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疫情下的洛带中国艺库
其他/设计爱好者/1年前/26浏览
版权
三年,疫情下的洛带中国艺库
中国艺库是一个总建筑面积接近20万平方,预计充分吸纳洛带古镇游客资源,被列为“四川省重点文化项目”和“成都市重点精品旅游项目”的旅游地产属性商业街,2014年开街,致力于将曾经的粮仓打造为以艺术为引领,以艺术生活为体验特色的中国首个艺术生活体验大本营。
走入中国艺库商业街,仿造的思想者孤独地端坐于高楼之上,摩登大楼的玻璃冷酷的反射着太阳光,楼底伏着一只巨型蚂蚁,憨态可掬的迎宾小人在浓荫下鞠躬,独特的水街中放置着形态各异的水花雕塑。这里有网络文学街,有网红培育基地,有抱着故事的小茶馆,有展览当代艺术的博物馆,有放置巨型古董的展物架高楼,有涂抹着童话色彩的大树,有像薄雾一样的紫色花海……阳光下,这里处处笼罩着艺术的气息,每一条街道都与众不同。
但由于成都疫情的反复,2022年5月我们步入中国艺库,不难看到这样的场景:仿古小推车的遮棚无力地耷拉在推车上积落灰尘;角落里站立一棵仿造桃花树,塑料花瓣散落一地堆满了一角;古朴的楼阁挂着数不清的小灯笼,在空荡的街道里随风摇摆,让这里像是一处被人遗忘的地方。“满庭芳”、“映业”“狐的故事”木牌匾上挂着这些带着故事感的字眼,吸引游人驻足不前。可是,它们中的许多都大门紧闭。和五一期间洛带老街的热闹不同,这里游人稀少,广阔照射的阳光在这里大行其道。
和众多追求生活艺术的老板一样,“狐的故事”老板火狐游览过众多古镇,追逐过不同的生活,最后决定在洛带开一家自己的老绣茶室,“洛带是她喜欢的一种生活风格”,狐小秋说。
狐小秋于2017年与老板火狐结识,并一起开设茶馆“狐的故事”。她们一起经历了疫情前中国艺库的辉煌时期,“那个时候像周末客人来都需要预约打电话,楼下的场地几乎爆满。”她们也一起渡过疫情中的艰难时刻“疫情后爆满的状态几乎很少。”谈起最艰难的时刻,狐小秋坦言“2020年疫情刚开始那会是最艰难的时候,基本上买菜都出不了门,又没有收入,整个人就是焦躁。”
当然,在有疫情的这些年,作为一个商业性的茶馆,狐小秋和火狐也为吸引客流做过不少努力。疫情过后的第一个缓和期,狐的故事与附近华侨城达成一致,开始打造外摆及夜经济,将所在的原名“小吃街”的街道更名为“菩提巷”,开展各类坝坝茶电影及露天文化交流会等活动。除此之外,狐的故事还在大众点评、抖音等平台进行线上引流,一切都似乎向上发展,但三年的疫情反复,让这些努力收效甚微。2021年的五一,由于洛带景区的限流和因成都大运会而收紧的疫情防控措施,“今年的收益似乎和去年差别不大”狐小秋说。
花车游行、大门敞开的“满庭芳”“映业”、在榕树下坐满的喝茶客、小贩此起彼伏的吆喝声……,这些由人气所带来的独有氛围在这三年的中国艺库很少见,没有人气供养的中国艺库,艺术的氛围像是在逐渐消散。“现实状况确实和我们当初预想的不太一样”,狐小秋坦言。
周围的商铺一批一批,来了又走,走了又来,满街的大门一扇一扇,有的开了又闭,有的闭了就再也不开。狐的故事却依然在当初的地方放着同一首歌,“疫情对我们的影响是很大的,但我们总不能因为疫情就不去生存。”狐小秋说。
0
Report
声明
收藏
Share
相关推荐
in to comment
Add emoji
喜欢TA的作品吗?喜欢就快来夸夸TA吧!
You may like
相关收藏夹
Log in
推荐Log in and synchronize recommended records
收藏Log in and add to My Favorites
评论Log in and comment your thoughts
分享Sha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