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设计师,设置初衷是为了“捍卫用户体验”,但事实上,产品功能怎么做、流程怎么进行,基本都是产品经理在决定,而交互设计师已经逐步沦为
“线框仔”
,这是我们最不愿遭受的处境,该如何改变这样的现状呢?
下面通过一个百万DAU的真实项目来详细说明,如何用几个步骤让交互设计发挥应有的价值,使你在拿到PRD之后,对产品架构和流程获得主导权,做出符合用户目标和业务目标的交互方案。
产品和交互之间最根本的矛盾来自于哪里?其实就是对于业务背景的把握。正因为交互对于业务了解不够深入,就只能往用户体验的角度使劲,而产品经理始终在为业务出力,所以就变成了两个战线。
如果交互像产品一样懂业务,就起码能够团结一致,肯定不至于被牵住鼻子。
所以第一步,统一战线,主要就是迅速了解业务背景。
一般情况下,互联网公司中UI或交互职责范围的业务需求有以下几种:
在这些项目中,一般都是需求方(运营、销售、客服或产品等)先找到产品经理,他们经过分析、思考、讨论,形成了初步方案,然后再找交互来落地。所以当产品拿着PRD找到你的时候,其实已经和需求方基本达成了一致,而且是在较长的沟通基础上,这时候接手必然意味着信息不对等。
所以这第一步就显得尤为重要,能否做好直接决定了你在整个项目中的地位和话语权,进而直接影响交互方案的产出质量。
所以说,要消除信息断层,首先是和产品经理充分沟通,多问为什么。“为什么要改版”,“为什么增加这个功能”,“为什么是这样的实现方式”,“我们的用户是谁”,“用户行为数据怎么样”,总之努力做到跟产品经理信息对等,了解业务、了解战略、了解用户、了解当前状况与下一步方向。
然后是在有业务方的情形下,一定要直接接触业务方。比如以上的实例中,可以跟业务方了解“要推哪些新品,预算多少,活动入口在哪里,每次活动推一个新品还是多个,时间规划怎样,预期目标是什么”等等。
这时可能有小伙伴质疑:这样的多方沟通会不会增加时间成本,他们已经基本确定的方案应该也是经得起推敲,直接了解结果是不是更好?其实不是的,都知道磨刀不误砍柴工,沟通再充分都不为过,只要不是反复的低效的沟通,都是有价值的,做设计时间长了都会发现,如果不了解最初的目的,往往很难真正解决原始的问题。
当了解了业务背景和目标之后,就可以详细阅读PRD了,一般情况下,PRD会呈现功能流程与基本的页面设计,有的产品也喜欢将接口等技术指标写进去。
这一步的关键是避免直接开干,要做到
不做评判的纯粹的输入
。首先是充分了解产品经理的设计方案,并聊清楚各个功能点的细节和背后的目的(结合第一步的业务目标),做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然后是前端后端技术能力与限制(交互设计不用太懂技术,但是一定要明白技术能实现到什么程度);另外是聊明白产品经理的底线,一般情况下产品经理喜欢在界面上堆各种东西,交互设计师喜欢砍掉他们的东西,所以这一步要明确哪些地方有商量余地,哪些坚决不能变。
接着上面的例子,通过第一步我明白了新品答题活动的背景、目标和达成目标的基本手段,在这一步就开始认真解读PRD了。通过PRD的设计方案,了解了具体玩法。主要就是让用户答题获得一定的利益,同时为新品的商品详情页引流,在这个过程中加深用户对于新品的印象。答完题后还可以分享出去,邀请好友来答题获得更多利益,这也是社交裂变的常规玩法:
在完全了解了产品经理的方案之后,我们就可以真正开干了。相信通过之前的深入了解,你对项目的功能点和实现方式都已了熟于心,所以我提倡的方法是:
抛开一切,重新设计
。这样可以充分表达你对于项目的独特理解,避免产品经理的方案对你造成限制。
另外,在真正产出交互稿之前,最好的工具是纸和笔,它可以帮助你快速落地想法,高效沟通,快速迭代。所以这一步依然不能闭门造车,在迅速产出草稿之后,就要第一时间和产品沟通,看你的设计方案是否可以更好地解决问题。当然如果产品经理的方案已经足够好,交互设计阶段就只需要调整和补全细节,不必为了不同而不同,这样只会招来非议。做出不同的方案一定要有充足的理由,并且可以说服产品经理。
可见,这一步多半会发生很多的碰撞和摩擦,成熟的交互设计师可以通过专业的设计方法、合理的设计依据,最终通过层层评审,确认交互方案。还是上面的新品答题项目,将方案进行了再设计:
到这里,这个项目的产品逻辑和页面设计细节就都确定下来了,我们就可以输出交互文档了。
这一步之前,交互方案已经确定了,但为了开发人员与UI设计人员能够更好的看懂方案,减少沟通成本,还是需要输出规范、完整的交互文档。关于交互文档的文章已经很多,大家可以自行查阅,我在这里强调两个重点:
第一是交互文档一定要完整。页面跳转、不同条件下的不同状态、数据的来源与显示的规范等,必须要全部涵盖。这里评判的标准是:
前端与UI不需要问你问题就可以明白所有产品逻辑与细节
。不过这一点做到也很难,需要多沟通多总结,最终形成自己输出的套路。
第二是交互文档避免追求华而不实,比如有的人会做很多花哨的动效,有的人会花很多时间做可点击跳转的原型,有的会在UI排布上过于精细,这些都不利于聚焦于交互本身。要始终铭记交互的本职是在满足业务目标的前提下,用最简单明了的方式实现产品功能,功夫一定要花在刀刃上。
关于交互文档,每个公司、每个团队甚至每个设计师都有自己的不同风格,这都无所谓,关键还是那句,前端与UI不需要问你问题就可以明白所有产品逻辑与细节。只要做到这一点,就是好的交互文档,至于用什么工具,呈现方式如何,都可以自行决定。
以上就是我想分享给大家的工作方法,希望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祝各位交互设计师能够与产品经理、程序员们和平相处,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