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探究-移动端信息超载设计(下)

Recommand
深圳/UX设计师/4年前/633浏览
深度探究-移动端信息超载设计(下)Recommand

日常设计中,常常在解决一些由于信息过多,而需要对用户浏览行为进行设计的问题,在这里我们将其定义为“页面信息超载设计”。

由于移动端页面尺寸较小的特性,常常无法像PC端那样在一个页面中展现出多信息多任务,因此在面对多级的信息架构设计时,最常规且传统的做法是将某一场景/任务下的信息,通过设计页面的跳转/或增加页面的长度来实现。


从适用场景角度,可将信息超载的设计类型分为「页面展示信息超载」「页面版块信息超载」,上节我们聚焦「页面展示信息超载」进行了展开,本文将对「页面版块信息超载」进行展开。



上文回顾


深度探究-移动端信息超载设计(上) 

https://www.zcool.com.cn/article/ZMTI2MTQ5Ng==.html



页面版块信息超载


在设计内容版块时,当遇到内容放不下的情况,主流的对应策略之一是先在当前版块展示一部分内容,剩余内容以“查看更多”的方式来隐藏,以保证用户当前良好的阅读体验。但考虑到不同业务以及交互层面的使用,不同情况下可以有不同的交互情况。

主要可分为「场景跳转」「场景刷新」、「场景滑动」和「场景组合」。



场景跳转

作为最常见最普遍的一种场景,承载的功能是二级页面的入口,用户通过点击进入二级页面查看更多。


优势:

通用性高,可以进行版块内容的全浏览,给用户最大选择权。


劣势:

跳转到二级页面进行选择,需要整页加载,用户对后续内容没有预期易引起压力;

选择完成需要返回到上级页面,增加用户路径。


适用性:

适合内容体量较大对用户重要性又较高的版块(用户对该版块内容有查看更多需求且频次较高)


案例展示:


交互细节:

入口的设计位置和样式需根据版块的用户浏览动线来决定的。常用的入口位置有「标题右侧」「标题icon」、「版块底部」。


基于福格行为模型的运用,激发用户的跳转行为需要考虑用户的动机、能力、触发



· 标题右侧

M:

多用于横向滑动展示的模块,一定程度上契合用户浏览动线的设计,具备一定的动机,也仍具备跳转本身带来的劣势——易对用户引发没有预期的压力。

A、T:

标题的右侧导致按钮设计的空间从一开始就是被限制,易由于不显眼、面积不大而导致的触发不足、能力受阻。


按钮的设计:

只要具备一定的合理性动机,可以通过体验上的设计提升用户的触发以及能力。

具体化引导文案让用户对后续内容有所预期(如下方案例:蛋卷基金、哔哩哔哩);通过线性或者面型的容器承载文字,让它看起来更易辨识和易点击(如下方案例:网易云音乐);加入主色让它更加醒目(如下方案例:蛋卷基金)。



· 标题icon

M:

几乎适用任何场景,但动机的产生单纯依靠标题以及内容的展示

A、T:

信息传达无学习成本,节省页面空间,但点击区域小;位于顶端,对于内容超过一屏的模块,用户需要上滑返回才能点击


· 板块底部

M:

底部的位置符合用户垂直向下的视觉动线,更容易被展示内容吸引而顺理成章的接受引导进入内页;

但仍具备上述提及跳转本身的劣势。

A、T:

由于底部可设计的空间较足,查看更多除了文字链接的设计以外,还可以有更多发挥空间,层级也能得到显著,进而提高触发条件和点击能力。


按钮设计:

竖向的展示设计,势必会导致占用更多的页面空间,因此在页面模块较多的情况下,仍应该注意不必因强调“查看更多”而占用过多的页面空间。



场景刷新

目的实现当前版块更多内容的即时更换


优势:

大幅降低了新页面跳转带来的弊端,用户不需要承受多链路所带来的短期记忆和整页的加载成本,也无需返回到原有的浏览页面中。虽然内容依旧是缺少预期的,但是在用户的接受范围内,还有一种抽盲盒的惊喜。


劣势:

通用性不强,内容被局限在一个版块中,无法实现内容的全览,而且随机性很强。


适用性:

更适用于类似“猜你喜欢”、“随便看看”的推荐类版块。


案例展示:


