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金融产品的安全感设计探究

Recommanded by editor
深圳/UX设计师/4年前/1770浏览
数字金融产品的安全感设计探究Recommanded by editor

本文将基于自身工作总结和行业经验,聚焦互联网金融产品分享和总结如何向用户营造安全感。

当互联网不断的深入到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对安全感的需求也延续到了互联网使用中,特别体现于互联网金融产品。由于其具有风险性、收益性、流动性等特点,用户对于资产安全的掌控感更为关注,产品使用体验欠佳也直接影响客户安全感。


以下将基于自身工作总结和行业经验,聚焦互联网金融产品分享和总结如何向用户营造安全感。


目录:

一、需要什么样的安全感?

二、如何传达出安全感?

三、怎样体现出安全感?




需要什么样的安全感?


安全感是人类最底层的需求,但不同类用户群体需要的安全感也各有千秋,我们参考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蚂蚁财富的2019线上理财人群报告,将线上理财的人群分为四类:

分别是初入职场的95后、职场新兴力量的90后、理财中坚力量的80后和经历风雨的70后。其中近一年的新增移动互联网基民中超五层为90后、95后,成为金融移动互联网的中坚力量。


这类型的投资者由于具有碎片化处理事务的习惯和金融知识不足、理财经验不丰富、资金的抗风险能力不高的特点,当市场普遍行情下跌时,更容易产生焦虑的情绪而导致“割韭菜”,进而可能会影响到卸载APP的行为。根据Mob研究院的数据显示,在2021年3月天天基金日均卸载用户规模为前两个月的6倍,而当时对应的市场行情正为基金普遍大跌。

因此从安全感的需求上他们更侧重高效的信息降维、足够的理财产品的风险提示、合理的预期收益宣传以及投后亏损及时的内容陪伴


而根据腾讯理财通×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出品的2021年互联网理财行为与安全研究报告显示,理财知识更充足,理财经验更丰富的80后、70后在安全感的维护上则更关注理财产品的信息披露风险、信息不透明风险、市场政策风险、个人信息泄露风险此类问题。




如何传达出安全感?


安全感是一种感性的心理感受,而人类的情感由本能、行为、反思三个层面共同决定的。

这三个层次作为人类大脑的运作的规律,映射到设计当中,同样是可供遵循、值得探究的。



本能层

先于意识和思维,它是外观要素和第一印象形成的基础,着重于产品的外观、触感等。“美观即实用原则”人们会潜意识里认为好看的东西也是好用的,所以在界面设计当中,主要设计对象是视觉设计。


而金融产品中,常用蓝、绿等冷色调的色彩,给人以冷静,稳定的感觉,表现金融产品的科技感和可靠性;常用红、黄、橙等暖色调,代表着热情、温暖与责任。


行为层

是人类身体日常行为的运作,行为层的设计与产品使用过程中的愉悦感和效率有关。好的行为层设计对应产品功能传达、易学性与易用性,以及正面的心情感受。在界面设计当中,主要设计对象是交互设计。(将在下文通过投资场景详细分析)



反思层

超越了本能层和行为层,存在意识和更高级的感觉、情绪及知觉。对应的是产品的情感温度,主要的设计对象是正向情感的结果反馈以及品牌信任。


良好的企业品牌形象和口碑很大程度上会给用户带来认知上的安全感。用户在初次选择购买金融产品时,往往强大的品牌背书起到了关键作用,即使是同一只基金,用户也会选择在自己信赖的平台里购买。

我们可以通过在页面设计中加入更多的品牌元素,如品牌主题色、LOGO、品牌IP形象、品牌slogan等,来潜移默化地让用户感受企业的价值:


另一种常见于一些平台利用强大的背书以及所获的成就,清晰地向用户展示可以提供的保障权益,责任条款及资质介绍等来传达企业对用户负责的态度,提升用户对产品乃至对企业的信任感:




如何体现出安全感?


