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报道作品评析 ——以新闻调查栏目的《复工》为例

合肥/学生/2年前/1123浏览
深度报道作品评析 ——以新闻调查栏目的《复工》为例

一、内容评析

(1)主题的选择上:

(2)新闻的价值上:

二、作品形式评析

三、特定层面评析:

深度报道作品评析

——以新闻调查栏目的《复工》为例

《复工》是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于2020年3月21日播出的一期节目。同以往每周一期的节目调性基本保持一致,本期节目——《复工》依旧将节目的视角放在了关注百姓生活、关注社会变革的重要方面。

本期作品以三位工作在疫情时期餐饮和配送服务业一线的员工为贯穿前后的明线,以实际调查的数据支撑为暗线。由小见大、见微知著,从北京两家餐馆的“爱与哀愁”中展现“疫情”这一突如其来的环境大变动下,餐饮行业面临着哪些机遇和挑战?该如何扛过这次大考?在复工复产的日子里,餐饮行业又该如何应对春天前的寒冬?

一、内容评析

(1)主题的选择上:

本期节目名称为《复工》,节目名称贴切、简洁而易懂,我们能迅速而直接地从名称上获取节目的主要信息。报道节目在新闻主题上的选择上为——疫情期间餐饮服务业如何渡过“客流寒冬”,如何迎接产业复工。节目的播放时间为2020年3月21日,正值疫情爆发持续一段时间后、春节结束、各行业复工返岗的重要阶段。从该方面来讲,该主题的选择符合当时的社会事实。

“复工”这一主题,既贴切了社会热点又能够为人们提供一定的实际信息。在政治层面,为迎接社会“复工”产生了相应的政策支持。在受众方面,当时社会各个层面的工作人员无一不关注社会复工的实时动态,具有一定的社会关注度。从该方面来讲,该主题的选择具有人文意义上的针对性。同时该主题明确集中,有利于将社会上的餐饮行业“复工”现象深刻而透彻地展现出来。

(2)新闻的价值上:

优点:

1、真实性:《复工》这一节目的信息来源,一是源于记者的实地采访,二是源于中国餐饮协会发布的官方数据。《复工》作为《新闻调查》栏目下的一期节目内容,其媒体公信力较高,其内容的真实性有保障。

2、时新性:本期节目的播出时间为2020年3月21日,记者采访调查的时间为2月20日,北京市疫情复工复产高潮时间在三月初期,本期的节目具有很高的时新性。

3、重要性:在2020年的第一个季度,时值疫情爆发一段时间后,春节结束,复工复产为了当时社会最关注的问题,对于国计民生的影响最大,其新闻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4、显著性:《复工》新闻报道的主体是北京市的西贝餐饮连锁店、云海肴餐饮连锁店、盒马超市连锁店,其店面的全国知名度较高,在复工复产中的表现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企业参考性,新闻显著性较高。

缺点:

1、趣味性:由于“复工复产”相较于具有争议性的事件而言其是一种社会发展现状,不大具备新闻事件的主要矛盾和事件转折,新闻的趣味性较低。

二、作品形式评析

叙事的逻辑结构上:

在调查类电视节目中,无论是调查某个具体事件,还是探究某种社会现象,由于深度报道的长篇性,其叙事安排都要特别的讲究。《新闻调查》栏目的叙事逻辑结构有其独特之处,其报道的不只是一个事件,而是记者对整个事件的调查过程。以《复工》为例,该深度新闻报道叙事上的优缺点可列举如下:

优点:

1.明暗交错的叙事。例如,在《复工》中以四位工作在疫情时期餐饮和配送服务业一线的员工为贯穿前后的明线,以实际调查的数据支撑为暗线。把叙事深入到疫情时期小人物的心理层面,用再现手法渲染人物心理情绪。再以小见大,以小人物为社会现状的缩影,将疫情时期冗长的“复工”过程清晰地展现出来。

2.以时间发展为节点,叙事逻辑顺序明确。《复工》中出现的几个重要的时间和事件的节点为:3月6日餐饮业恢复了堂食服务、2月20日新闻调查记者采访、2020年1月底餐饮业向社会寻求帮助等。采用倒金字塔的叙述形式,先是说明餐饮行业复工后的现实状态,再将时间倒转到半个月前左右,展开去叙述复工准备阶段的餐饮业经营状态。明确的时间节点能让观众一下子捕捉到事情发展的主要顺序,有利于明确叙事的逻辑。

2.记录性叙事,还原事实真相。例如《复工》中的新闻记者以“聊天”的语气、“陪伴”的相处方式,跟拍、采访疫情期间在盒马超市工作一线的派送员工——柴洪民。这样的采访形式所展现出来的叙事方式是记录性的,能够还原事情的真相,受主观色彩的影响较少。

