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平看利烽》——设计师写的非专业文章
当一个漫画师遇上一个设计师又遇上一个策划人,于是故事发生了……
相平按:原来的一些旧文,陆陆续续积攒了几篇,大部分为一些成长感悟和设计心得,一直没有时间整理,最近争取挤一些时间把它们码一码,对于以后也好有个参照。这一篇《相平看利烽》是写给曾经共同战斗过的哥们的一篇文章,故事都是真实的,措辞和内容穿插上面稍微有些生硬,受当时心境和水平所限。本想着文字方面再做一些润色,通篇复读后觉得还是保留着原汁原味吧,毕竟它在褒扬利烽的同时也留下了当时相平的许多影子,虽然青涩,但是真实。这真实不仅仅在于文字本身,更多的在于写文字背后的那段青春岁月!文章写于2011年3月,当时利烽在圈里已经小有名气了,现在更是比较牛的人啦,有时我也不得不佩服他的那股子冲劲,也羡慕他现在拥有的种种成绩。但付出与得到是一种平衡定律,想必其中的酸甜苦辣也只有当事者知道啦!初出茅庐时我们都一样,面对各种通途,在决定要什么和不要什么的时候,大家选择了各自的路,既然选了,就好好滴走下去吧,各有各的困惑,各有各的精彩,有时候免不了相互观摩一下,看看心路,也是为了让我们的困惑越来越少,精彩越来越多……

与利烽相识在2004年,我在平面设计公司上班,像《春天里》唱的,那时的我还没冒起胡须。一天,有个还没剪去长发的家伙拿着一摞报刊走进设计室,看看我说“来,给你一份”,他指着上面的漫画问我 “画得怎么样?”我说“好”,他说 “这是我画的……”。那个伙计就是利烽。
利烽自信、执着、个性张扬,是个极富感染力的人。正是被他的热情感染,我和他一起加入企业外脑工作室,共同参与了不少案子。有利烽在,做设计时如鱼得水,经常出彩。后来,利烽离开工作室专心搞茶画创作,我和他的关系从同事又复归朋友。这几年利烽成绩斐然,被媒体称为著名画家——画茶画、刻紫砂、玩瓷器,活跃在昆明、宜兴、景德镇等地,办画展,做活动,写文章,经常在媒体露上一面,画集和册子也时常在书店看到。年前利烽深夜来电,说又要出集子了,我想以前有机会参与设计,现在隔得远了就为他写点啥吧。写点啥呢?说实话,越是距离近的人越不好下笔,镜头近了模糊,不容易把握角度。我看到更多的是那个一无所有的张利烽,我更了解的是那个没有任何光环的非著名画家,但是我想,不管现在和以后的利烽如何,那段最青楚的时光,总该留在漫漫人生的记忆里吧。

在云南做项目的时候,我和利烽一起住在昆明,每天天还未亮之时,利烽便起了床,烧好热水,擦洗茶具、书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养护紫砂壶的镜头——用滚烫的水把壶浇开,然后一只手捏了壶把,另一只手托住壶底,双手举过视平线以上,360度旋转壶体后握回掌心,用湿热的茶巾,抚摸般地擦拭着整个紫砂壶,常常摩挲大半天。有时我就纳闷,这么风风火火的人,也有如此静的一面?当然这仅仅是镜头的一个角度,利烽通常在泡茶时双手是不会闲下来的,倒茶的间歇里,他不停地扫拭茶盘,整理茶器,随手翻看书页,手里的物件流水一样的换来换去,兴致来时,跑到书桌前泼墨挥毫,一幅茶画便油然而生。前几天看包小柏的《包装秘籍》,说他在采访成龙大哥时,总不见他闲下来,一会收拾收拾这个,一会摆弄摆弄那个,我会意一笑,现场的画面真切地展现在脑海里,因为过利烽也有这些习惯,他们通称为闲不住的人。正是这些勤劳的习惯,源源不断地沉淀出生命的能量,这能量使他们创造出更加精彩的人生。

利烽像一只勤劳的小蜜蜂,嗡嗡地震动着激情四射的小翅膀,东采一下,西采一下,将山川树木、花鸟鱼虫统统酝酿到他的画里。艺术创作常说“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画家的使命便是用有限的笔触和色彩渲染出无限生命热情。体验与感悟来自身心,灵魂的宣泄却必须要在寂寞中追寻。利烽时常一个人附身案头,一画一天,不言不语,整个人都浸泡在那三尺白宣里,地上纸墨成堆,每一幅都试图表达着不一样的东西。在常人眼里,艺术家都是疯子,这种疯狂的创作状态,在梵高身上有,在韩美林身上也有——梵高当年衣衫褴褛,背着个破画箱,在麦田中狂画不已,每天创作几十张的油画;韩美林有时一天能够画出大量风格各异的同一题材,连他自己都纳闷是如何搞出来的。我想这些忘我的创作境界和不断流淌的灵感源头背后是画家倾其心力,劳其神志,日积月累而升华出的那股“不可想象的力量”。当年的利烽,身上燃烧着梵高一样的热情,用笔墨追问灵魂宣泄的最佳途径。