我们将金融的生命周期分为三个阶段,分别可以概括为:投资前(产品选择)、投资中(产品交易)、投资后(产品管理),不同阶段的关注点不同,而对于安全感需求各不相同:



投资前

结合文章一开始对人群的分析,由于投前的行为特点更多聚焦于产品的选择,因此从理财小白的角度对于安全感的缺乏更集中于“买了会不会亏钱?”、“产品买对了吗”、“看不懂规则”、“这个适合我吗”等,尤其存在于一些新形式的理财组合产品和策略智能投产品中。


在这个阶段的安全感维护,除了相关页面的信息降维、必要的投教启蒙以外,还需要考虑用户疑问的快速解答、合理的预期收益宣传等。另外投钱的启蒙教育更可以考虑结合一些运营活动,让小白用户通过更有趣的方法了解产品,了解自己适合的产品。

而对于较有经验的理财“老司机”而言,安全感的缺乏更集中于“过往表现怎么样,如最大回撤率等”、“市场行情、政策是否利好”、“基金经理的资历”等,而更需要考虑信息的多维度展示、信息披露、行情资讯的展示、甚至是产品的对比等来表达产品的未来盈收能力可期。


投资中

当投资者已经选择好信任的理财产品时,在产品交易的各个界面也需要关注交易流程中安全感的反馈。

其中包括正向反馈和负向反馈。正向反馈是指用户跟产品发生正确的交互时,系统给予用户的正确引导,可以帮助用户打消顾虑,建立信心,让用户感受到一切都在顺利地进行着,这对那些在设备操作方面缺乏信心的用户来说尤为重要,用户不会对自己的操作或对平台产生质疑,如:专属的密码输入键盘、正向反馈如金额输入时的金额提示、特别提出易误解的交易规则等


反向反馈是指用户在操作过程中出现或疑似出现误操作时,系统向用户展示提示或二次确认以促进错误的纠正或确保此操作无误。它能确保在第一时间告知用户出现了不正确操作,及时更改,使流程顺利进行,尤其是对于一些理财小白而言,合理的容错设计更促进有效投资,提高未来的盈利体验。如撤销操作二次确认、购买超出风险承受能力的产品、输入错误金额时的反馈。

引起思考:

虽然天天基金的撤单确认展示了退回帐户,但是此弹窗的取消按钮引导性过强,首次操作仅通过银行卡的列表的箭头较难联想到是确认撤单的下一步操作(还以为是可选择退的帐户)。



投资后

产品交易成功后,投资者的关注会更集中于自己的资产的变化,产品的未来走势等,因此在安全感的提供上,需要向投资者传达准确的交易状态、资产状态、资产的保护等,甚至可以在产品购买的完成页设置快捷加入自选和涨跌提醒等

引起思考:

在支付宝的基金总金额中,存在交易进行中的提示文案为“买入待确认*元”,但不少小白会产生疑问,当前展示的基金总金额是否包含提示的待确认金额,此时是否可将文案改为“含买入待确认*元”(毕竟也有部分直销app并不会将待确认金额包含进产品的总金额中)


另一方面的更需要考虑当基金产品存在亏损时,及时向投资者传达情感陪伴和合理的投资交易,以促进投资者优化持仓或保持中长期持有,避免频繁的短期交易而导致不良的盈利体验。



最后


由于本人日常生活和工作更聚焦于基金相关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因此仅展示了部分较有讨论价值的案例。如果有遇到其他类型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安全感设计也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讨论呀~🤪




参考资料


1、在金融数字产品设计中,如何营造“安全感”?

2、金融类APP界面设计规则探索(上):安全、认知

3、《情感化设计》—— Donald A.Norman


30
Report
|
51
Share
相关推荐
评论
in to comment
Add emoji
喜欢TA的作品吗?喜欢就快来夸夸TA吧!
推荐素材
You may like
相关收藏夹
他人经验
他人经验
他人经验
他人经验
作品收藏夹
ui借鉴
ui借鉴
ui借鉴
ui借鉴
作品收藏夹
产品设计
产品设计
产品设计
产品设计
作品收藏夹
金融
金融
金融
金融
作品收藏夹
学习
学习
学习
学习
作品收藏夹
文章
文章
文章
文章
作品收藏夹
大家都在看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