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锐力量】Kaoru Zhou:与“空间”挂钩的服装设计师
为了更好地激发青年创新者的热情、交流创新经验,我们推出《新锐力量》栏目,将采访100名活跃在设计创新领域的青年人。
栏目简介
2020年是中意两国建交50周年,清华大学与米兰理工大学联合发起“中意青年创新创业年”,并联合举办中意青年未来时尚设计大赛。为了更好地激发青年创新者的热情、交流创新经验,我们推出《新锐力量》栏目,将要采访100名活跃在设计创新领域的青年人,并附上编辑评语,分享给广大读者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
编者语
Kaoru率性健谈,从她最直接的话语中便能轻易捕捉那份对服装近乎真挚的热爱。“空间”是这个年轻服装设计师最关注的事情之一,而比起她对服装语境下空间词义的解读,其在作品中对所理解的“空间”最真实的运用,似乎更有说服力。(胡心玥)
——————————————
设计师简介

Kaoru Zhou
Kaoru Zhou,2016年3月毕业于东京时装学院服装设计造型与工程专业,曾获全日本珍珠设计服装图大赏优秀奖,多次举办个人时装系列展示会与公益油画展。2016年6月成立KAORUZHOU个人独立品牌,同期作为服装造型师参与日本fruits oggi nylon japan杂志服装造型工作。2017年12月负责红白歌合战各明星版师造型工作,2019年1月于WellTech Textile Design and Technology KK株式会社担任设计师兼品牌顾问。
Q1
目前在领域内你最敬佩的人是谁?
A:
三宅一生。上学时去六本木看过他的展示会,从原材料到加工再至最终的设计都是由他的公司一手操办下来的。这也是我最佩服他的地方。因为做服装大部分都是原材料和所属公司分开的,包括面料开发也有专门的公司,而三宅一生的服装产品线却是一体的。在服装的功能性上,三宅一生衣服在面料上的空间感也是非常好的。
Q2
你觉得自己的作品有什么特质?
A:
应该是性感吧。我个人特别喜欢透明或半透明的材料,比如说纱,它既轻盈又能体现女性的可爱与性感,我认为能兼具这两种气质的面料还是挺少见的。


装苑7月刊kaoruzhou品牌使用
你如何看待设计边界的模糊化?
你如何看待服装的流行趋势?
A:
潮流肯定是一直在变化的。但比如说一些大衣或连衣裙,它们的经典款的基本款式一定是不会变的,在这种情况下,这些经典款的基本色势必会是黑、藏蓝、杏色。每年不同国家发布的流行趋势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像日本流行碎花,大红大紫在那里卖不出去,但国内的接受度相对来说就会高很多。
Q5
你主要的设计工具是?
A:
AI和Lotta。


ETIT SOLEIL 2020系列
你认为每个年轻的服装设计师都应该掌握的工具是?
A:
3D建模软件,非常方便。
Q7
你畅想的未来科技将会如何服务于你的设计工作?
A:
我有畅想过这样一种用于解决面料功能性问题的机器。当你拿到面料时,如果你需要防晒,这个面料立刻就能过水防晒,随即提供给设计师。这就好比自动化吧。这种立马能呈现效果的机器会极大地帮助服装设计师。




Q8
你认为能代表中国的设计元素是?
A:
我见过的使用率最高的中国元素是旗袍上的盘扣。日本品牌中无论男装女装都经常出现这种元素。
Q9
既然它经常出现,你不认为某种程度上盘扣也成为了一种滥用的元素吗?
A:
说实话它虽经常出现,但却并没有被过度使用。而且我认为许多中国元素一旦被过度使用,其中的味道就变了。日本的设计经常只是给一点点,你可能当时没有注意到,回家后才慢慢察觉出来一些感觉。这是种很内敛的处理。
你认为日本的服装教育对自己有什么触动?
A:
在不同的阶段可能会有不一样的触动。在我上学的时候,给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作品高度的完整性。从手工工艺、2D打版乃至最终作品的整体性,都有着非常精密细致的要求。其次给我冲击力较大的是日本对拼接的运用。对拼接缝制更多维的思考实际上也是一种创新。
NYLON JAPAN 3号刊kaoruzhou品牌使用
在你的设计中有适当运用中国元素吗?
A:
至今为止我还没有尝试过。在日本,我深刻地学习到了对元素的不滥用,这是他们对文化的尊重。我觉得自己还没完全具备这种能力,其实我很想用,但这需要结合具体的作品。
日本名模吉木千沙都kaoruzhou品牌使用
Q12
你是否有与科技或未来畅想有关的设计作品?
A:
下一季我们在服装上运用了液体莱卡,来达到与人体肌肉组织同收缩的效果。液体莱卡既可以附着在面料上,同时也能支撑人体的肌肉。这种技术对面料的要求很高,也是我寻求突破的地方。它更像是一种科技手段,也是未来商机的表现。这一季的主题是“无限”,我个人很相信平行空间,这也是我突发奇想的一个尝试。


在采访中你经常提及“空间”这个词,你认为空间和服装有什么关联吗?
A:
需要强调的是,空间和服装非常有关联。从客观角度出发,人们往往不会将服装和空间挂钩,并认为两者没有任何关系,但空间其实决定了服装。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在什么空间下决定了你会穿什么衣服,二是这件衣服是否给予人体以空间性。
首先,具体的环境场合决定着穿着打扮,比如你去出席婚礼时一定不会穿睡衣去,第一次约会时一定会打扮得精致漂亮;其次,衣服也会给人体空间性,比如练瑜伽时会穿特定的吸汗的运动服,去海边一定会穿给身体包裹感的比基尼。这其实就和人体工学联系紧密,服装实质上就是人的第二层肌肤。




疫情对你的设计工作有什么冲击吗?
A:
冲击一定是有的。不能亲临现场是件非常没有安全感的事情。你摸不到这个面料,你就无法做决定。而最重要的是时间上的浪费,因为摸不着面料,工厂会将它们寄过来,然而寄过来本身就需要时间,如果不适合的话又需要接着反馈,并不断重复。因此这也是我为什么会畅想有一台在面前的机器可以实时改变面料功能性的原因。
Q15
在今天的语境下,你如何理解服装设计?
A:
我理解的服装永远服务于人类,除了第二层肌肤的属性外,它最大的意义就是带给人们自信。穿上这件衣服后令人感到更美丽更勇敢,这就是衣服所带来的附加值。在保暖、轻便等功能性前提下,服装一定要适合于穿它的人,完全地为穿它的人而服务。
资料来源 | Kaoru Zhou
采访 | 胡心玥
排版 | 毕文立
新锐设计师所展示出的蓬勃力量令人激动。我们希望尽最大可能为青年一代设计师搭建最大的舞台并提供最好的资源。希望中意青年未来时尚设计大赛能使你们的才华得以展现。
中意青年未来时尚设计大赛已经启动
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报名系统
关注清华大学中意设计创新基地获取更多大赛信息

预祝大家获得好成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