYI的师父是Lil miquela,名称是 Miquela Sousa,Brud公司设计的虚拟网红。人物设定是巴西和西班牙混血少女,19岁,长居洛杉矶,职业是音乐人、模特。有三百万粉丝,是一名来自加州的Instagram少女模特,她不仅被拍到与多位名人在一起,出了自己的专辑,还被许多出版物采访介绍过,Lil Miquela也为街头服饰和Calvin Klein,Prada等多个奢侈品牌代言。

她喜欢韩国的防弹少年团。对于黑人和LGBTQ群体,她也公开表达过支持。根据网红营销平台 CreatorIQ 统计的数据,Miquela 的账号粉丝互动率在2.54%左右,粉丝中女性占比高达73%,年龄集中在18到24岁(58%),粉丝的兴趣偏向影视、时尚和音乐。

她和粉丝之间已经建立起来真实的关系,尽管她只在互联网出现,但是她比很多真实的人类给人更可信的感觉。这也许是来自她标志性的双发簪发型,也许是来自她的牙缝和雀斑。当然独特的着装风格也加分很多。她人设的核心:同理心,使得人们尤其是现实生活中存在一些被排斥或处于边缘的人可以在Miquela身上看到自己的投影。因为这种同情心,她成为了一个邀请大家与之互动的可以依赖的感情寄托。可以说miquela这个数字人对她的300万粉丝来说,或许比大多数真人都更有影响力。

现在国内比较火的数字人类还有翎,阿喜等。花西子等消费品牌在今年双11也推出了同名的数字人类花西子。翎因为参加《上线吧华彩少年》而出道,是由次世文化和魔珐科技两家公司共同打造的。次世文化CEO陈燕透露,数字人类的制作成本和门槛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降低。2020年上半年做一个超现实虚拟人,从策划到上线,大概需要3个月时间,成本在百万人民币级别,但如今整个流程已经能缩短至45-60天,成本也能砍半。

阿喜是Jesse在业余时间做出来的。Jesse是游戏公司上班族,日常996,他每晚22:30到家,23点到1点拿来做阿喜,原画、建模、动作捕捉、毛发、打光、配乐全部由他一个人完成。固然Jesse有着十多年经验和超强技术能力加持,但单打独斗、只用业余时间就能做成一个虚拟人,从侧面说明了这个行业的门槛正在降低,迈入一个“普及应用”的阶段。

结合阿喜和翎,大家应该可以看出一个机会:数字人类似乎是个低投入高产出,甚至可以设计师个人创业的好生意。

如果你已经跃跃欲试,在开始前,我们不妨梳理一下,技术能力这个影响最大的因素。

数字替身是现在数字人类技术的早期积累。数字替身大部分出现在电影的视效部分中,通常他们的应用包括:面部替换,数字特技替身,生物类型变换或体征变换,例如电影《本杰明·巴顿奇事》中本杰明·巴顿的衰老特效和《爱尔兰人》的年轻版替身。基努·里维斯(Keanu Reeves)出现在《赛博朋克2077》;诺曼·里德斯(NormanReedus)成为《死亡搁浅》里的主角;AI换脸是图像,以2D格式生成,而数字人则能够放置于3D场景中并与该场景相关的各种软件和硬件相连。

还有英伟达CEO黄仁勋的数字替身事件:21年4月的2021 GTC大会上,英伟达CEO黄仁勋现身介绍了对标Metaverse的平台级产品–Omniverse。当时老黄还提到,Metaverse不仅仅是游戏,而是模拟未来的地方。此外,这场发布会上英伟达还把多款中国产游戏当做了标杆游戏进行展示,GameLook还做过报道。

模拟未来?这可不是空话,英伟达其实从这场发布会就已经开始践行,只不过是在三个月后的纪录片中才真正向全世界公开:几乎没有人发现,这场发布会中画面中的场景布局,老黄标志性的皮衣,甚至他本人全都是利用Omniverse合成渲染出来的“假人”。

当我们已经无法分辨基努里维斯,老黄,米奎拉们的时候,数字人类创作的最后一击来了——MetaHuman Creator。21年3月,Epic 推出的基于UE4的制作工具MetaHuman Creator。这个工具划时代的意义是,它使得数字人类的制作成本大幅度下降了,从制作一个数字人到在游戏电影等场景中使用,时间从过去的几个月被缩减至几乎即时,基于深度感知相机,你创作的角色会继承你的微表情。

很多人担忧这意味着美术师,建模师等设计职能不再被需要,这种对技术抢走工作职位的担忧在过去的几百年里反复出现,但是每次技术革新之后,我们都会发现,它们只是让整个生产过程更加流程化标准化,所有的技术都是用来加强美术师的工作能力的。比如之前的表演,只能是优秀演员的一次性现场发挥,现在借助骨骼点,动作捕捉,这些表演也成为可以复用的数字资产。

随着这个大杀器的公布,相信会有更多大杀器到来,一切又回归到了起点:为什么我们需要数字人类,数字人类提供的服务内容,究竟是什么?

