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部義昭:获奖无数,他用“标记”和“箭头”概括自己的设计。

Homepage recommendation
北京/设计爱好者/5年前/32592浏览
色部義昭:获奖无数,他用“标记”和“箭头”概括自己的设计。Homepage recommendation

和原研哉一起工作的他,带着标志性的日式美感意识。他说,只要把信息的编辑技术做好,甚至是一张纸都可以设计得非常好。


 

10月19日-20日,GDC设计大会在深圳深业上城举行。12位国际设计巨星评审,围绕“设计改变的价值”的主题,进行了2天高质量的马拉松式演讲。无论是在IMAX巨幕展示的精彩案例,还是来自全球各地的前沿设计观点,无不为现场观众带来震撼体验。

色部设计研究所及日本设计中心负责人,色部義昭带来了他经典的设计案例,简洁、细腻和缜密,带着日本设计中心标志性的日式美感意识。


成立于1959年的日本设计中心(NIPPON DESIGN CENTER,简称NDC),作为促进日本广告设计的发展及质量水平的创造集团发展了60年,它的现任董事长是无印良品品牌的设计者原研哉。日本设计中心标榜的设计是“看重事物本质,并将其清晰可视地表现出来。”在色部義昭的设计正是以此为准则谨慎实践。他广泛涉及各个领域的设计,运用最先进的平面设计理念,跨越二维、三维的图形设计和空间设计。他通过各种各样的项目,如东京项目,不断提升公共场所信息设计的质量和功能。

 

色部设计研究所团队照

 

“标记”和“箭头”是他在演讲中为自己的设计总结的关键词。他说,当他需要别人,比如向父母,来解释平面设计师是什么,“标记”和“箭头”,就能简单地说明他工作的价值。

诚然,标志就是LOGO,表示一个品牌的个性,而箭头则可以在一座建筑物里面做向导,起到像人一样的作用,也体现了建筑物的个性。所以对待每一个项目的箭头和标记,色部都非常用心地去设计。他尽量在同类项目中,去做一些不同的东西,用不同的标志和箭头,或者在特定的项目里面才能使用的颜色或字体。


色部義昭在GDC设计大会演讲

 

根据标记来做的设计,如他的代表作之一,市原湖畔美术馆VI及导视系统设计,美术馆旁的湖面波光粼粼的景象被他看在眼里,做成图形,成为美术馆的标志。他又将这个标志延展在了美术馆的VI和周边产品里。他希望以此引起大家的兴趣,让大家愿意来到这个偏僻的位于湖畔的美术馆。“与其说是我个人的设计让它产生魅力,不如说是我将那个事物中原本就有的魅力剖析出来了。”色部在采访时说到。



市原湖畔美术馆VI及导视系统设计

 

在色部看来,我们所设计的指引标记,是要建立起空间或建筑物和人之间的联系的。所以,标记不是应该独立的,它必须要跟建筑物的整个空间相融合,融合的同时,又是显眼的,能够让人们能够注意到它。色部说,我们在一个空间里就是把这些标记当成一个界面来使用的,就像音响的按纽一样。

 

有大人和小孩的手掌标志的自动门

(色部:在自动门不同的高度上,有一枚大人的手,一枚小孩的手的图形,这个小小设计,让人们在接触建筑物的瞬间,感受到了幽默,感受到跟这个建筑物之间产生了联系。)


羽田机场VI项目也是一个经典设计。在羽田机场的这个标志里,“H”是一个跑道,因为在机场最重要的是飞机能够安全起飞和着陆,所以在这个平面图里面,起着关键作用的跑道要放到所有印刷物的中间。“H”同时也像一个连接词,用一个标志,把所有的航站楼和机场里各种各样的服务,都联系,统一了起来。

 

羽田机场VI项目

 

