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浪涌保护器(SPD)
的安装位置一般位于总进线断路器的下端,也即在断路器的负载侧。这是因为二级浪涌保护器主要用于对中等强度的浪涌进行保护,而断路器的上端(电源侧)通常连接一级浪涌保护器以应对更高的浪涌冲击。
保护设备与负载:浪涌保护器需尽可能靠近需要保护的设备,以减少因线路阻抗引起的残压增加。
便于维护与检测:将浪涌保护器安装在断路器下端,可以通过断路器快速隔离浪涌保护器,方便后续的检测与更换。
电气安全性:浪涌保护器的安装位置需要确保在断路器的保护范围内,以避免因浪涌保护器短路导致整个系统失效。
低压配电系统中浪涌保护器按照等级主要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每一级别的接线方式和安装位置均有所不同。
一级浪涌保护器主要用于配电系统的总配电柜中,能够承受直接雷击或强雷电流引起的浪涌冲击。其特点是较高的通流能力(如Iimp ≥ 25kA)。
相线(L)连接:每一相分别接入浪涌保护器的相线端子。
接地线(PE)连接:浪涌保护器接地端子与接地母排直接相连,接地电阻应≤ 10Ω。
在浪涌保护器与线路之间安装后备保护装置,如熔断器或小型断路器,以避免SPD损坏后引发短路故障。
二级浪涌保护器主要用于分配电箱中,用于吸收一级浪涌保护器未完全抑制的残余能量,进一步降低浪涌电压对设备的影响。
相线与中性线连接:与一级保护器类似,分别接入相线(L)、中性线(N)。
二级保护器的安装需满足与一级保护器的配合参数要求(如残压值需低于被保护设备耐压值)。
确保与被保护设备的接线距离小于10米,若超出需加装三级保护器。
三级浪涌保护器主要用于精密设备的末端保护,进一步降低浪涌电压到设备允许的范围内(如≤ 1.5kV)。
浪涌保护器的选型需结合配电系统的特性、雷电暴露等级、设备耐压等级等因素进行全面分析。以下是低压配电系统选型的主要步骤:
一级保护:适用于总配电系统,用于抵御直接雷击浪涌。
二级保护:适用于分配电系统,用于抑制剩余浪涌电压。
根据系统的额定电压(如AC 230V/400V)选择相应的SPD额定电压(Uc)。
浪涌保护器需配置相应的后备保护装置(如熔断器或断路器),后备保护的电流值需满足浪涌保护器的最大工作电流要求。
接地系统匹配:确保浪涌保护器的接线方式与配电系统接地形式(如TN、TT、IT)相匹配。
接线长度最短:接地线、相线的连接长度应尽可能短,建议不超过0.5米。
避免回路:接线时避免形成闭合回路,减少感应电压的影响。
标识与维护:在安装位置标注浪涌保护器的型号、参数,定期检查保护器的状态指示器。
环境要求:浪涌保护器应安装在干燥、通风的位置,避免受潮影响性能。
正确的
地凯科技浪涌保护器选型
和安装方法是确保低压配电系统安全运行的关键。一级、二级和三级浪涌保护器在整个系统中层层递进、相互补充,通过科学的选型和安装,可以有效抑制雷击浪涌对设备的损害,保障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在实际应用中,还需结合行业标准(如GB/T 18802.1)和现场条件进行具体调整,以满足不同场景的防雷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