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O100 vol.04 | 取之自然,文化赋值
何永娣花费多年时间开设了“上海崇明永娣土布传承馆”,收藏有36吨布、12800 多种纹样,被人们称为“布痴”。
▲用崇明土布手织布制作而成的拼布工艺抱枕。
“每个织娘都是独立的设计师,” 何永娣说。她是土生土长的崇明人,花费多年时间开设了“上海崇明永娣土布传承馆”,收藏有36吨布、12800 多种纹样,被人们称为“布痴”。每种纹样背后的故事,她都了然于心。
▲何永娣
2018年,设计师长冈贤明将以长效设计理念创立的二手设计品臻选店 D&DEPARTMENT带到了安徽碧山。身 为长效设计(Long-life Design)理念的创始人,他敏锐地发现了存在于中国本土的优秀设计品,产自上海崇明的手织土布就是其中之一。在D&D黄山店,可以看到用崇明土布制作的环保包,包上附有产地、面料和传统染织技术的介绍。
何永娣是D&D手工布包的制作者。崇明土布有上百种纹样,每个纹样背后都有吉祥的寓意,图必有意,意必吉祥。根据制包的纹样,需要按照它的讲究做设计上的调整。不同于一般环保包正面和反面的布是两块断开,用囍字布做包,要遵循“囍字不断”的讲头,布料不能剪断,因此在工艺处理上,何永娣在中间多裁了一条缝,这样正面是正囍,反面是囍倒(到)了,哪怕把包拆了,也会是一块 完整的囍字布。在包的拎口,她也特意打了十字,以保证包的牢固度。她还记得碧山来客时,向来人介绍万字纹、 囍字纹、豆腐格……选择眼花缭乱,最终定了一百多种纹样, 每个花型只制作三个包。
▲崇明土布 x 碧山D&D土布环保袋
和碧山合作的土布环保包,从最初到现在已经做了五六批,至今仍不会是“过时”的设计。也许是因为崇明环保包背后的文化底蕴和传统手艺的赋能,让设计品常用常新。
在崇明,每个女性都是称职的织娘,织好一块布是她们的基本功。织布的工艺从老祖宗那里流传下来,始终没变,但图案和配色在织娘的手下,却是不断演进的。何永娣还记得小时候妈妈带她去别人家里看布,哪怕花型一样,崇明土布的配色也不同,花型可以放大缩小,或者在花型里放些小技巧让人眼前一亮。
▲崇明土布 x 碧山D&D土布环保袋
在崇明,出嫁的新娘家都会把代表着吉祥寓意的三块手织布作为女儿的嫁妆。何永娣还记得自己出嫁时,娘家为她备了二十八匹布做嫁妆。外婆为她织了两匹布,其中一块是腰缠万贯芦扉花;母亲为她准备了出嫁三匹布:井字布、梅花布和秤星布;大妈为她备了回文布、胡椒眼和豆腐格。崇明的女性手巧心细,以布传意。大妈布织得流畅,从头到尾见不到一处织错;外婆织布配色雅致,能把绿色融入红色毫无违和感。永娣很珍惜这些布,尤其是外婆过世后,“她给我的三块布融入了她的感情,带入了她的温度和她的祝福,对我来说尤其珍贵。”
何永娣把这些有关土布的纹样和纹样背后的故事,全都记在了心里。做设计时,她总是以布作为起点,先决定用布,再考虑做出适合的设计。“织娘给了这块布第一次生命,设计师给了布第二次生命。”何永娣尝试用这块意蕴深厚的土布制作成众多融入人们日常生活的设计,其中由拼布工艺设计的小椅子就曾多次登上了北京设计周的舞台。以文化的自然力量为设计赋能,而不是为设计强硬套用文化意涵,在何永娣看来,正是传统手织土布中所传达的可持续设计观念。
“老祖宗留下的东西,无论是纹样还是手作,都是带有温度的。如果你知道纹样背后的故事,就会希望带有这个纹样的物件能在身边待得更久一点。”何永娣说,起初为碧山做环保包时,她挑出一两个样包留下,其中一个送给了朋友,过了四年,朋友带着包来找她帮忙缝补,因为“旧包用久了,有感情”。这让何永娣很感动:祖辈流传下来的吉祥纹样饱含了一个民族文化里源远流长的善念和祝福, 浸润着这样的文化意涵与传统手织布工艺诞生的包,不再只是一件日用品——世代绵延的美好祝福也悄然蕴藏其中。
民艺的演进漫长久远,在历史的洪流中,洗涤出的手艺人的智慧,往往敬自然,有条理。正如长冈贤明所认同的民艺大师柳宗悦的观念:“真正的创作是用当地的材料来制作的。”不为了一时的潮流和短暂消费欲望而设计,通过修理可以持续使用,含有生产者爱意并且有益于环保的设计,或许是古老智慧历经时间考验仍然长盛不衰的要义。
◐ 内容编辑自《LOHAS乐活》GDO100特别号,文_刘小荻,图_除标注图由受访者提供,其余源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