我认为,它们其实和游乐场,电影,游戏一样,都是在满足人们对秩序的需要,因而产生的对内容和服务的消费。内容消费的核心是故事,而故事的核心,就是人物。这次,我们终于从设计情节氛围场景道具,到了可以设计人物。不是修辞上的设计人物,是物理上的设计人物。

要想设计出精彩的数字人类,抛开技术层面的困难,我能一下子想到的还有以下几个困难:

1. 恐怖谷效应

由于机器人与人类在外表、动作上相似,所以人类亦会对机器人产生正面的情感;而当机器人与人类的相似程度达到一个特定程度的时候(90%左右),人类对他们的反应便会突然变得极其负面和反感,哪怕机器人与人类只有一点点的差别,都会显得非常显眼刺目,从而整个机器人有非常僵硬恐怖的感觉。避免过度引导使用者,混淆他们对现实和虚拟,也是数字人类设计要面对的伦理问题。前面提到的米奎拉,就曾有过三次元的男友,虽然他们已经在去年分手,米奎拉甚至还写了悲伤的分手公告,但是未来两种人类怎么相处,我们还在非常初期的阶段。

2. 人类的复杂性或许无法复制

人类的精彩很大程度来自其不可预知性和复杂性,一个微表情一个小动作,它的信息量都是极大的,人脸是我们最敏感的图形,我们可以从中解读出相当复杂的信息,这也是为什么钱上通常会印刷人脸,因为小小的违和感就会被我们的本能捕捉到。所以人一直最难创作的对象。

尽管存在这么多的困难,但是数字人类的爆发之势已经无可阻挡,在节目的最后,我来给诸位打打气,万一不远的将来,我们接到任务,要去为公司打造一个数字人类,可以用来鼓舞我们自己。

1. 写实和高仿真不是数字人类设计的唯一方向,我们都有过对红白机时代的几个像素块产生共情的体验。

2. 只有人的头脑才最具有创造性,我们的感知,我们的价值观,我们的共情能力不可替代。

深刻,可信,令人沉浸其中有意义感的故事,是一切内容创作的目标。胖胖丑丑,面目模糊的《威伦道夫的维纳斯》之上寄托的人类情感,部族希望,才是创作人物的精髓所在。人一定比机器更懂人,设计师一定要比其他人更懂创作。

最后以我印象很深的,叶锦添老师在19年《叶锦添:全观》艺术大展中为他的数字角色 Lili写的一段话作为结尾:Lili 现在不只是摄影作品,它是一个很大的容器,包含了我很多的理念,它也非常的具体。它讲的东西是非常深远的,有抽象的,具象的。她不在固定的地方,你看到不是一两张,而是成千上万张的时候,你会怀疑这不是同一个人,同一个人不可能有那么多的背景,最后你就会发觉她根本不是一个特定的人,Lili 就是一个数字,Lili 就是一个影子,我们的影子。她像一面镜子,和我们一样,但是她在另一个平衡世界。

点击以下任意链接均可收听「设计,几何?」音频栏目

站酷学习音频专题

小宇宙音频专栏

喜马拉雅音频专栏

欢迎扫码加入知识星球参与我们的讨论


4
Report
|
6
Share
相关推荐
评论
in to comment
Add emoji
喜欢TA的作品吗?喜欢就快来夸夸TA吧!
推荐素材
You may like
包装文字排印
Homepage recommendation
马年IP设计 MA DUODUO
Homepage recommendation
相关收藏夹
方法论
方法论
方法论
方法论
作品收藏夹
企业展厅
企业展厅
企业展厅
企业展厅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ip形象设计+表情包
ip形象设计+表情包
ip形象设计+表情包
ip形象设计+表情包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IP形象及IP内容
IP形象及IP内容
IP形象及IP内容
IP形象及IP内容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IP形象——动物类
IP形象——动物类
IP形象——动物类
IP形象——动物类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文创
文创
文创
文创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大家都在看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