大阪地铁OsakaMetro的品牌形象是色部的另一个代表作。大阪城是著名的商业城市,与大家能想象到的五光十色的大阪不同,色部为大阪地铁设计了一个些微低调的标志,同时又将它设计成一个Motion LOGO,这个将Osaka和Metro结合在一起的Motion的设计,感觉像是地铁在跑,一旋转就成一个螺旋形,把大阪的要素切实融入在设计里面,“让大阪人觉得自己是独特的,对这片土地感觉到很有尊严”。让这个标志融入这个城市的同时,又对这个城市有一个提升和更新。


 



大阪地铁OsakaMetro

 

色部義昭的演讲和表述也和他的设计一样冷静,精确且克制,在不经意处打动你。被色部義昭的设计的魅力所打动的我们,有幸在会后对色部義昭进行了一次专访,他和我们透露了一些设计的奥义,比如,只要把信息的编辑技术做好,甚至是一张纸都可以设计得非常好。

 



对话

   

站酷网:您为什么做设计?享受做设计的过程吗?

   

色部義昭:做设计的话还是因为自己的热爱,有想做设计的这样一份心情。在设计的过程中,会面对很多社会的问题,客户也会提出很多要求和难题。作为设计师,就是要通过视觉设计这一个方法去解决这些问题。虽然说我个人更喜欢或者擅长去寻找问题,发现问题,但是我认为能够通过设计去解决问题,这本身就是让人开心,十分享受的事情。

 

   

站酷网:您的设计常常打破空间和平面的界限,您认为平面设计的理念是一切设计的基础吗?跨越平面和空间之间共通的设计逻辑是什么?

   

色部義昭:我认为平面设计是一个信息提取的过程。在空间的设计当中,平面设计是编辑信息的过程。如果把信息的编辑技术做好,不管是空间设计也好,或者是影像也好,甚至是一张纸都可以把它设计得非常好。

 





草间弥生美术馆VI及导视设计

(在东京草间弥生美术馆,象征草间弥生的原点,草间弥生设计的小狗形象,草间弥生穿着连衣裙的形象,都化身成了导视系统的指引和标记。)

 

 

站酷网:有时候一个设计的关键元素往往让人印象深刻,比如您在市原湖畔美术馆的设计中应用的水波元素,设计的传统诗歌的外墙装饰。通常这样的点睛之笔从何而来?来之不易,还是水到渠成?

   

色部義昭:我认为拥有一颗好奇心是很重要的。要从现有的事物当中找寻它的魅力,观察事物,这样的品质很可贵。与其说是我个人的设计让它产生魅力,不如说是我将那个事物中原本就有的魅力剖析出来了。我认为这是更正确的说法。认真细致地观察事物,发现它现存的魅力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站酷网:您的设计有着非常典型的简洁、细腻和缜密的日式风格,您认可这样的描述吗?这是地域文化造成的设计上的烙印吗?

   

色部義昭:我并没有很刻意地去做很典型的简洁细腻的日本设计,而是很自然的就会体现出来这样一种风格。我更多在意的是去做一些不同的东西,或者在特定的项目里面找一些只有这个项目才能使用的颜色或者是字体,这样的情况是我更重视的部分。

   

站酷网:您通过各种各样的项目,不断提升公共场所信息设计的质量和功能,想知道您关于公共场所信息设计的一些经验,除了信息准确,还有哪些准则是应该考量的呢?

   

色部義昭:公共场所标识的准确性固然是很重要的,此外还要结合公共场所特有的特征,采用一些最符合这个场所的设计。可以是素材的形式,也可以是设计手法的方式。我会把一个场所设计当作一个人去设计,将这个场所设计得有点人情味,以类似于人的形态去做这样一种设计。比如说他是一个看上去有点高冷的人,性格也会在建筑当中体现出来。这时哪怕有些错误,也可以成为和地区关系相互建立的过程。在设计的过程中,是可以允许出现一些小小的错误的。

 


东京都现代美术馆VI导视设计

 