3.平衡式叙事,把裁决权留给观众。一个记者在调查中可能会在听到那些受过折磨的人诉说时,感到心头颤抖,或是面对一个撒谎的家伙会觉得愤怒。但是,重要的是说出事实。而这个过程中,平衡是一种道德责任。《复工》也是用这样一种态度去投入到本次主题的调查中去。在这一期的节目中,记者带着镜头不是单单描述“复工”后餐饮业的向好或者向坏状态,而是通过展现“复工”前后餐饮业运营的现实对照,来传达信息。

例如,“复工”前西贝餐饮和云海肴餐饮的营业数据整体下滑,餐饮行业整体成本支出压力大、营收少,然而盒马连锁超市的订单需求暴增。一方是人力资源严重闲置,一方是人力资源紧缺,于是餐饮企业和连锁超市达成了报团取暖的跨行业合作——共享员工。“复工”后西北三环外的世纪金源购物中心,结束了半封闭状态,新闻以西贝餐饮门店为例,于3月6日恢复了堂食服务,但按照北京复工复产的疫情防控要求堂食只开放了不到一半区域,确保餐位间隔在1米以上。

缺点:

1.叙事缺少悬念性,叙事内容缺少反转,难以达到扣人心弦。

调查性报道的着力点在于追查和破解,即通过调查,揭开层层黑幕,洞穿被权力、社会关系乃至集体无意识遮蔽的本真,把一种真实,真相和真理还原给人们。然而可能由于“复工”这一主题是属于社会大现象,缺少事件报道的悬念性,缺少内容反转,相较于单个有社会争议的“新闻事件”显得较为枯燥,难以达到扣人心弦的作用。

三、特定层面评析:

《复工》作为《新闻调查》栏目下的一档电视新闻作品,对于其的评价不仅仅局限于“主题的选择”、“新闻的价值体现”、“叙事的逻辑结构”等,还要关注其作为一档电视节目的呈现效果。以《复工》为例,其作为新闻深度报道有以下优缺点:

优点:

1、较相类似的深度新闻节目来说,《新闻调查》更具有专业性,由于其是电视媒体自身进行的调查,并非报道他人的调查行为和调查结果,不借助司法或者是纪委的力量。所以其是具有独立性的电视媒体调查节目,常常能够抓住深入的独家发现。

2、个性化的调查记者。对于电视调查性报道来说,出镜记者的表现尤为重要,既是调查行为的主体,同时也是一个节目的结构元素,他是调查行为的实施者、调查过程的表现者,是栏目的外化标志和品牌形象。在《复工》节目中,我们可以看到记者在调查关于“共享员工”的工作形式时。记者进行采访并不是和受采访人找个安静的空间坐下来详谈,而是融入到了工作人员的生活中去。和配送员柴洪民一起派单,和超市配货员齐剂发一起了解果蔬的售卖情况。拍摄最真实的画面,了解最实际的问题。出镜记者如何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进入事实一步步地获取真相的过程。从这个角度上可以认为,《复工》记者更多的时候是在“拍摄自己”。

3、完整的调查过程。《复工》中记者作为调查行为的主体,他的行为贯穿节目的始终。记者在调查当中,提出问题,求证问题,得出结论。

4、在观看《复工》时,我就被其节目的人声所吸引。该节目男性报道的声音既刚正又不缺乏一丝生活化的气息,既有新闻的严肃感,又有纪录片的韵味,好似在播报新闻又似在讲述故事。在了解过后我得知以前中央电视台除了拍一些大的纪录片,一般很少用专业录音,都是摄像兼职,而《新闻调查》的录音是电影学院录音系的科班出身。

缺点

《复工》的节目结构形式为——“片头”、“精彩导视”、“演播室主持人引入节目”、“出镜记者现场调查”、“主持人演播室简单总结”、“片尾”。该形式的节目播出结构和大多是的深度新闻报道结构一致。固化的新闻报道结构,缺乏灵活性,创新体验一般。

总体上来讲《复工》以三家企业在疫情期间的生存状况作为其余各行业的社会缩影,将市场决定资源配置体现的淋漓尽致。细致地介绍了“客流寒冬”期间,企业互助共享员工,减少人力成本。简单的带过了餐饮业寻求自救,由清库存赢现金流到卖半成品创收。政府减税、联系团体订餐、银行放贷、房东减免缓租等等,节目以小见大,从多个细节入手,总体上来说是一期完整、平衡且深入的新闻节目。

0
阅读原文
|
Report
|
收藏
Share
相关推荐
评论
in to comment
Add emoji
喜欢TA的作品吗?喜欢就快来夸夸TA吧!
推荐素材
You may like
8月的“话”
Homepage recommendation
一梦大唐·长恨歌
Homepage recommendation
我画的🎨vs 我拍的📸
Homepage recommendation
相关收藏夹
ip形象设计+表情包
ip形象设计+表情包
ip形象设计+表情包
ip形象设计+表情包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小家电
小家电
小家电
小家电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IP形象及IP内容
IP形象及IP内容
IP形象及IP内容
IP形象及IP内容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IP形象——动物类
IP形象——动物类
IP形象——动物类
IP形象——动物类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一些小动物
一些小动物
一些小动物
一些小动物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平面线条
平面线条
平面线条
平面线条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大家都在看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