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皮,为什么设计师是最不该内卷的?
设计师对抗内卷的解决办法
本期节目音频版:
https://www.zcool.com.cn/special/radio/howsdesign/detail_ZMzQyMA==.do#nav
本期节目文本稿:
今天我们要聊的是:设计师对抗内卷的解决办法。
内卷是2021年的网络热词,但是我在22年已经过半的今天又一次拿出来聊,是不是感觉我话题枯竭江郎才尽了?不完全是,毕竟上半年的热词emo已经回答了内卷的疑问,答卷是躺平。不开心,但是躺平。所以我们只要躺平就可以对抗内卷。
本来这个话题就这么过去了,结果没想到,22年的设计行业形势似乎不允许大家躺平, 一些之前被认为是铁饭碗的建筑设计院都开始动手裁人,逼着剩下的人只好继续开卷了。即使是暂时离开了设计行业的人们,在重新就业时也发现,其实全世界都在卷,而不只是设计。
最直接的内卷就是肉体上的勤奋,很多人把内卷和勤奋画上等号,因为这两者看起来都是一副努力的样子,不眠不休,文山会海,长篇报告似乎都是他们的典型特征,但其实内卷和勤奋有个最大的不同。那就是勤奋的人可以是很开心的,但内卷的人一定不怎么情愿。甚至可以说,内卷的最大伤害不是来自工作量大,而是来自无意义的工作量大。
工作量,无疑是最简单的观察打工人的窗口了,尤其是外行领导内行的时候,最典型的甲方心态就是,我看不出来你设计的好不好,但是我花了钱,看到你为了我的项目熬夜加班,心里也感觉踏实不少。工作量还来自对细节的无限要求,比如初稿就要求终稿级的呈现效果,比如每天填写大量的重复单据。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因为很多人还没有习惯在不确定下展开工作。说不确定前,我们先来看一个确定是怎么样的,一位老铁匠从师父那里三年学艺三年效力,又三十年日夜工作,终于成为了远近闻名的老师傅,凭着一手出神入化的锻打手艺,做出了最好的剪子,从他学艺到他退休,剪子就是这一种,价格也就是10%的波动,确实之前的工作就是这么个状态。人们小时候学个手艺,可以一辈子稳定的靠这个手艺谋生,甚至获得社会的高度认同。
但现在不同了,现在是个高度不确定的时代,不确定的意思是,目标不确定,方法不确定,结果也不确定。努力这种美德在确定的时代里是成功的加速器,在不确定的时代里就变成失败的加速器。就像诺基亚说的,我们没有做错什么,但不知道为什么,我们输了。
诺基亚的高管们不知道为什么诺基亚输了,但是我们局外人可以推理一二。
诺基亚输在太沉迷于传统手艺,或者说输在缺乏设计思维。
我们来复习一下设计思维,我觉得设计思维有两大块内容:一是对改变现有世界的信念感,一是一整套从共情到共识的方法论。也就是首先要本能地坚信世界上的万物都存在更好的解决方案,其次要以人的需求为核心,主动发散思维,收拢想法,再发散再收拢,直到得出全新的要素组合方式。
所以我看到设计师也在内卷,第一感觉是错愕的,因为设计师的基因就是反内卷的,我们的工作方式就自带反内卷程序,那就是设计思维。如果设计师正在试图通过熬夜多做图的方式卷死同行,那我劝他不必再卷了,因为算法机器人干这事更快更好更便宜,人类绝对卷不过它。
用确定性的方式内卷,是机器人的活儿,我们设计师,负责的应该是基因突变,或者说进化。用题目里的话说,咱们的职责就是调皮。
设计界最经典的思维方式包括英国设计协会的双钻模型,IDEO的设计思维模型,d.school的设计思维模型和Google的设计冲刺模型等等。前两者的共性在于强调阶段性的发散与收敛。后两者的共性在于强调线性的推进节奏和设计验证的必要性。
我们借用最经典的双钻模型来看,设计师的调皮是什么?
设计活动和其他很多事一样,也是从问题出发,以解决方案结束。
1. 发现/研究(discover/research)-对问题的洞察力(diverging)
发散的洞察正是设计师活力的来源,时刻用好奇心保持对世界的观察,这是调皮的第一因。
但设计师的好奇心还包括对用户的同理心,是一种深度的好奇,所以叫做洞察。
基于洞察的设计思维,并不满足于已经被整理出来的问题,而是总是跃跃欲试地去寻找问题背后的问题。
2. 定义/综合(define/synthesis)-要关注的领域(converging)
正如前文我们所说,设计是发散和聚合不断轮回的过程,所以第二步我们把模糊的洞察定义成理性清晰的问题,
调皮的个性在这一步似乎被压抑住了,但是别忘了最贪玩的顽童,往往也是最可以忘我地投入在游戏中某个细节的人。
3. 开发/构思(develop/ideation)-潜在的解决方案(diverging)
然后在开发构思阶段,设计师的顽童本色又一次充分展现了出来,带着明确的问题,我们设计师的目光又一次看向了广阔的世界,这一次我们看到的做为设计者我们自己内在的丰富信息。
外面的世界需要什么?这个东西需要什么能力?我们自己具备什么优势?
在这一步我们已经回答了这三个问题。
4. 交付/实施(deliver/implementation)—有效的解决方案(converging)
交出解决方案,这一步是一般人印象里设计师的工作,大家以为这些设计是从虚空中突然出现的,但他们不知道其实还有前三步的思考和准备。在这一步里,设计师的调皮通常表现为出人意料的表现形式,新奇的材料运用,甚至完全颠覆的全新角度。是的,能被称为设计作品的,一般都是全新的事物。
顺着双钻模型捋完,我们设计师至少有四次机会从内卷的魔咒里逃脱,分别是洞察阶段对危机和机会的提早察觉,聚焦阶段对问题和自身的冷静分析,概念阶段对全新可能性的大胆假设,以及实现阶段对全新机会的落地。
今天借着内卷的话题把基础理论复习一遍,也是想接机表达一个想法:有时候解答就在我们的衣兜里,遇到问题不要慌,先看看基础知识,它们是个大宝库。
你们还遇到过哪些生活里的难题,借助设计理论得到了解决?来评论区告诉我们~
点击以下任意链接均可收听「设计,几何?」音频栏目
欢迎扫码加入知识星球与我们互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