站酷网:我们应该如何准确的梳理和清晰的表达一个城市的性格。


色部義昭:要做到准确的梳理,清晰的表达一个城市的性格,首先你得要通过自己的双脚去走。虽然现在是一个网络的时代,但是你用走的部分可以了解到网络上了解不到的部分。并且要做更多的调查,了解这个城市相关的东西。

举个例子,你看到城市的地铁线路图有很多种颜色,为什么每个颜色代表一条线路呢?在这种小的地方不断的了解和不断的调查,可以让你更多的专注于自己的创意和创作。

   

站酷网:这次GDC的赛事主题是“设计改变的价值”,在你看来,在公共事务中,设计可以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设计的介入对日本的城市和文化建设带来了什么样的积极作用?

 

色部義昭:根据设计的对象不同,不能一概而谈地定义会起到什么作用。说到日本的话,我觉得日本的设计介入还不够,就像在GDC一样,需要在社会当中,去强调设计的作品要传达的东西,发生了怎样的改变,达到了什么效果。这种事情还要做得更多,需要用看得见的事情,向人们去表达,传递,这个事情是十分重要的。

 

站酷网:日本的设计师似乎非常关注社会话题和实验项目,比如您参加过多次Takoe Paper Show这样的,还有原研哉先生发起的RE-DESIGNHOUSE VISION项目,你怎么看待设计师的社会责任?

    

色部義昭:我想通过设计把社会变得更好一些,带来一些更好的改变。像我今天演讲当中提到的,现在城市里的年轻人,他们可能会更多关注手机上的东西,忽略了现实当中很重要的一些事情,希望能通过设计来提醒他们还有一些十分重要的东西。包括一些小小的设计,就可以让城市有一个更好的面貌,让它变得更加整洁,更加美丽,这种设计就能塑造一个城市的形象。我认为设计师真的要说社会责任的话,就是通过一点一点的细节,让周围的人能够获得幸福,把社会变得更好一些。


   

站酷网:您是日本设计中心的负责人,董事会成员,日本设计中心成立60年了,一个设计工作室能够如此常青,并且得意聚集这么多优秀的设计师,他的灵魂核心是什么?

  

色部義昭:作为一个创意公司来讲,成功的因素有两个,一个是它的创造力,还有一个是它的商业部分。从创造力方面来讲,我觉得我们更像是一个研究中心,包括我和原研哉先生都是这个研究中心下做研究的人,带领着各自的团队。之所以日本设计中心能够有如此的成功,包括刚刚说到它成立60周年的历史底蕴和它一点一点的积累,还有就是它的创造力和商业的部分都是做得相对比较好的。这可能是它能够获得比较好的评价的原因。

    

站酷网:作为负责人,你希望在你的带领下,日本设计中心在未来的方向是什么样的?

   

色部義昭:可能要在这里做一个宣传。之后有一个60周年的展览,我正好是这次策展的负责人。我一直认为平面设计或者视觉设计,就是把不容易被人发现的物品本质以看得见的方式表现出来。因此,我也希望以这个策展为一个方向,接着能够不断地延续日本设计中心的历史和未来。

   

站酷网:在GDC评审现场看到中国设计师的作品,有什么印象?中国设计师的作品相较于日本设计师的作品有何不同?

   

色部義昭:我对GDC赛事中呈现的中国设计师作品的印象是非常有能量、非常有激情,对此我感到十分的尊重。在设计的过程中,思考有什么样的社会问题,要怎样去面对它,有一些计算和仔细,冷静的考虑,这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激情和能量对于未来的设计,不仅是在中国,在世界的设计领域中也将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从作品的趋势来看,我觉得日本在海报和图形设计方面是赶不上中国的设计的,我感觉到在这两方面,中国设计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相反在包装和导视设计方面,我觉得日本还是有一些优势的,毕竟它需要精确度,以及设计师对于材质精确的把握,在这方面我有很多的想法是可以跟大家去交流的,这方面我还是比较有自信的。我现在也有在做中国的一些项目,希望今后有更多的机会和中国的设计师、设计界交流。

 




 

站酷网:您最近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或者话题是什么?

