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化区块链交易系统和股票交易系统模式非常类似,其机制示意图如下图:
用户通过中心化区块链交易系统提供的注册方法进行注册,注册时自动生成该用户在交易系统的地址集,可能存在多个地址,有些币隶属于不同的区块链,需要生成不同的公钥地址。此地址的私钥是由交易系统控制的,用户只有公钥地址。
用户使用自己的数字资产钱包向开户时生成的公钥地址转入需要交易的数字资产(另一种方式是交易系统依照币的属性,会分配对应的币的地址和通证对应的币的地址,供用户充值用于交易的数字资产)。
当用户从自己的钱包地址向交易系统的地址充值时,所有的数字资产会自动转入交易系统,完全由交易系统控制,用户采用挂出买单和卖单指令在交易系统中进行数字资产交易。
此处可以类比股票交易所,即用户把钱(币)交给交易所,由交易所作为信用背书代管用户的钱(币),这个时候钱(币)的实际控制人为交易所。
经过上面三步的操作,用户的数字资产已经完全由交易系统控制,用户只需向交易系统提交交易的相关指令,交易系统就会在中心化的服务器上进行交易撮合,此处就利用了集中撮合机制或中心撮合机制。因为只在中心化的服务器上进行交易操作,并未真正在区块链上进行实际交易,所以中心化区块链交易系统的最大好处就体现出来了,那就是当订单量达到一定的数量级后,成交撮合的效率非常高,与股票交易的实时性类似。
经过第四步的交易操作,用户的数字资产交易经由交易系统的中心化服务器的中心撮合机制完成,交易完成后的数字资产又回到用户指定的账户中。此时用户可以向交易系统提交提现指令,交易系统会通过中心表的操作将用户在交易系统账户中的余额做相应的减少,然后将所减少的这部分数字资产通过交易系统在区块链上的总账账户,向用户的区块链的钱包地址转账,即完成用户从交易系统的提现操作。由上述步骤可知,所有的数字资产都在交易系统的地址中,所以提现的过程就是将数字资产由交易系统的地址转向用户钱包地址的过程。
在中心化区块链交易系统的交易过程中,产生费用的地方有以下几个。
当从用户的钱包地址向交易系统为用户分配的地址充值时,需要消耗gas,费用由用户直接承担。
当数字资产从交易系统分配给用户的地址自动转入交易系统的地址时,也需要消耗gas,费用由交易系统直接承担。目前,主流的交易系统基本上均采用充值免费的模式,对用户来说这部分gas是无感知的。
在交易系统中进行交易时,交易系统会收取一定比例的手续费,一般是总交易金额的0.1%(个别交易系统为0.2%,使用交易系统代币打5折),费用由用户直接承担。不同的交易系统收取的手续费不同。
在进行提现操作时,从交易系统的地址转账到用户钱包地址,也需要消耗gas,交易系统一般直接收取用户0.01ETH作为手续费。
中心化区块链交易系统在技术实现上有成熟的解决方案,即使面对海量的大并发实时交易,也依然可以给用户提供很好的服务,尤其是在交易失效性方面,其具有高并发、高可用和用户体验好等特点。
中心化区块链交易系统庞大的用户量和交易量也带来了足够的交易深度,提供了充分的流动性。
从经济上看,中心化区块链交易系统的交易成本是由市场环境和监管政策决定的,它可以根据运营策略来制定变化的于续费规则。为了鼓励用户高频交易,甚至可以不收取交易手续费,但一般都会对资产提现收取手续费。
由于中心化区块链交易系统的所有交易实质上都是[OU记账,因此从技术上看,交易成本是非常低的。
中心化信用背书会面临内部运营风险、商业道德风险、资产盗用风险等,严重影响用户资产安全。有名的案例比比皆是,比如:
2013年10月,比特币交易所GBL突然关闭,负责人卷款跑路,用户损失2000万美元的资产。
2014年2月,Mt.Gox监守自盗85万比特币,即大名鼎鼎的“门头沟事件”。
2014年5月,FXBTC长期亏损停止运营,疑似卷款跑路。
2015年1月,加拿大交易平台Virtex停止提现,并将资金分批转走,疑似跑路。
对资产的第三方背书集中式托管,会招致巨大的黑客攻击风险,相当考验网站技术能力
2014年3月1日,美国加密货币交易所Poloniex被盗,损失占总量12.3%的比特币。
2014年8月15日,加密货币交易所比特 儿微博称被黑客盗走5000万个NXT,价值1000多
2015年1月10日,比特币交易所Bitstamp遭受黑客攻击,损失价值510万美元的比特币。
2016年5月,中国香港数字交易所Gatecoin被盗18万个ETH、250个比特币。
2016年6月,众筹项目The Dao因智能合约漏洞遭黑客攻击,被盗360万个ETH。
点赞关注,下一章讲《区块链交易系统的特点(一)》去中心化交易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