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O100 vol.02 | 民艺再生
自然造物,承载一群人“复兴” 传统的强烈信念,因此有了情感与厚度。
“聚合民间手艺”,是自然造物一直所关注的。从起初“说走就走”,到 2020 年底落地余杭瓶窑老街的新空间“乡村城市会客厅”(也叫“民艺研究中心”),这九年,张书雁与团队几乎都在做着同一件事:探索民艺——从收集开始, 整合、结构并重塑它。“新国玩”系列是在这样一个故事背景下诞生的,它承载一群人“复兴” 传统的强烈信念,也因此有了情感与厚度。
“聚合民间手艺”是自然造物故事的缘起。2020年底新空间“乡村城市会客厅”(也叫“民艺研究中心”) 的开启,在张书雁眼中,意味着自然造物迎来两件大事, 一是团队这九年间“跨越30多万公里、寻访200多个乡村、拜访 600 多位民间手艺人、拍摄200多部纪录片,考察笔记200万余字”的故事总算能完整呈现了;二是,去让更多人感受到收集、整合来的手艺与匠心。基于此,张书雁和团队一点点探知和突破文化产品的边界。
早前,团队从传统年节开始,先于端午、中秋等节日中寻找再造要素。2017年,自然造物发起了“大过中国节” 中国传统年节复兴计划,回溯地方节日习俗。浙江遂昌的龙粽、山东潍坊的风筝,艾草刺绣香囊……身为该系列的总策划、自然造物设计总监,王猛涛觉得,想要传承传统,不一定非要通过教育,将老物件们设计成有特色、可赏玩的玩意,赋予它们新的场景与功能,在他看来,或许更贴合时下人们对美的定义。
2021年12月底面世的“新国玩”系列,似乎是这场设计探索的结晶。以团队调研过的民间手艺为切入点,包括皮影、风筝、灯笼、版画在内,多种近乎失传的手艺重回到公众视野,同时也有了更为活泼与新潮的“姿态”。
手艺不似流水线生产,“再造”也非听起来的那样简单。譬如风筝,从绳的软硬粗细、纸张的韧度到骨架的结构比例,这个过程不仅涉及到向专业人士一点点的讨学,还需要设计者保证供应链成立的前提下,从纷繁复杂的内容体系里提炼出它与现代人生活的新联结点,同时去繁就简,设计出一套兼具美感、赏玩性与“生命力”的产品。
在王猛涛看来,想要将一个带有文化符号的产品推向市场,了解大家想要的是什么,而在了解后,又如何去解决这个需求,提炼它与现代人生活的新联结点就变得无比重要了。“比如皮影戏,我们并不想强调这块皮是驴皮还是牛皮,颜色为什么是红黄绿而非其他……我们更想强调皮影戏的精神内核——快乐与仪式感,当你和一群人聚在一块看皮影戏的时候,你肯定是快乐的。”
这也是王猛涛深信不疑的:“传统”,本就是一个民族文化深处的东西。好的文化产品是可以让人和自然界发生“对话”的。他说起,以前的老木匠教新木匠手艺,核心是让他看到手艺的重塑性。“表面上是在谈木头的选材、榫卯结构该怎么做,但深处的内核是——我砍一棵树,我要种一棵树回去。木头如是,所有的传统其实回过头来都是在教你如何与自然界对话、发生关联、互相照应。这样的过程也会滋养到你,使你趋近于一种真正有觉知的生活。”
◐ 内容编辑自《LOHAS乐活》GDO100特别号,文_登酿,图_受访者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