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已来 | 1.MR数字化营销体验设计探索

Recommanded by editor
杭州/网页设计师/3年前/3169浏览
未来已来 | 1.MR数字化营销体验设计探索Recommanded by editor

作者:CBU设计 —— 王珩懿

近半年来元宇宙(Metaverse)的概念逐渐火热, 资本、学界、企业都在聊这个话题。很多人都对未来数字化世界的目标激动不已,而 MR 体验设计因为涉及到虚实结合、更复杂的交互,可以说是元宇宙场景下最复杂的体验设计。同时 MR 在 B 系体验中应用逐步发展的越来越快,因此为了给未来业务发展做好积累和铺垫,CBU Design 在几年前也开始了对应领域的体验探索,积累了不少成果。本文将针对我们在 B 类营销场景下的 MR 设计方向探索为主题,后续会陆续出炉关于 MR 在各行业的特色表达,以及客户在 MR 场景下的行为与评估等深度文章。

图片来源: HYPER-REALITY from Keiichi Matsuda [1]


作为开篇文章, 本文接下来将尝试解答以下两个大家关注的问题:


问题一: 现在MR技术是否成熟, 当下针对B类交易场景已经有了哪些探索?

问题二: 如何找到MR和业务结合的切入点? 



01.CBU MR基础体验解决方案

首先回答第一个问题, 在经过多年发展后, 当下的MR体验技术已经基本成熟:


  • 设备成熟:

    三年内国内新发布的手机均能提供基本完整的MR体验, 这意味着至少上亿台的设备基础(中国信通院5G手机报告显示国内出货量20年1.44亿部, 21年1.83亿部)

  • 技术成熟:

    iOS下的ARkit, 安卓下的ARCore已经发展多年,当前已经可以提供完整的技术能力. 尤其在19年iOS13下加入的遮挡检测, 20年iOS14下Lider技术的加入, 使得可以实现完美的沉浸式画面,也标志着AR开始逐步演进成了MR

  • 上下游产业成熟:

    据知名XR媒体VR陀螺2020年末发布的XR产业地图中展示了涵盖从硬件到内容到底层的完整产业结构, 具体细节可移步:https://www.vrtuoluo.cn/521147.html


纵观当下虽然MR体验还在发展初级阶段,  但已经具备了体验设计的商业化条件. 当前给我们体验设计师留下的一个重要课题与机会是: 如何利用逐步成熟的MR体验技术, 为用户带来成熟的效率/效果提升解决方案, 快速建立并推广对应目标群体的用户心智?


我们从架构/场景/内容三个维度出发, 解构问题并在验证之后得到了当前的解决方案:


具体如下:

1. 架构

根据不同沉浸程度将MR体验架构差异化, 并划分成以下两种落地环境:

  • 最小体验环境: 针对绝大多数手机设备, 实现基本的沉浸式MR展示;

  • 理想体验环境: 针对高端手机, 以及XR眼镜设备, 实现理想的沉浸式MR展示;


基于以上的架构设计, 我们能够优先保障MR最小体验环境落地, 并在设计时就完整思考了理想体验环境下如何延续当前体验, 确保了体验升级可行性, 之后可以顺利过渡。

2. 表达场景  

根据客户的不同诉求, 抽象出B类交易下必备的单品以及多品表达场景, 使用对应不同的MR产品框架来展示:


3. 内容

在制作内容素材时, 我们参考了Unity的内容制作流程, 基于Native环境以及集团的Oasis WebXR引擎制定了对应严格的SOP。一方面保障在Native和Web的展示效果, 一方面针对素材节点命名制定了规范, 保证后续衍生功能(例如组合/拆解/变形)的接入。

