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肯定会问你不是写设计的文章, 怎么开始写情感相关了。嗯,其实也是有关系的,而且从心智成长来看,关系很大。
有一天我和老婆散步,聊到了她的闺蜜,她说她闺蜜的一些决策让人无法理解,很替她着急。她闺蜜是位单亲妈妈,有一个上四年级的儿子,他们娘俩和自己的父母,也就是孩子外公外婆住在一起,可能也是隔代特别亲的缘故吧,老人就特别溺爱孩子,以至于让孩子无法无天,也不好好学习,在家里横行霸道,为此闺蜜和她父母在教育上没少发生争执。她觉得这么下去也不是事儿,孩子再长大一点岂不是废了。于是提出了到外面租房子的想法,并第一时间跟我老婆商量。目的就是摆脱自己父母的溺爱,哪怕自己苦点,我老婆特别赞同她的想法,也给了不少意见。
过了一段时间后,闺蜜跟我老婆说,还是不租房子了。我老婆就问为啥啊,出来住对你和孩子都有好处啊。闺蜜回复说唉,别折腾了,就这样吧。
“她就是这样,我们作为朋友的意见,就是听不进,就跟以前和那个渣男一样,所有人都说他渣,她就是不听,就是不分,硬是要结婚,还生了孩子,现在好了,一个人带孩子过生活,真的是不听人劝,自讨苦吃,一直是这样!”
因为她闺蜜的婚姻我也是常听她跟我念叨,所以对事情有一些了解。于是我说,
“其实现在不搬出来住这件事,和渣男不分手这件事的原因是不一样的。”
“我们也不能因为别人不听你的就生气嘛,还是要回到事情本身…”
“我看不是固执,和渣男不分手的原因是因为沉默成本,不搬出来住的原因是预估成本。”
“沉没成本其实是经济学的一个名词,就是不能够收回的成本,就说恋爱或结婚吧,如果谈了N年,那么你在这N年里,为对方付出的所有的经济、时间、记忆、经历、感情的成本总和就是你的沉默成本,她谈了8年,不是一句两句劝告就能让她放弃这些成本的,甚至越往后,沉没成本越高,你的建议就越难实现。你看,后来他们结了婚,有了孩子,那个人渣又出轨,天天不回家也不管孩子,尽管如此她仍然不愿意离婚,也就是基于这个原因,所以你劝她,她越到后面越难接受。”
“其实沉没成本非常影响人的决策判断,因为她会觉得‘我都付出这么多了,8年了,哪能就这样放弃啊,我相信他会改变的。’你看,由沉没成本变成了损失厌恶,没有人愿意损失。”
“没错,所以对于沉没成本,我们是要下点狠心的,面对已经产生的成本,无论你未来的决策是坚持还是放弃,成本已然产生,你的坚持一定要建立逻辑通顺的基础上,也就是论据一定要站得住脚,而坚决不能陷入‘我已经付出这么多’的条件下的逻辑谬误。”
“那不搬出来住这件事呢,原因是什么”“预估成本,因为她估算了租房费用成本、基础生活成本、通勤成本、时间成本、以及要应对工作、生活、和照顾教育孩子所涉及的所有成本集合。她预估的成本应该是非常巨大的,难以承受的,于是做出了不改变现状的决定。”
“如果她确实是因为沉没成本和预估成本决策这两件事的话,对于租房,她所做的是理性的,而对于人渣,她是感性的,她只是不想损失,但忽略了未来可能产生的更大的问题。”
“原来如此,所以看似是不听劝,实际上不愿意放弃所带来的损失。”
“对啊,其实我们做设计的也是一样,也经常会因为这个沉默成本,在错误的方向上继续下去,改了十几稿的设计,很容易陷入执念,不愿意放弃。”
“不都是,方向的错误不能只做有利于自己的归因,比如都怪他。”
“没错,有些员工明知道公司很烂,但看在已经干了很多年了,可能也是个小领导,这些不愿意放弃,公司烂就烂吧,所以不愿离开,他其实明明有能力找到更好的。”
“但这个很难吧,要怎么分辨呢?我怎么知道这个沉默成本是该坚持还是该放弃呢?”
“关系可大了!冯唐写过一本书,叫《成事心法》,里面讲到企业为何要做战略的八字箴言,‘上下同欲,不走弯路’,意思就是一家企业做战略,就是要从大领导到基层员工,统一战线统一行动方向,才能不走弯路。其实生活、婚姻、成长、工作、品牌、产品、设计都需要做战略,我把八个字改了改,是‘前后一致,少走弯路’。”
“我们每天都会接受到新的人,新的事物,这个世界变化很快,一个感性不理智的想法会迅速影响我们的判断和决策,我们经常会为了改变而改变,但不知道自己是否已经偏离了自己的战略,前后一致的目的就是不断的审视自己,看看自己有没有浮躁、缺乏思考、只看眼前等等。比如给一个产品做包装设计,我每一次的制作和修改,可能都会偏离本身既定的战略方向,那就不能因为我已经做了好几天,就继续错下去,我得板正过来,虽然这会很难受,但这确实会让自己少走弯路。”
“那婚姻也一样吧,一家人的战略目标是为了幸福、健康、快乐、彼此相爱。”
“那行动方法就应该是互相理解、帮助、包容,给彼此空间、不断学习和成长。”
宝们,如果您也赞同老倍比的观点,请点个“赞”,谢谢了您嘞。有兴趣的也可来我关注公众号,搜我ID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