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品效合一”设计探索

Recommanded by editor
北京/设计爱好者/3年前/906浏览
笔记:“品效合一”设计探索Recommanded by editor

1个实战案例+4点反思

“品效合一”是一个热门概念。泛指某项措施,既能强化品牌认知,又能提升行为转化率。这就好比一部电影,既叫好又叫座,难度可想而知。那么,该如何借助视觉手段,实现“既要…又要…”的双重目标呢?本文分享一个实战案例,希望能对小伙伴们有所启发。

项目背景

滴滴顺风车希望通过现金补贴,激励新车主完成首单任务。起初,这个策略被包装成了“任务列表”的样式。不过,转化效果一般,也缺少品牌特色。经过诊断,设计团队提出了两个大胆的假设:

1.通过感知优化,提升首单车主完单率;

2.进行形象包装,提升用户对品牌的理解与好感。

用设计手段直接去撬动业务的一级指标,真的能行吗?咱们继续向下拆解:


一、如何提升转化效果?

落到视觉环节,关键是做好两件事:放大感知价值和减小认知成本。


1.放大感知价值

指的是,在感知层面,渲染运营手段的价值感和吸引力。为此,我们参考游戏化运营的思路,设计了一套探宝式的新页面,取名为“小镇福利社”。


当新车主打开改版页面,会收到一份新手专属礼,激发关注与兴趣。

紧接着,在地图、宝箱和动效的指引下,一步步完成首单任务,拿到现金奖励。

任务达成后,还能获得专属身份卡和独一无二的身份编号,满满的代入感和仪式感。

最后,小镇全景图展开。在这里,用户可以探索更多福利内容...

配合新的玩法,红包变宝箱,静态变互动、平面变三维…感知手段的不断加码,大大提升了运营手段的价值感和吸引力。

这些措施,引发了笔者对“表达是一门艺术”的再思考。大家都知道,相同的内容,换一种沟通技巧,听者往往会有截然不同的感受。例如,“第二杯半价”,可能就比“七五折”更有行动力。同理,相同的运营策略,采用不同的可视化感知,激励效果也会大不一样。顺着这个方向继续琢磨:通过互动形式、视觉样式、场景氛围等感知要素的优化,是否也能为效果转化贡献一份力量?(P.S. 稍后公布优化后的数据)


2.减小认知成本

更多的互动内容和氛围元素,往往会增加信息传达的复杂性。因此,设计师的另一项工作,是梳理活动流程和信息层级,做到清晰易懂,进而降低参与者的认知成本和心理门槛。


如何做到信息层级清晰呢?关键是遵循“第一原则”。即,明确一个流程、一个画面、一个模块中,首要任务或信息是什么,且要让其足够突出。在此基础上,再去建立一二三的主次关系和秩序感。

效果又如何呢?A/B测试验证,设计改版后,首单任务转化率居然提升了22%(补贴额不变)。看来,通过设计手段,拉大感知价值与认识成本“之差”,小伙伴们也能带来转化上的增量价值。


二、如何强化品牌认知?

为了提升促销感,运营类项目往往会采用某个当下热门的呈现方式。这种散点式的做法,未必能打造出稳定的品牌认知。而我们的思路,是先基于品牌策略,定义出一套“中台化”的运营语言,再将这套标准落地到与首单任务相关的内容中。


定义的过程可以分为两步:明确品牌信息和传递品牌信息。

1.明确品牌信息

与滴滴顺风车相关的信息有很多。比如,价值观、品类、利益点等。并不是所有的策略内容,都要靠视觉语言来展现。因此,团队借助研讨会的形式,与业务方充分沟通,最终敲定了“分享”、“经济”、“环保”、“安全”等关键词。


2.传递品牌信息

为了更生动、有效地传递这些信息,小伙伴们尝试从调性、内容、符号等不同的维度入手

调性

基于品牌关键词,推导出“轻松、安心、温暖、自然、干净”的品牌调性。

内容

围绕“为美好生活,值得点滴积累”的故事主题,撰写“江小白”式的短文案,提升受众对品牌价值的认同与好感。

在调性和文案的基础上,不断展示“绿植环绕、顺风出行”的生活图景,帮助用户建立正向联想。


再加上分别代表了超赞车主、文明乘客和安全助手的IP角色,与用户互动,拉近关系。


符号


同时,还不忘将标志、配色等品牌识别符号,巧妙融合到场景、建筑、界面和角色中,提升品牌差异化与辨识度。

结果怎样呢?调研问卷证明,通过新语言的植入,车主对品牌价值的理解和好感,分别提升了20%和28%。

回顾以上内容,有三点反思:

1.运营手段的品牌化,是在运营层信息之上,再植入一层品牌信息。需要多打磨层级关系,避免内容的堆砌和混乱。

2.品牌信息的传递,涉及到“传递什么”和“怎样传递”这两个问题。前者是后者的必要条件。

3.围绕“怎样传递”,可以从调性、内容、符号等多个维度整体把控。


最后


通过感知优化和形象包装,设计团队实现了“品效合一”的双重目标。关键要素,都在这张图里:

内容是否有用,待大家在实践中测评。下一期,我们来聊聊游戏化设计。关注微信公众号“发条设计”。这里会定期分享有关品牌、营销和设计的干货思考。让我们一起,探索设计的边界,为脑洞上足发条吧!

13
阅读原文
|
Report
|
23
Share
相关推荐
评论
in to comment
Add emoji
喜欢TA的作品吗?喜欢就快来夸夸TA吧!
推荐素材
You may like
相关收藏夹
知识点
知识点
知识点
知识点
作品收藏夹
IP
IP
IP
IP
作品收藏夹
文章
文章
文章
文章
作品收藏夹
笔记!文章!
笔记!文章!
笔记!文章!
笔记!文章!
作品收藏夹
运营活动
运营活动
运营活动
运营活动
作品收藏夹
大家都在看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