针对3D内容SOP制定时, 有以下建议:  

         
a. 不能只有一套内容质量标准:    
现在MR行业发展还在初级阶段,从技术和成本角度出发,我们需要考虑如何在不成熟的阶段设计一套成熟的体系建设机制。而数字化设计的好处之一是可以基于旧有成果不断精细化设计,我们根据这一特点,针对不同的框架和纹理精细程度,设计了不同内容的制作和验收标准,同时保证基础版本符合所有业务的使用诉求。这样的结果是一方面我们可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商家需求,一方面使得品质标杆和规模化相辅相成。

b. 保证格式标准唯一:    
不同于任何图片在平面环境均可以展示,因为引擎的局限性,数字化3D源文件我们选择行业最通用信息最全的FBX格式,然后基于不同展示环境再生成对应格式。同时在文件内,我们对节点的要求也有着统一的以元件为最小颗粒度的设计要求,这样保证不论后续互动层如何变化,内容层都可以顺利对接。

因为MR数字化内容是基于真实模型还原,搭配视频/图片脚本可以输出任意变换角度的定制化视频和图片,原理和鹿班平台类似。类似的衍生品可以帮助客户获得更丰富的表达内容, 提升整体投入ROI,这对商家有着很大的吸引力。

当完成以上工作后, 我们形成了一套可规模化可延展的MR表达方案规范, 一方面当MR技术发展到下一个新阶段时,当前的方案都能无缝衔接, 一方面可以让业务更便捷的接入标准化MR体验,更快速的形成对应闭环。



02.MR数字化营销设计

接下来回答第二个问题: 关于如何找到MR和业务的结合点? CBU设计部一直致力于针对B类商业采购体验进行革新,针对MR体验发展趋势也自然不会放过. 除了配合业务设计合身的体验以外, 为了吸引专业买家,我们在数字化应用和内容建设上也花了不少心思. 相比C类设计侧重吸引和探索,尤其是基于消费主义下的非理性消费, B类设计则更侧重提效和成本控制。尤其是在当下国内B类工厂/企业数字化起步的初级阶段, 如何一方面帮助企业降低数字化门槛, 一方面为企业带来数字化的能力, 帮助企业升级线上营销效率是我们进行重点探索的. 接下来介绍的MR数字化营销场景是其中一个尝试案例。  

2.1 MR营销体验思考维度

在思考MR营销体验设计时,结合营销4.0/5.0和行业数字孪生领域, 我们重点考虑了以下两点:

a. 如何选定并呈现合适的营销内容?


b. 因为MR内容是全新的, 如何保障对应内容供给?

通过不断挖掘, 我们最终得出了在当下最合适的切入点, 接下来的案例介绍将重点说明。  

2.2 1688MR营销场景介绍

相比C类设计,B类营销更适合MR: 不论是微软几年前开始部署MR,还是马化腾最近在讲的全真互联,现在产业体验的趋势就是利用数字孪生进行提效. 当前MR已经具备了服务数字化能力,  线上MR服务已经可以弥补传统只有靠线下做专业化服务的短板. 而在B类采购链路里,经过上述方案我们得出结论: 拿样品和临场讲解演示场景是当前两个不小的数字化洼地, 适合用MR进行切入. 因此在1688我们当前围绕线上售前服务场景,同时和强依赖售前的行业相结合,进一步提高转化效果:

a. 针对拿样:

拿样在1688是一个体量大且用户粘性高的业务场景,当前客户很多时候还需要基于实物样品进行采购决策判断。因为拿样的价格,物流等因素,以及很难获得对应的专业化讲解:包括产品本身的专业化讲解,以及和用户现场方案的联动/安装讲解。而基于数字化MR营销表达,用户则可以很便利的了解产品的实际尺寸,内部构造,并获得实时的远程专家指导。对应使得用户更有动力和动机来点击MR广告营销;同时在经过详细了解后,给予商家的leads质量也会相对较高。


b. 针对沙盘讲解/演示:
B类产品尤其是工业品解决方案,例如化工,机械,电工电气等行业都有沙盘讲解/演示的需求:传统手段是通过直播/视频讲解,但因为其为线性讲解,用户很难定位到对应的位置。虽然现在很多视频平台开始给视频进行分段打标, 尝试让用户更快定位到感兴趣的位置,但因为视频拍摄角度的局限性/成本考量,很难在制作完成后做个性化讲解/互动。而MR沙盘则不存在这个局限:用户可以自由定义查看各类角度,以及和沙盘上的互动点进行互动,加上数字化沙盘内容可以不断新增数字化内容而不需要重制等特点,可以保持在成本可控的前提下不断丰富体验,达到可观的营销ROI表现。

