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雷针是建筑物防直击雷系统的核心装置,其主要作用是将雷电放电引导至地下,从而保护建筑物、设备及人员安全。根据《GB 50057-2010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避雷针应具备良好的导电性能、足够的机械强度和可靠接地系统,以确保雷电流能安全泄放至大地。
接闪:避雷针在雷云放电时产生的电场下,优先形成上行先导,接收雷击。
泄放:通过接地装置将雷电流扩散入地,降低地电位反击的风险。
避雷针接地施工是防雷系统最关键的环节,接地系统必须确保接地电阻满足规范要求:
通信与信息机房:接地电阻 ≤ 1Ω(与信号地共地)。
水平接地体:采用40mm×4mm热镀锌扁钢或Φ10mm镀锌圆钢,埋深不小于0.6m;
垂直接地极:采用Φ16mm~Φ20mm镀锌圆钢或铜包钢,埋深不小于2.5m;
环形接地网:建筑物四周敷设接地环网,与引下线形成等电位连接。
接地体连接采用放热焊接或双面压接,接触电阻≤0.03Ω。
引下线将避雷针与接地装置可靠连接,应满足以下要求:
由避雷针下引至接地体路径应最短、最直,避免急弯(弯曲半径≥200mm);
引下线与接地体连接点应进行防腐处理,埋地部分用沥青包封或防腐胶带缠绕。
接地系统施工完成后,应使用接地电阻测试仪进行测量。若电阻值超过标准,可采用以下措施:
电力变电站、输电塔等防雷保护要求高,推荐使用多针组合避雷针或提前放电型避雷针(ESE)。
引下线:Φ10mm镀锌圆钢或Φ12mm铜绞线双路并行;
对电磁感应和瞬态过电压敏感,宜选用绝缘避雷针或ESE避雷针。
此类系统暴露在户外,雷击风险高,应采用优化流线型避雷针或ESE避雷针。
接地体建议使用电解离子接地极,耐腐蚀寿命≥30年;
防雷检测报告出具:依据《GB/T 21431-2023 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安全标识:避雷针与接地体应设立永久性标识牌,注明检测日期与接地电阻值。
地凯防雷避雷针
的防雷接地施工不仅关乎建筑物安全,更关系到电气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正确的施工方案应结合国家标准、行业特性及地质条件综合设计。通过合理选型、科学接地、严格检测,可实现避雷系统的高效、可靠与智能化,为各类行业提供坚实的防雷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