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抖音设计爆款频出?| 站酷专访抖音设计中心负责人
设计师如何参与到6亿用户的产品中?leader又该怎么去保护好伙伴们内心对设计的热爱?站酷对话抖音设计中心负责人小灰

抖音从2016年上线,到2020年8月日活用户数突破6亿。在快速增长的产品背后,支撑它的是什么样的设计团队?张一鸣说字节跳动聚集了一群务实而浪漫的人,所谓的「务实浪漫」,就是把想象力变成现实,face reality and change it.
站酷首次采访到抖音设计中心负责人小灰,揭秘在国民现象级产品抖音发展的不同阶段,设计师如何「务实而浪漫」地参与到抖音的发展之中?那些具有浪漫情怀、天马行空般的作品带来的价值是如何被衡量和运用的?
小灰切身体会是只有对设计热爱,才能坚持。在对设计师的管理上,保护好这份热爱也是leader需要思考的重要命题。
• 抖音设计团队有着怎样的探索空间?如何创造设计的话语权?
• 团队是如何保护设计师们的热情与敏锐,同时将心中热爱转化为商业价值?
本期由站酷网总编室策划出品的「管理者谈设计价值」系列之专访抖音设计中心负责人小灰,谈谈抖音设计团队的管理思维。
嘉宾简介
小灰
抖音设计中心负责人,2017年初加入字节跳动,负责抖音、火山等短视频产品的体验设计、特效创作及文创生产,同时,团队也在支持剪映、轻颜等相机产品的设计工作。尝试通过「多元激发创作」,将产品设计、品牌设计、活动设计和特效设计等多种设计思维相融合,创新推动产品发展,创造用户价值。
对话
站酷网:可以简单介绍一下抖音设计中心吗?
小灰:大家可能对抖音比较了解了,除了抖音外,我们支持多个产品的设计,比如火山、剪映、轻颜、醒图等,负责短视频、直播、社交、影像、音乐以及平台产品等多类生态的设计。
组建抖音设计团队时,我心中有个命题,希望团队自身能不断在原有基础上迭代,于是打破了当时互联网公司设计团队UI、交互、用研等常规结构。特效道具是短视频产品比较重要的一环,也是我们的一个特色,所以分工上也相对多元一些,我们分为体验设计、特效创作、文创制造3个部分。
上线抖音“漫画变身"特效时,跨团队联动合影 ▼

站酷网:抖音的设计比较有特点,可以讲讲最初抖音是如何设计出来的吗?
小灰:最开始是一个小众的尝试,初始团队就10人,第一版的总设计师才24岁,但团队都非常笃定——要拿出超用户预期的产品。
最初设计这个产品的时候,我和设计师纪明说:“你放开了去想,不用太拘束”。当时市面上竞品大多是亮色的,他试着做了一版重色调的,加上亮色辅助,既酷又有张力的故障风格,得到团队的一致认同,可能每个设计师都会有这样的想法——“我能不能做出与众不同的东西来”。
当日活超过6亿,我们将「抖音短视频」直接改为「抖音」,为品牌带来更多留白。

部分作品展示 ▼


站酷网:抖音从0到今天的日活6亿,其中设计团队遇到的挑战是什么?
小灰:抖音设计的难点在于泛化与全民化,用小众的设计语言,去探索广泛用户的接受程度。
不论是DAU上的增长,还是内容生态的拓展,抖音从最开始的潮流短视频变成了集直播、电商等于一身的产品,这背后不仅需要设计的思维,不只是单一的“好不好看”、“改个文案”,更需要品牌思维,产品思维,甚至战略思维。
举个例子,现在抖音上线了浅色模式。深色对视频的浏览效果最好,但在看文本、评论、搜索的时候用户比较吃力,尤其是疫情的时候,黑色会让人更压抑。
上线浅色版仍然不够。在抖音上,我们解决的不只是看得爽的问题,更需要把这个“虚拟线上社会”更美好、更真实地呈现出来,甚至让用户触碰感受到。
所以,抖音设计语言 2.0 的愿景的是:轻松“感触”美好生活。


