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雷电浪涌防护与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南宁/新媒体设计师/7天前/2浏览
数字化雷电浪涌防护与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随着智能电网、新能源、轨道交通、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的高速发展,传统的被动式浪涌防护器(SPD)已难以满足现代电气系统对实时监测、远程运维与安全评估的要求。为此,数字化雷电浪涌防护与管理系统应运而生。该系统将浪涌防护、在线监测、智能通信与云端管理技术融合,实现防雷装置的数字化、可视化、智能化全生命周期管理。
根据国家标准《GB/T 18802.1-2020 低压配电系统的浪涌保护器(SPD) 第1部分: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和《GB/T 21714-2023 雷电电磁脉冲防护通用要求》,数字化雷电浪涌防护系统的设计应遵循“防护+监测+管理”三位一体原则。
二、地凯科技数字化雷电浪涌防护系统定义与构成
(1)系统定义
数字化雷电浪涌防护与管理系统是一种集电源浪涌防护、信号浪涌防护、接地监测、在线状态检测与云端数据分析为一体的综合防雷系统。它不仅能抑制雷击或操作过电压造成的瞬态浪涌,还能实时监测SPD的工作状态、劣化程度、环境参数及接地电阻值,通过数字通信接口上传至监控平台,实现远程告警与设备运维管理。
(2)系统组成结构
数字化雷电浪涌防护与管理系统主要由以下五大模块构成:
电源型智能SPD模块:保护交流或直流线路免受浪涌冲击 标称电压Un: 220/380V;最大持续运行电压Uc: 275V/385V;通流容量Imax ≥ 80kA;残压≤1.5kV
信号/数据线SPD模块:保护通信、控制、网络等低压信号接口,传输速率:10M~1Gbit/s;保护电压≤15V;响应时间<25ns
监测与采集模块:实时采集SPD状态、电压、电流、温度、接地电阻等,测量精度:±1%;响应周期:≤1s
通信传输模块:负责数据上传与远程通讯,支持RS485、Modbus、4G/5G、以太网
后台云端管理平台:数据分析、告警、趋势监测、设备管理,支持Web/APP远程可视化;历史数据追溯与报表导出.
数字化雷电浪涌防护与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Collect
数字化雷电浪涌防护与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Collect
数字化雷电浪涌防护与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Collect
数字化雷电浪涌防护与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Collect
三、系统原理与工作机制
当电气系统遭受雷击或电网操作引发浪涌电压时,SPD模块迅速将浪涌能量分流至接地系统,保护下游设备不被击穿或烧毁。与此同时,智能监测单元实时采集SPD内部的通流状态、温度变化及漏电流信号,判断SPD是否发生退化或失效。
数据经RS485或无线网络上传至上位机或云端平台后,系统自动完成以下任务:
状态诊断与预警:识别SPD劣化趋势并发出黄色/红色告警;
雷击事件记录:记录浪涌次数、峰值电流、持续时间等数据;
接地系统监测:检测接地电阻变化(一般要求≤10Ω),防止接地劣化;
智能统计分析:通过AI算法预测SPD寿命与雷电高发时段;
远程运维管理:通过Web平台统一管理分布式防雷设备。
四、地凯科技数字化雷电浪涌防护系统的部署与选型
(1)选型原则
系统选型需根据供电系统制式、保护级别、安装位置与环境特性进行。按照国家标准《GB 50057-2014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及《GB/T 18802.12-2021 SPD选用与应用导则》要求,应遵循以下设计思路:
一级防护:总配电室(建筑物引入处),Type 1(I级)SPD,Iimp ≥ 12.5kA(10/350μs);Uc=385V;Up≤2.5kV
二级防护:分配电箱/机房配电柜,Type 2(II级)SPD,In ≥ 20kA(8/20μs);Imax≥40kA;Up≤1.5kV
三级防护:终端设备前端/插座端,Type 3(III级)SPD,In=5kA(8/20μs);Up≤1.2kV
在数字化系统中,I、II、III级SPD均需配置智能监测接口(RS485或NB-IoT模块),并由统一监控平台管理。
(2)安装部署方案
① 配电系统部署方案
