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_ 图形&图像
在平面设计中,图的本质是对核心信息的二次解读与重申。
全文约 2150字,预计阅读时间6分钟。

# 01 #
//平面设计中的图//
在平面设计中,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图文要匹配”。
很多新人设计师在做设计的时候,经常会为配图伤脑筋,不知道应该配什么图合适,最后只能找一张自认为挺好看的图片放到版面中,最后导致图片与设计本身要传达的信息毫无关联。

标题与图像都在传达一个信息:
十年民生 爱心回访

标题与图像都在传达同一个信息

这是淘宝宝贝详情页的首屏第一张图,主要就是传达“所见即所得”,除了几个矩形框之外,只用了一个支着三脚架的相机。
所以说,在平面设计中,图的本质是对核心信息的二次解读与重申。
在平面设计中,我们主要处理的就两种图形,一种是矢量图形,另一种就是位图图形。
矢量图(Vector)也称为面向对象的图像或绘图图像,在数学上定义为一系列由线连接的点,它具有颜色、形状、轮廓、大小和屏幕位置等属性。
处理矢量图形我们一般用的软件就是Adobe Illustrator,或者是coreldraw,早期还有Freehand,现在好像很少见了,不管是哪一种,主要功能都大同小异。
位图图像(bitmap)亦称为点阵图像或绘制图像,是由称作像素(图片元素)的单个点组成的。这些点可以进行不同的排列和染色以构成图样。
处理位图图像最常用的就是Adobe Photoshop,很少有其他软件。

同样是两个圆形,当我们逐步放大显示的时候,位图圆就变成一个一个的小方块,边缘就不再光滑,而矢量圆形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不管怎么放大细节,边缘始终圆润。
# 02 #
//图片的诞生//
在平面设计中,图片从无到有主要就两个步骤:
第一步是创意,第二步是创作。
Step01 创意:
基于想要传达的信息,在大脑中形成一幅可以表达所要传达信息的图像。
很多时候,新人设计师往往会漏掉这一步,或者只形成一个半成品的图片创意想法,这在图片创作阶段会表现得更明显(稍后来说这个问题),它会大大降低我们的创作效率。
Step02 创作:
通过实物或实景拍摄、手绘创作或者图片素材收集(各大图片网站),并且通过PS修缮合成。
不管是哪种创作方式来获取到图片,前提一定是先在大脑中形成图片,如若不然:
· 拍摄的时候你就不知道应该选取哪个角度,你只能尽量拍摄多个角度的图片,最后再一张一张的挑选;
· 如果是手绘,那手绘出来的第一张图片有很大概率不是最终你想要的那张,所以,你也需要手绘多张图片,然后再挑选;
· 如果是通过图片网站搜索,一开始的时候,你可能连搜什么关键词都不知道。
· ……
所有这些都会导致你的图片创作过程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也就是说你的设计效率会很难符合实际工作的时间要求。
这种提前创意在创作的过程,在新闻照片拍摄中体现最为明显。
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合适的角度下抓取那个瞬间的定格影像。——新闻照片拍摄创作
几乎所有普利策新闻摄影奖的作品,或快1秒或慢1秒按下相机快门,这张照片可能都不能获得这个奖项。
虽然很多时候这种摄影作品可遇不可求,但是作为平面设计师非常有必要去学习这种摄影的技巧。
[ 普利策摄影奖经典作品 ]
§ 饥饿的苏丹 [1994]_凯文卡特摄

§ 生命之吻 [1968]_ 罗科·莫拉比特摄

§ 战火中的女孩 [1973]_黄幼公摄

§ 时代广场的胜利日 [1945]

§ 世贸中心遇袭 [2002]_史蒂夫·路德伦摄

§ 孤独的犹太女人 [2015]_奥代德·巴利蒂摄

作为平面设计师来讲,除了实物或实景拍摄和手绘两种方式以外,通过Photoshop来合成一张我们需要的图片,这种方式是最基本的技能,也是最重要的技能。
一般情况下,我们把PS合成称之为美术执行,几乎可以说所有的平面广告都是PS合成的。
一个好的美术执行人员,除了有扎实的美术基本功之外,需要不断的学习和提高PS软件的应用能力,始终让自己处于“眼高手低和手高眼低”两种状态的循环交替过程。
# 03 #
//图片的应用//
当我们完成了一副设计作品所需的图片之后,最后一步就是把图片和相关的品牌logo、广告标题、内文等元素进行图文编排,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版式设计,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对图片进行最后的处理。
Step01 选图:选取最具有故事性的图片。
在实际的设计工作中,往往客户会提供大量的图片给到设计师,由设计师来挑选合适的图片放到版面中去,这时候,选图就是第一步工作。
Step02 裁剪:根据所需传达的信息选取最适合的图片局部。
选好了图片,有时候并不需要完整的使用原始素材图片,这就涉及图片裁剪的问题。
同样的图片,裁剪区域不同,最终的图片传达的信息有可能会大相径庭。

Step03 修缮:当我们完成整体的版式设计之后,为了保证图片和文字等元素能形成统一色调或风格,更重要的也是为了突出设计作品做核心的信息(包含主标题和图片信息),还需要对图片进行最后的调整。
比如,调整图片的色相、饱和度、明度等,甚至使用某些效果滤镜处理图片。
不管是哪种方式来处理图片,我们的终极目的只有一个:聚焦核心元素。
· 局部调亮,四周变暗。
· 转为黑白模式,核心元素彩色。

电影《辛德勒的名单》
· 去底抠图,只保留核心产品元素。

除了以上3种常见的形式和场景之外,还有很多方法和方式来聚焦核心元素,大家可以通过平常的积累,多掌握一些聚焦的方式方法,在以后的课程中也会用更多的案例来分享给大家。 聚焦核心元素的目的其实又回到了平面设计的初衷:设计是为了更好的传达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