  

色部義昭:最近可能会针对公司组织的角度进行一些思考。如果想要做一些好的设计的话,光靠一个人的力量会有些单薄。如果有好的团队会事半功倍,一个团队里面不可能只有创作或者创造,对于我来说的话,需要更多的获得或者吸收、招募拥有自己欠缺的能力的人。这方面希望在以后会有提高。

 

   

站酷网:给站酷的设计师朋友们提一些建议吧。


色部義昭:在我小的时候,也会对设计大师有很多憧憬,也想像他们一样去做设计,模仿他们的一些手法。我不觉得这是一件坏事,但是还是要找自己能够做出来的,创造出来的东西,要自己动手和动脑。对于年轻人来说,失败是一个特权,你可以失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新的世界的大门会为你打开。把自己的好奇心发挥到最大,接着不断大胆地进行尝试,这绝对是一件好的事情。

 

本届GDC设计大会的主题是“设计改变价值”,色部说,我也是无论何时何地都在想设计能够改变什么。在一个城市里面,设计可以发挥的空间这么多。应用一个设计,其实就是创立了一个独特氛围的空间,平面设计在这里能够发挥用武之地,即为进入这个空间的信息指引,这就是设计的魅力。

 

 

 

色部義昭简介:

于1974年出生于日本千叶县,于2003年获得东京艺术大学硕士学位。现任色部设计研究所及日本设计中心负责人、东京艺术大学兼职讲师。他广泛涉及各个领域的设计,运用最先进的平面设计理念,跨越二维、三维的图形设计和空间设计。他通过各种各样的项目,如东京项目,不断提升公共场所信息设计的质量和功能。

他的主要作品包括:市原湖畔美术馆及奈良县天理车站广场的VI及导视系统设计、大阪地铁OsakaMetro的品牌形象、Naka-Boso国际艺术节及白鹤酒造公司HAKUTSURU SAKE Brewing Co., Ltd的产品包装设计。

他获得了众多国内外奖项,包括ADC奖、JAGDA奖、SDA奖、One Show奖、以及D&AD的各类奖项。同时,他还是Good Design Awards奖、ADC奖、DEA奖、D&AD奖等奖项的评委、东京目黑艺术博物馆设计讲座的讲师。此外,他还是AGI、ADC、JAGDA会员、日本设计中心董事会成员。

 

 

关于GDC

GDC设计奖创立于1992年的中国深圳,每两年举办一次。自创立伊始,GDC设计奖一直通过褒奖和推介最优秀的设计来激励富有创造性的设计师群体。GDC设计奖吸引了来自全球各地的设计师参加,从「全球华人最顶尖设计奖项」,正逐步迈向「全球最重要设计奖项之一」。

 


您还可以看看 GDC设计大会系列的其他专访:

Motion Design 是下一个时代的平面设计——专访台湾Bito甲虫创意创始人刘耕名


602
Report
|
400
Share
相关推荐
评论
in to comment
Add emoji
喜欢TA的作品吗?喜欢就快来夸夸TA吧!
推荐素材
You may like
相关收藏夹
站酷采访过的AGI大师
站酷采访过的AGI大师
站酷采访过的AGI大师
站酷采访过的AGI大师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文章
文章
文章
文章
作品收藏夹
文章
1204
商业
商业
商业
商业
作品收藏夹
设计专业干货
设计专业干货
设计专业干货
设计专业干货
作品收藏夹
品牌设计
品牌设计
品牌设计
品牌设计
作品收藏夹
包装&VI&导视&IP
包装&VI&导视&IP
包装&VI&导视&IP
包装&VI&导视&IP
作品收藏夹
大家都在看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