总配电柜:安装I级智能SPD,型号推荐:DK-I385/12.5-DM型,具备数字通信与热脱扣保护;
分配电箱:安装II级智能SPD,型号推荐:DK-II385/40-DM型,监测电流、温度;
终端设备:使用III级插座型SPD模块,与监测主机联动;
接地系统:采用独立防雷接地与电气设备接地共用方式,接地电阻≤10Ω;
② 通信信号系统部署方案
网络通信线(RJ45接口):安装信号SPD,如DK-NET1000-DM型;
监控视频线:采用BNC或POE专用信号SPD模块;
RS485总线:在两端安装通信SPD(Up≤20V),并加装监测传感模块。
③ 数据采集与平台部署
现场端:监测单元通过Modbus-RTU采集各SPD数据;
传输层:通过以太网或4G模块上传至云平台;
管理端:部署在服务器或云端(支持API/OPC接口),用于雷电事件分析与设备生命周期管理。
(3)安装技术要求
SPD接线长度:相-地≤0.5m;中-地≤0.5m,GB/T 18802.31-2020
SPD接地导线:≥16mm²铜线,接地端子牢固压接,GB 50057-2014
安装环境:温度-40℃~+85℃;湿度≤95%RH,GB/T 4208-2017
通信接口布线:RS485总线≤1200m,终端电阻120Ω,GB/T 19582-2008
安装完毕后,须使用SPD检测仪进行动作电压与通流能力测试,并录入系统编号以便监测管理。
五、地凯科技数字化雷电浪涌防护系统行业应用解决方案
(1)新能源场站(光伏、风电)
风险特点:雷击密集、分布广、通信链长;
解决方案:在光伏汇流箱、逆变器、监控主机处部署智能SPD,配置雷电流计数器与云端监控,实现远程维护与过压记录;
标准依据:GB/T 50797-2012《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
(2)数据中心与IDC机房
风险特点:信息设备密集,需高可靠电源保护;
解决方案:采用三级数字SPD体系+智能接地检测模块,接入监控BMS系统,实现防雷状态与机房环境数据融合监控;
标准依据:GB 50174-2017《数据中心设计规范》。
(3)轨道交通与铁路通信
风险特点:长距离通信线路易感应雷击;
解决方案:在信号机房、综合通信机柜、道岔控制箱配置智能信号SPD与雷电流监测装置,通过光纤或RS485上传中心调度系统;
标准依据:TB/T 3074-2019《铁路通信防雷技术条件》。
(4)石化与工业控制系统
风险特点:存在易燃易爆环境;
解决方案:选用防爆型数字SPD(Ex dⅡCT6),集中监测控制柜SPD运行状态;
标准依据:GB/T 3836系列《爆炸性环境用电气设备》。
(5)智慧城市与公共基础设施
应用方向:智能路灯、监控杆、5G基站等;
方案配置:杆顶安装微型智能SPD,通过NB-IoT模块上传至城市防雷云平台,实现统一监管与运维。
地凯科技数字化雷电浪涌防护与管理系统
代表了防雷技术从“静态保护”向“动态管理”的重大升级。通过将智能传感、物联网通信与云数据分析深度融合,该系统能够实现对雷电风险的精准防控、实时预警与全生命周期管理。
无论在新能源、轨道交通、数据中心还是智慧城市建设中,数字化防雷系统都将成为保障电气安全与提升运维效率的关键基础设施。
0
Report
|
收藏
Share
相关推荐
评论
in to comment
Add emoji
喜欢TA的作品吗?喜欢就快来夸夸TA吧!
推荐素材
You may like
字体设计
Homepage recommendation
《马到成功》2026马年IP
Homepage recommendation
相关收藏夹
ip形象设计+表情包
ip形象设计+表情包
ip形象设计+表情包
ip形象设计+表情包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企业展厅/文化墙 参考
企业展厅/文化墙 参考
企业展厅/文化墙 参考
企业展厅/文化墙 参考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小家电
小家电
小家电
小家电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企业展厅
企业展厅
企业展厅
企业展厅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IP形象及IP内容
IP形象及IP内容
IP形象及IP内容
IP形象及IP内容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IP形象——动物类
IP形象——动物类
IP形象——动物类
IP形象——动物类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大家都在看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