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再被心理测试忽悠了,这些图只会让你压力倍增!
你有被这种障眼法骗过吗?
我是小姜酱,一个被号称“双子座人格的姐姐离家出走20余年只剩孤苦伶仃的妹妹自己”的勉强设计师。如果你想知道什么是勉强设计师,请去问我的老板。不过,那个总说我的设计勉勉强强的老板已经被我屏蔽了(拉黑了!还想关猪笼...),所以我在此立下今年一面迎风飞舞的Flag—“要当一名不勉强的设计师!”
铁汁们,来给你们看两张图,咦~是不是很熟悉的感觉!


不知道之前大家有没有留意到网上经常会有所谓的“压力测试图”,还要给你配上这样一张图加一段文案hu说you明:如果你看到这张图是静止不动的状态,说明你的睡眠质量或者精神状态好。
如果移动的缓慢,说明有一定的精神压力。
如果移动速度很快,那就是说你最近压力大,可能有精神问题。

而且这种图还会给你放上四五张不一样的让你去测试,各类问题,心理年龄是天真的儿童看到是静止的,是疲惫的成年人又是动的。

实际上真的是这样吗?想着坑老板组长的我把图拿给了他们看,我说:“我用网上的压力测试图测试了一下,天哪,我压力好大呀~那张图都 一直在动了,赶紧给我放假,再不放假我就要凉了!!!”

组长说:“我看你怕是网上冲浪冲晕了!!休息别想,回家早点洗洗睡吧!”
既然不给我放假,那我就老实搬砖吧!话说回来,你们真的相信这种测试吗?
那就让姜酱给各位铁汁们科普科普这种视觉“陷阱”到底什么来头。
铁汁们,我们来看看下面这张图片,在下面两张组图形中第一眼会看到左边还是右边呢?

我相信大家看到的第一眼肯定在左边,如果不是就当我没说。为什么会先看到左边呢?原因很简单,图片色彩明暗对比越强烈,眼睛接收到的信息就越快,相反,对比弱接收的比较慢。
我们眼睛接收外界的信息经过大脑的处理,才会最终让我们意识看到了东西。信息传递也需要时间,这个过程就被称为“反应潜伏期”。
反应潜伏期的长度跟视觉信息的强度有关,图像对比越强,潜伏期越短。当高对比画面跟低对比画面同时出现的时候,我们的神经就会根据画面对比强度刺激做出的反应存在一定时间差异,就导致我们看到的图像是会动的啦~

根本就不是什么压力测试跟神经测试,不要再测啦,是个正常人看到都会动的!只不过是利用了视觉错觉图片的小伎俩,欺骗了我们的眼睛而已。
所以如果有铁汁们看见图片会动,duck不必感到恐慌。

然而这些图片是上世纪60年代,一些欧普艺术家就凭这些精心计算创作出来的视觉错觉作品来挑战人们的视觉神经,他们像魔术师一样通过几个小格子开始“愚弄”着我们的双眼,给我们带来了一个犹如万花筒般的视觉体验。

上述这种让我们两眼发晕的图片是欧普艺术的作品,欧普波普不要傻傻分不清楚,欧普是继波普艺术之后,在西欧科学革命的推动下出现的一种新的风格流派。
欧普的开端
说道欧普艺术的开端,就是当时的艺术家们觉得用盛行的抽象主义来表达太随意和偶然了,波普艺术又太大众化,想吸引观众又不能让观众卷入艺术里面,又不联系具体也不想表达情感和体验,就开始了用视觉错视来创作(果然大佬们的想法就是那么的独特)。

什么是欧普
欧普艺术全称(OP Art)是西方20世纪兴起来的艺术思潮;欧普艺术风格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欧美,Op是Optical的缩写,意思是视觉上的光学,即视觉效应。

