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涌保护器(SPD)是保护电气设备免受雷电、电力系统开关操作等产生的瞬时过电压(浪涌)损害的关键装置。在三相电路中,正确接线是保障其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基础。
三相电路的接线方式通常依据系统接地形式(TN、TT、IT)进行设计:
TN系统中,浪涌保护器的安装主要考虑相线(L)、中性线(N)和保护地线(PE)的电位差保护:
TN-C-S系统:需在总配电箱处进行PE与N的分离,同时安装L-N、N-PE两级SPD。
TT系统中的中性线与地线分离明确,浪涌保护器通常采用L-N和N-PE的保护方式。对于特殊敏感设备,可增加L-PE保护。
IT系统中中性点不接地或经高阻接地,SPD接线则需采用L-L与L-PE的组合模式以保证全相间保护。
浪涌保护器需靠近被保护设备的配电箱处安装,且接地导线最短化(≤0.5米),避免增加感应电压。
导线截面积选择应满足短路电流承载能力,一般不小于6 mm²的铜线。
为保障浪涌保护器因过载失效时安全脱离电路,应在其前端加装合适的后备保护器(如SCB)。
浪涌保护器的Un需与电网系统电压匹配。Uc则需要确保SPD在长期电网电压波动下不会误动作:
380/220V系统:选用Uc=275V或320V的SPD。
Up值应低于被保护设备的绝缘耐压水平,通常选Up≤1.5kV。
根据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外形结构(模块式、板式等)。
某些选型中未充分考虑系统运行电压波动,导致SPD频繁失效。
对雷击区域的电网选用低规格SPD,无法满足实际防护需求。
参照IEC 61643系列标准和GB/T 18802.1的技术要求,科学选型。
三、地凯科技三相电路中浪涌保护器的行业应用解决方案
安装I级SPD,重点保护电网引入点免受直击雷过电压危害。
在精密设备处加装III级SPD,防护操作过电压与感应浪涌。
使用高Iimp的I级SPD,保障供电干线的耐雷击能力。
在控制设备端安装高灵敏度III级SPD,避免因浪涌导致数据丢失。
对存在腐蚀性气体或振动场景,可选用封闭式SPD或具备抗振特性的产品。
新能源设备(如光伏、风电)需防护直流与交流侧浪涌:
光伏逆变器直流侧选用特定的直流SPD(Uc=1000V或1500V),交流侧选用常规SPD保护并网设备。
充电站的电源输入端安装I级SPD,充电桩内部电路安装II级或III级SPD。
在接触网供电处采用专用大容量SPD,以防护雷击电流。
水电站的发电、输配电系统易受到雷电、操作浪涌影响。建议在主变压器、发电机出口以及高低压配电室安装I级浪涌保护器,提供直击雷和感应雷保护。在二次设备(如控制柜、监控系统)处,部署II级和III级SPD,保护设备免受操作过电压及剩余浪涌冲击。同时,接地系统设计需低电阻化,确保浪涌电流快速泄放。
火电站的大型发电机组和控制设备对电网电压质量要求高。在电厂主配电线路上安装I级SPD,削减雷击浪涌;在锅炉控制、DCS系统等精密设备处安装II级或III级SPD,保护设备稳定运行。高温区域可选择耐高温、抗振的专用SPD,同时加强SPD在线监测与定期维护,确保系统可靠性。
通过对三相电路中浪涌保护器接线、选型及行业应用的系统解析,行业用户可以更高效地部署可靠的浪涌防护系统,保障用电安全与设备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