交互细节:

以上三个例子选用的按钮位置和“查看更多”常用的位置类似,但可以看到当刷新按钮结合具体化的引导文案进行设计时,更能使用户在一定预期内得到惊喜(如上方案例:网易云音乐)



场景滑动

自ios11中加入了卡片这个崭新的容器后,卡片独立可排列的特征就解锁了横向更多的空间。用户可以通过scroll左右滑动手势获取到更多的内容。


优势:

卡片滑动方式兼容性很强,可利用更少的页面空间展示更多的内容。


劣势:

滑动展示有限,一般需要配合跳转需求出现。


适用性:

更适用于类目的快捷展示,便于用户选择更感兴趣的内容;


案例展示:


交互细节:

多用于固定容器为单位的横向排列侧滑展示更多内容,通常板块底部会有页面指示器,或露出部分来提示用户滑动。而这种横向滑动场景常体现于「卡片式」「金刚区」


· 卡片式

布局上通过展示卡片的一部分,暗示用户可以通过侧滑看到更多。设计上常和跳转场景组合使用,除此之外,也可根据业务上的需要考虑上方案例中且慢app的交互形式,页面指示器结合侧滑无限加载展示用户评论,通过用户交互成本较低的方式,即解决了用户触发动机弱而导致跳转场景转换率不高的问题,也能达成业务上的需求。


· 金刚区

随着各大主流app承载的业务范围越来越广,首页金刚区的运用已经屡见不鲜,能快速展示所有业务,便于用户快速选择需要的内容。



场景组合

为了给用户提供更多的选择,也为了能承载更多的信息,常将刷新场景、滑动场景和跳转场景结合使用。


优势:

弥补了单一交互的不足,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选择进行操作。


劣势:

不同的交互类型的集合,用户有可能会优先选择交互成本更低的操作,因此跳转场景可能会被弱化。


适用性:

模块上线初期,可以进行埋点设计,通过数据对比更能知道更贴近用户的行为。


案例展示:


交互细节:


· 场景滑动+场景跳转

结合上文中提到的劣势,如跳转场景的入口设计太深,用户的触发能力就会不足,如上述案例的淘票票,若其没有在标题右侧设计查看全部文字链接,则当用户滑动查看了大量信息仍未感兴趣后,点击更多卡片进入内页的概率也会大大降低。此类情况也经常于金刚区的组合场景出现。


· 场景刷新+场景跳转

当将两类功能都平级的设计出现,可以通过埋点数据分析出此功能区用户的真实心理行为。




总结


移动端由于界面空间有限,具有「一个界面一个任务」的特点,因此当面临产品增加功能时,不能一味在界面中进行功能的堆积排列,而应该更强调于页面场景化的设计,同时页面中的每一个细节设计都应该做到恰到好处,减少用户思考是否需要使用的精力。


本文对移动端页面展示信息超载设计进行了总结分析,但不是唯一,也没有哪一种方案是“绝对的优质体验”,最终的落地设计还需要视场景而定。下篇将对页面板块信息超载设计进行总结分析~




参考资料


1、一篇文章,帮你搞定“查看更多”的全场景攻略

2、“查看更多”3种应用场景总结和分析

3、为什么长文网站需要点击“阅读更多”,才能看到全部内容?


15
Report
|
12
Share
相关推荐
Duolinguo 的上瘾之旅
Homepage recommendation
文章
PC端弹窗设计十全大补
Recommanded by editor
文章
教程
教程
教程
教程
作品收藏夹
评论
in to comment
Add emoji
喜欢TA的作品吗?喜欢就快来夸夸TA吧!
推荐素材
You may like
包装文字排印
Homepage recommendation
Segway E3 Pro|Own Your City
Homepage recommendation
韶音OpenFit 2+
Homepage recommendation
相关收藏夹
教程
教程
教程
教程
作品收藏夹
学习
学习
学习
学习
作品收藏夹
移动端
移动端
移动端
移动端
作品收藏夹
设计理论
设计理论
设计理论
设计理论
作品收藏夹
app
app
app
app
作品收藏夹
ip形象设计+表情包
ip形象设计+表情包
ip形象设计+表情包
ip形象设计+表情包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大家都在看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