“向光计划” Douyin Design System 2.0 设计理念 ▼
详细了解抖音设计语言2.0升级案例,
请点击查看《「感触美好,向光而行」抖音设计语言升级》
https://www.zcool.com.cn/work/ZNTYwMjU0ODg=.html
站酷网:回顾抖音设计的不同阶段,设计价值如何体现?
小灰:按DAU(Daily Active User)的增长划分,抖音经历了三个阶段——孵化期、发展期和成熟期。在这三个阶段里去评估设计成果产生的价值,第三阶段可以说是最难的。
孵化期,设计的价值还没有明显体现,这时设计序列的人数最少,人效很高;此时设计拥有的空间和话语权,在三阶段中是最大的。在孵化阶段,设计的价值体现并不明显。
发展期,设计的目标要快速迭代,此时设计价值主要体现在数据增长上。设计团队的人数达到了一个效能合理的水平,设计师在人数上的占比提升,但话语权是三阶段中最低的。在发展期这个快速增长阶段,可以说数据能体现设计的价值。
成熟期,抖音DAU超过6亿,更像是设计价值的“迷茫期”。设计师主要做设计探索,畅想更多可能性的同时做落地验证,尽管很多实验不能直接推动产品转化,但设计的话语权却有所提升。我们大胆尝试做「体验设计的数据化」,核心产品收益通过公式综合计算得分,它就是设计价值的映射,这很难,但依然实现了它。
开始抖音是音乐短视频,后来做直播,做电商。我们走出的第一步是实现商业价值。现在,在尝试沉淀社会价值。数据对于量化证明设计产出很重要,但最重要的是,通过设计服务用户,改变他们的生活。这些是真实的社会价值;也因为这样的社会价值,抖音才扛得起这6亿用户。
站酷网:那么你觉得什么是好的设计?设计师要为商业成功负责吗?
小灰:设计师是否要为商业的成功负责?我觉得需要,因为设计是互联网产品必不可少的一环。
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是我加入字节跳动的初心。 2012年中国刚有移动互联网时,我就开始做设计,曾经做过freelancer,做过乙方,也做过小而美的产品,收到过各种各样正面或负面的反馈。2016年的时候,我开始迷茫——什么是好的设计?
其实这牵扯到了“设计价值量化”和“用户审美”的问题 。假如5年前问我,我会坚持自己的审美,认为我喜欢的就好。但更多情况是我觉得红色好看,别人觉得绿色好看,结果就是不停地争论,其实是审美标准的对抗,没有绝对的对错。后来我转变了思路,觉得要更加深入了解“观众”的感受。
那就要主动接触在座的每个用户,知道他生活当中的审美是什么,再通过公式去看A和B的数据,我们的设计产出就不是被动的,价值是可以被印证的。
站酷网:作为leader,如何面对设计师的“创作低谷”?
小灰:这个也是设计管理的价值之一。首先要承认这个问题,每个人不可能永远在兴奋点上。一旦效率低了,马上就把他吊起来,那这根弦是会崩掉的,所以才会有很多人去放空。放空是在解决精力低谷,再试图回升到顶峰。
具体的方法:第一,合理安排工作节奏;第二,给到足够的空间,让设计师自驱。这个回到张一鸣的观点:充分的沟通,而不是充分的控制(Context not control)。
站酷网:怎么激发设计师自驱,保护他们对美的捕捉和对生活的热爱呢?
小灰:有奖惩机制就好,比如我们拉齐业务目标,写在OKR上。那如果用一个小时完成它了,你剩下的七个小时做自己的事也没关系。我只要判断他有没有风险或负向,没有的话放手去做。我们也鼓励大家做自己热爱且擅长的事情,没必要所有人什么都得会。在一个产品的攻坚阶段,每个人的特征越明显,往往能将事情解决得越好。
我们会鼓励大家多出去走走,“没事找事”,做设计以外的事,去更好地保护对美的捕捉和生活的洞察力。
比如去年设计师们联合用设计语言演绎了公司的使命愿景。▼
总体有三类设计以外的事情我比较鼓励大家去尝试:
一、让设计师能够重返校园,能将所学讲给学生,在这些同学心中埋下一颗种子,也很有成就感。
二、参加公益,今年我们去和来自星星的孩子们一起画画共创。
三、挖掘文化和非遗艺术三,去开阔眼界。
今年7月,我们去上海的《星星计划》公益行动做团建,希望能有更多人看到心智障碍孩子的光芒。和孩子交流、共绘是一个相互治愈的过程,它激发孩子的想象,同时也让团队的同学们找回了学设计、追求美的初心。