在具体案例中, 我们按照以下步骤进行表达设计:

1.设计叙事框架

2.专业场景还原: 聚焦, 抽象, 闭环. 并配合辅助动作, 提供焦点指引

3.设计空间关系, 使得用户在任何方位都能合理观看

4.效果模拟, 保障内容之间的联系

5.加入音频讲解内容


最终线上效果如下:


当前我们已经涵盖了单品,专题以及店铺维度的MR营销体验表达方案,设计成果均已申请了专利与软著,同时也获得了行业的认可,商家的支持。这给了我们信心和支持,基于以上的方法和框架,继续深挖数字化互动表达的场景。


03.数字化体验: 未来已来  

3.1 总结
MR体验本身并不复杂, 但如何抓住其发展方向? 如何在业务里找到匹配的场景并设计合适的内容? 基于我们的体验项目经验, 本文总结了和MR体验紧密关联的营销领域作为体验和业务结合的切入点, 分享给读者供参考。其中重点阐述了: MR体验架构构成, MR数字化营销,后续我们将分享更多和行业场景结合的MR数字化营销/服务案例。

同时我们需要留意的是, 如何应对数字化已经在改变当前商业业务模式这一现实。国家在十四五规划里面明确了数字化升级的战略目标, 很多行业也都已经开始了对应数字化/数字孪生升随着微软 Hololens2,Rokid Glass等B类MR设备热卖, 设备环境也逐步成熟。但在这个过程中, 并不是所有企业都有能力/有条件快速找到合适的路线. 知名电商大V曾经说过:不能为了做数字化而数字化,数字化必须要带来商业的变革,生产力的提升。以我们和很多企业打交道的经验看,有的企业对数字化的理解是简单把内容搬上线,有的企业则深入数字化内容制作与呈现,如何和后者企业打交道, 学习他们的专业领域知识并应用在体验表达上, 也是需要我们大量积累的。


3.2 展望

数字化体验设计越来越受到行业和用户的重视,最近抖音上流行的柳夜熙在短短几天内就获得了500w+的流量关注,腾讯全面提出全真互联,很多平台开始尝试数字人主播,钉钉在工作流上进行混合数字化的推广等,充分展示了这一方向的前景。


对于体验设计来说,一方面对我们的要求进一步提高:除了传统设计以外,需要积累数字化工程/用户洞察/行业表达等领域的专业知识;一方面也为体验价值带来了一次全新革命性的机遇机会(不亚于移动互联)。数字化内容建设不是靠某个团队某个企业就可以完成的,传统企业和互联网企业接下来都会大力投入在数字化上, 如何做出企业间的能力互补与兼容, 在体验设计里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也需要不断升级我们的设计思维。

本文尝试用我们在1688基于MR技术的广告营销数字化升级作为案例,因为篇幅有限很多细节并没有展开, 后续我们会发布更多相关文章, 希望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也希望能抛砖引玉,和在看本文的你一起见证更精彩的体验未来!


©️版权说明:文中所有数据为样例数据,仅供示意。


References

[1] 原始视频地址: https://vimeo.com/166807261?embedded=true&source=vimeo_logo&owner=937788

[2] 微软Hololens官网: https://www.microsoft.com/en-us/hololens

20
Report
|
61
Share
相关推荐
B类新品场景设计
Recommanded by editor
文章
哞——1688IP养成记
Recommanded by editor
文章
数据可视化
数据可视化
数据可视化
数据可视化
作品收藏夹
B类电商会员设计
Recommanded by editor
文章
评论
in to comment
Add emoji
喜欢TA的作品吗?喜欢就快来夸夸TA吧!
推荐素材
You may like
Heal丨概念网页设计
Homepage recommendation
相关收藏夹
数据可视化
数据可视化
数据可视化
数据可视化
作品收藏夹
数据可视
数据可视
数据可视
数据可视
作品收藏夹
软件思考
软件思考
软件思考
软件思考
作品收藏夹
TO B
TO B
TO B
TO B
作品收藏夹
规范
规范
规范
规范
作品收藏夹
大家都在看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