在艺术的探索上,利烽尝试过多种绘画形式,刚认识他时偏重于漫画创作。他常骑个摩托车,背挎小包,包里装满了大大小小的信封,里面有即将投递出去的漫画稿,也有刚刚回馈来的信件。利烽四处投稿,抓住一切机会请高人指教,一段时期内许多国内知名报刊都刊登过他的大作,经常获个小奖,有一次居然在人民大会堂接受国家领导人的颁奖;国内许多著名的漫画家给予利烽热切的鼓励,期盼这个年轻人能够发挥出更大的潜能。漫画上的小有成绩让利烽感到兴奋,但是在创作漫画的同时,他从未间断传统水墨画的学习,最早个人编辑的《利烽画集》里就有漫画、写意人物、水墨花鸟等作品。看过利烽文章的人都知道,利烽的启蒙老师王东风先生指导他以画人物画来打基础,后来转归漫画创作,在加入企业外脑行列为普洱茶企业服务的过程中,将漫画与水墨混搭在一起,融合漫画的淡然幽默和写意画的宁静悠远,经过几百个日日夜夜的上下求索,糟蹋了不计其数的宣纸后,利烽在传统与现代的笔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绘画语言,以茶为主要题材,寄托自己对人生的理解和感悟,创造出个性鲜明的“利烽茶画”。

“利烽茶画”出品后引起大家的喜欢,被许许多多的茶友、画友收藏,一时间粉丝遍布海内外,特别是广东、台湾、日本的茶画爱好者都给予很高的评价,收藏价格一路飙升——利烽比梵高幸福。但是,他没有因喝彩而停止前进的脚步,利烽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目标还在远方,就像他说自己是野路子一样,根基的薄弱只有通过持续的努力来弥补。近几年利烽做了许多新的尝试,拜宜兴的鲍志强为师,观摩学习紫砂工艺品的创作,研究实验茶画与紫砂艺术品的结合,并与老师合作创造了许多大师级的作品。紫砂艺术逐见眉目,利烽又跑去瓷都景德镇,将笔墨施展在瓷胎上,不同的载体,利烽茶画得到了不断的涅槃重生。利烽这种勇于开拓的精神,经常在我心中泛起涟漪——绘画上他不拘泥于单一的素材和材质;人生追求上他不局限在一方水土和境遇,也许,这就是利烽茶画持续绽放魅力的能量源泉。

茶画本身,我没什么好说的,因为国内的许多专家,包括北京的权威人士都已经为利烽写过评论,我这个圈外人就不班门弄斧了,我看到的是利烽永不满足,不断进取的那股子精神。前几天我到昆明,在滇池边的新工作室里见到了他,穿个红毛衣,理了短发,端坐在满是利烽茶画和大师作品的茶台前,风采依旧的泡着茶。桌上放着一本《人生哲学》,利烽说,刚买的,还没来得及看,有些人生的问题我还没有找到答案,需要看一看书里古今中外那些大家们的见解。我想起当年,那个染着一撮黄毛的愣头小青年,写过一篇《狗比我快乐》,那是一篇让我首次感受到利烽文字天赋的文章,字里行间渗透着摇滚乐般的愤怒与激情,他像一只发了情的藏獒,常扑在暗夜的书桌上,撕扯着灵、魂与肉,满腔的热情都刻画在纸上,每天醒来他都要问自己一遍——“你难道一辈子这样生活下去吗?”我不知道他是否还记得那篇《狗比我快乐》里面桀骜不驯的困惑少年,但我想他一定会孜孜不倦地,继续寻求那些回旋在风中的答案。
不久前,利烽写了篇《三十又二年》,文章中说“昨天在梦里还徘徊在少年时的绿色原野,可醒来才发觉早已晃晃悠悠的踱过了三十岁”。从认识利烽到现在已经六年有余,我俩从葱茏岁月相伴走过而立之年。想当年与利烽站在飘着绿藻的滇池边上,面对青山白云,欣赏着同一片风景,我见证了他的那段时光,他也看到了冥蒙无知的相平。六年后,我们走过不同的旅程,沐浴在不一样的景致中,我远远的看着他,他远远的望着我,彼此成为对方的风景。如今的利烽和我,徜徉在不同的空间里,经历着相同的时间,利烽缅怀岁月沧桑与人生的变迁,又何尝不触动到我心灵深处的那根脆弱的弦呢?
备注:“利烽茶画”是由企业外脑工作室在做《普洱茶品牌策划》项目时碰撞出来的一个创意,当时由方一知(策划人)、张利峰(水墨漫画)及相平(设计师)为主要成员的项目组在工作中将水墨漫画与茶文化组合产生,经过利烽的努力,现在已独成一体,并且内容越来越丰富,载体越来越多元,不仅仅停留在纸张上,而且还衍生到了紫砂、瓷器、陶器、书籍甚至电影,感兴趣的童鞋,可百度“利烽茶画”一看究竟。









另外推荐云南美术出版社:《利烽的手艺活》 ISBN 978-7-5489-084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