站酷网:你们喜欢招什么样的人?如何吸纳这些人才?
小灰:总体是热爱、善于思考、务实的人。我们也一直在大范围寻找这类设计师,非常期待他们的加入。
在招聘时我们首先看中热爱,这个非常珍贵,而不是学历或工作经验第一。其次看设计师实际作品和设计产出。关键点是怎么认定哪些东西是有代表性的产出?比如,你在作品集里放上了自己的纹身作品,很可能简历就被pass了,但在抖音,我们会看作品中的创意思维、线条和颜色的把控,以此判断设计师的潜力。
我们敢于招“不一样”的设计师。团队曾招了一些设计师,也许在艺术界他们不存在争议,而在商业界可能会有些争议,比如纹身花臂、街头潮流风的设计师,他们可能是美妆达人、拍摄达人,甚至可能拿过不少设计大奖——这些从表面是不太容易看出来的。
最关键是公司能否运用好他们的情怀与热爱,给予更多空间,让设计师将自己内心的渴望与当下年轻人喜欢的设计元素,结合进产品或者文创周边,呈现在用户面前。切身体会是只有对设计热爱,才能坚持。
满足这些,往往就能吸纳多元的设计人才。
站酷网:想要打造多元兼容的团队,你们怎么找到适合的人才?
小灰:各种渠道都能招聘人才。我们身边可能就有感兴趣的朋友,或者去到某些生活场景,比如蹦迪时就遇到有趣的设计师,随口问一下是否愿意来抖音工作,有时可能就差这一步。他们听到邀请,也许会心动,只要愿意尝试,平台接住了ta,就成为了我们的一员。
站酷网:“热爱”这个词语经常被提到,但到底如何判断设计师是否真的热爱?
小灰:关于如何判断设计师是热爱的,团队leader们对于人的判断也在持续优化中,所以我无法给出通用答案。有些过往经验:
一、面试过程中会让他们充分放松,尽可能表现真实自我,甚至是生活中的状态和爱好。
二、试用期。判断一个人对工作的热情,在字节跳动我们称之为投入度,如果你的自驱力很好,那大概率对这份设计工作热情很高。我希望设计师能以创业心态对待项目。
有时候面试会聊到一些转行做设计的候选人,对于他们,我们会格外珍惜,因为是真的热爱才可能放弃之前的行业,从0开始做。
团队招聘时并不限制年龄。年轻人的优点是学东西快,但缺点是容易迷茫和不稳定。有一定工作年限的年长设计师,往往会清楚自己为什么而做事,有很强责任心。有一位特效设计师,因为自己的女儿很喜欢用抖音的特效,所以她来到这里工作。团队里还有一位刚做了母亲的站酷推荐设计师,她之前很专业很较真,当了妈妈后责任心爆棚,领导力上也升华了。他们身上体现出的责任感是需要阅历的沉淀的。
站酷网:什么样的培训对设计师行之有效呢?
小灰:最大的培训是信息同步。
我们每个双月会做跨团队的设计分享,邀请不同职能的人来交流,比如,产品设计能不能了解下运营在做什么,品牌设计师能不能多和产品经理聊聊,理解这个路径为什么这样做交互设计?在这个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判断和思考能力。这个过程中,大家彼此之间也会更欣赏和认可。
另外,设计上的通用能力,我们靠工具的优化来解决。比如说素材库和组件库,我们不需要去教授技巧,只需要把这个工具做到最优。任何一个新人来能立刻上手,如虎添翼。
第三,是对于品牌理念的拉齐,让人知道抖音为什么是这样的品牌。为什么抖音要讲美好?要去软性地引导设计师把这些理解转化到设计产出上。
站酷网:有什么想对站酷设计师说的话吗?
小灰:其实我是一名站酷网老用户,我从站酷网初创的时候就开始关注并汲取营养和灵感,当时还是一个稚嫩的设计师,到今天应该已有十几年的时间了。时至今日,我依然有上站酷网的习惯,在这里看大家分享自己美妙的设计作品,无拘无束地讨论设计问题,天马行空地表达自我。
也欢迎站酷的设计师们多关注我们、一起让设计变得更美好。
抖音设计中心:https://www.zcool.com.cn/u/16232491
策划出品:站酷总编室
专访主持:张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