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研究 | 透明时尚
微信公众号青年时报青牛会20200520/28原创文章
说起透明,你会想到什么?我会想到↓

开玩笑,早已熟知“透明时尚”的你
一定会立马有很多联想↓

近期设计圈里又出现了“透明时尚”的新应用

俗话说得好,土到极致就是潮
土过极致就离谱(不是)
逛遍国内外各类设计网站
我们看到这些样机正成为设计师们的新宠↓





老板&运营:就这?算了,好看就行!

看完这些作品有没有感觉很清新,很舒服,很高级
但却好像get不到设计师的点?
塑料、褶皱、破碎是怎么和设计沾边的?样机又是什么?

不难发现,这些样机最大的共同点是“透明”。而我认为褶皱和破碎则是“透明”的延伸元素(这点后面会聊到)。
透明时尚大概是从2017年在全球逐渐兴起的,最初被服装设计师大量使用,“透明”不仅是一种视觉艺术,也让用户们体验到了酷和后现代主义的时尚感。

3D打印玻璃结晶裙 by Iris Van Herpen
但很快服装设计师们就发现它的弊端:闷。
由于首选高颜值透明材料玻璃,易碎、质量重且坚硬,于是大量透明服饰都用到了塑料,而衣服是人的“第二层皮肤”,为保持舒适的实用性,服装需要如皮肤般的呼吸感和柔软,塑料材料显然“中看不中用”。
至2018年中旬,“透明”作为一种时尚风格(在此之前多为辅元素)扩散到了不需要直接接触人体的包、家具、轻工业甚至建筑等领域,其应用地位逐渐成熟。
1.从表面来看,“透明”光感十足且亲和度极强,更容易让人联想到空气、水、阳光和火。这些关于户外和自然的联想,使透明时尚风格的服饰等物件或称“街头风”。
2.从内涵来看,“透明”真实纯粹又具神秘感,一览无遗大幅降低了人对未知的生理性恐惧,实体感的弱化也加强了它在人心理上可变幻特性的暗示。
3.“透明时尚”需具有实体轮廓,真正的“透明”会给人失控的安全感,人们很难接受。所以准确来说,人们不会喜欢“皇帝的新衣”,而喜欢的是“看得见的透明”。

度娘是这样解释的↓

对设计师来说
样机是对设计作品应用的演示模型
使用样机能对设计作品的可视化展示得到更好诠释
也能和非设计专业人士更好的沟通
于是褶皱、破碎为什么和透明同时获得时尚热度?
它们为何在被极简包围的现代艺术潮流中也易被接受?
经过查阅大量资料观察分析后我认为
除设计师们基于主观意识偏好的选择外
这几个元素之间存在老生常谈的隐形延伸关系↓

![]()
宏观上,给人带来安全感和幸福感的大多事物都源于自然,毕竟人生于自然,附于自然,终于自然。
自然(NATURE),广义指自然界,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包括物质世界及物质宇宙。狭义释义角度很多,内容也相对抽象,但每个人多少会有一些对狭义自然的“感觉”。
正如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言:艺术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透明”于自然而言,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而与其相依相伴的众多自然元素中常见的,便有“褶皱”和“破碎”。
![]()
举两个最常见的视觉案例。
天空,也就是地球的大气层,一个神奇的存在。就目前人类所能达到的天文探测范围内,本就为数不多具有大气层的星球中,只有地球的大气层是透明且纯净的。而从陆地上观测到千变万化的云层,呈现的视觉效果便是褶皱、破碎层叠交织的形态。

星云(图源网络)
水,众所周知“水无形而有万形,水无物能容万物”。任何关于水的运动都含有“褶皱”和“破碎”的物理形态关系,由此我认为那些含有塑料、碎玻璃等元素的艺术创作便起源于对水运动某一定格瞬间的观察或记忆挖掘。

水(图源网络)
至此,你兴许会生出新疑问
既然与自然联系颇深
“透明时尚”应该早就出现了吧?
没错,实际上它一直存于艺术长河中
“透明时尚”只是在现代艺术拓展应用中重获新名
“传统透明时尚”大概是这样的↓

水墨画(图源网络)

水彩画(图源网络)

蕾丝(图源网络)
……
而无论是传统还是现代艺术
有一个伴随“透明”而大量使用的辅元素——
流体
而现代艺术创新中对它的挖掘也已显现
它甚至早已融入我们的生活中

无论是不是设计师,你一定见过这两幅名画中的钟↓


软埸塌的钟 - 达利《永恒的记忆》
油画《永恒的记忆》创作于1931年,是超现实主义文学艺术流派早期最具有象征性和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我认为,不同于梵高的“旋涡狂魔”式独特画风,画面中对时间、精神和潜意识心理等抽象概念的具象化表达,是最早一批将“流体”应用于艺术设计的作品。
流体艺术当然也受到了当代设计师及艺术家们的喜爱
2019年5月前后风靡一时的流体画↓

图源 站酷@RICK迁

瑞典.流体画艺术家 Emma Lindstrom 作品
甲方BABA们看到这里是不是灵光一现
有没有产生将流体艺术应用于商业设计的想法?
【危】
这么好看的东西当然早就应用起来了↓



图源网络
这熟悉的促销感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有没有下意识想找某宝购物车的冲动?
以上案例是当下电商促销海报最常见的一种设计风格
它们都主要使用了“流体”相关的设计手法
不论是透明时尚还是流体艺术
它们的广泛应用都使创新空间一如既往的广阔
那么关于我对“透明时尚”的粗浅看法就先聊到这
作者 沈闵黑籽
本文20200520/28原创首发微信公众号青年时报青牛会 最终解释权归青年时报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