1955年,欧普艺术运动在法国巴黎丹尼斯.勒内画廊举办了一场名为“光学绘画”的群展酝酿而生。
展览还邀请了未来欧普艺术的先驱人物:保罗.布瑞、耶稣.拉斐尔.索托和艺术界元老人物马塞尔.杜尚。艺术家唐纳德.贾德在观看此展览时首用“Optical paintings”一词。
欧普艺术运动诞生后,视觉错视才被认可为一种艺术形式,1964年《时代》杂志赋予了欧普艺术这一术语。
欧普艺术主要通过构成、组合基本图形,利用人类视觉上的错视所绘制而成的绘画艺术,通过绘画达到一种视知觉的运动感和闪烁感。让我们在看到这种图片的时候产生一种眩晕的光效应和视幻效果。看一下就好了,别老盯着看,我怕你等下说我故意用图片迷惑你。

欧普艺术家们多数用黑白或者彩色的几何图形复杂排列、对比、交错和重叠的手法,再加上精心的计算让视神经和画面的接触的过程中,给我们呈现图像运动或隐藏图像,还会看到闪烁 律动从而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艺术感知。

特征
欧普艺术有以下构成特征:
1、重复性和周期性
同期一样的元素按照特定的规律重复排列,重复不变,可以按照一定的递增和递减,就会变成以下的效果。

2、模糊和漫射现象
视幻图形的运动和光感效应还可以通过模糊图形的边缘达到一样的效果,不仅带来了运动感还会产生光感,我现在看到这已经感觉这些图形在我眼前晃来晃去。

3、持久的不稳定性
利用几何图形的排列和形态进行微小的变化调整,从视觉上形成不稳定的感觉。

欧普艺术家们
在欧普艺术界不得不提的就是维克托.瓦萨雷利,一名法国艺术家,被视为“欧普艺术家始祖之一”最早用光学上复杂的变化来创作,用漫长的时间来寻找这一种社会化艺术的创作办法。

下面的这幅《斑马》是他20世纪30年代的第一幅重要作品,也是被认为欧普艺术的第一件代表作。
用黑白线体构成,可以看出欧普艺术的探索从具体形态开始!到后面才逐步发展到用规则的几何图形和色彩变化达到特殊的视觉效果。

他还把透视应用到作品当中,产生虚幻的效果,他非常注重开发一种可以被普遍理解的视觉语言。他坚称这不仅仅是赏心悦目的花样而是“纯净的形式和纯净的色彩可以代表整个世界”。
布里奇特.莱利,一位以欧普艺术闻名的英国艺术家,也是杰出代表,她的创作经历了不同阶级的历史性变化。

莱利的作品在1965年被列入现代博物馆的展览之后,在1960年美国欧普艺术运动展露头角!她的黑白画充满了律动的视觉体验!

不管在早期她受新印象派点彩绘画的影响,还是被埃及的象形原始文字吸引,都从未停止对颜色和图案的探索,1968年代表英国参加威尼斯双年展,获得“国际绘画奖”,是第一位获得此的英国当代女性艺术家。

理查德.安努斯科维奇,是美国画家,1964年《生活》杂志称他为“欧普艺术的新奇才之一”。

他的创作重点在于不同颜色应用到相同的几何形状发生的光学变化。他主要的工作是研究形式结构和色彩效果,以及在变化的光照条件下对作品整体呈现的动态效果和光照对颜色的影响。

《纽约时报》的艺术评论家这样描述他的作品:“互补色微妙的化学反应呈现出戏剧性 ,他让几何体发光,就像光从后面倾泻出来一样”。

艺术外的欧普
艺术不仅仅是艺术家们独有,随着大众潮流的发展中,欧普也用更多方式走入我们视野。
世界上第一美丽错觉,Lady Gaga的专辑封面背景用了京都立命馆大学教授北冈明佳的作品,在专辑发布的时候还和北冈明佳合影留念(果然女孩子都喜欢粉色)。

再来给大家分享一张受欧普艺术影响设计的电影海报,1958年索尔.巴斯为电影《眩晕》设计的。强烈的色彩冲突和运动趋势都指向螺旋中心。

总结小姜酱上线啦~虽然欧普只有短短几年时间的辉煌,但是却对当代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即使欧普艺术一直被艺术家们称作鄙俗的艺术,缺少精神内涵,也不影响它用强烈的刺激性和新奇性引发时尚和媒体领域的欧普设计热潮。
反正姜酱看的挺上头,就是不能盯着看。所以各位铁汁们别信网上的所谓测验了,好好欣赏这种独特的艺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