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与我(心法篇完结)人的一生

Recommand
上海/UX设计师/2年前/283浏览
AI与我(心法篇完结)人的一生Recommand
大王雪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隔了有一个月吧,一度觉得自己写不了的时候,写了。AI与我心法篇第三篇也是最后一篇:人的一生。封面是在白无常AI美术馆最后一课做的,我想做的主题是庄周梦蝶。我们坐在电脑前面设计电脑里的世界,到底是我们在控制显示屏里的世界,还是我们就处于显示屏幕投射的景色之中。AI最容易动摇人心的点就在于:诚实的看,你更像一个策划者,执行者是AI。容易动摇设计师的雇佣价值。所以我们更应该扎牢自己的存在价值。

接触了Chatgpt,接触了Midjourney,看到了别人用的stable diffusion。中间一度兴奋过,疯狂的出图;一度沮丧过,觉得自己啥也不是;一度开心过,发现了奇特思路碰撞出的火花;一度迷失过,如果用了AI我还不是视觉前茅,那我是不是真的很没用。又或者所有人都因为AI变厉害了,那不就又没区别了。

最后,大道无言,大音希声,大实话就是:厉害的人,用了AI也厉害,也有其过去历史累计出来的独特视角和思考方法。只要是工具,就能被掌握,否则人类最开始是不会去生产它的。只不过越厉害的工具也需要人的定力,而不是被思潮被风向吹跑。

我用AI的时候,即使我已经想到了人的意识的独特和可贵,已经了解AI是一个超级大工具,但是我还是会被其效率和无差别杀伤力所沉迷所沮丧。就像一个船锚⚓️,你必须有一个很扎实的船锚增加你的厚重,加上潮汐和大风,你才可以扬帆起航。否则就会被刮跑而到不了你的目的地。

所以我这三篇,就是在你接触AI的时候,如果有动摇,可以来看一看,把你的船锚更深的扎在你的土地上。

上一篇已经提到,我说会用瓦西里·康定斯基的故事来引入。这也是我的私心,特别想讲这个故事,但又懒得写,借此机会写了。有点长,我会把年代都转化为当时艺术家年龄。

瓦西里·康定斯基( Vasily Kandinsky)1866.12.16 - 1944.12.13,享年79岁。我是看王受之的《世界现代艺术史》知道的他,那一节是在讲包豪斯。

注明:下文里关于艺术家的一些资料或文字原文来自西岸美术馆与蓬皮杜中心合作特展:抽象艺术先驱——康定斯基。图画也大多是那个时候拍摄,我还不知道要写这一篇,所以不是很全,只是按我当时的喜好拍的。

在接受了短暂的法律和经济学专业学习之后,康定斯基于1896年离开俄国,前往德国慕尼黑学习绘画。也就是说,他是俄罗斯人,正式去德国学画画的时候已经满30岁了。德国“青年风格”(与法国的“新艺术”运动相呼应)就诞生于慕尼黑。在那里他学习了蛋彩绘画技法,并且收到当时风靡欧洲的日本版画影像,也研习了版画技术特别是木版画创造

鲜为人知的是,康定斯基拥有过日本和中国的艺术品收藏:

1901年也就是35岁,与其他艺术家联合创办了“方阵”艺术团体和同名学校,并在1904年也就是他39岁协同在学校结识的青年女画家、未来的恋人加布里埃尔·蒙特,开启了一场穿越欧洲、远抵突尼斯的浪漫旅行,并最终停留在巴黎。康定斯基在此期间(1906-1907,41岁-42岁)用调色刀完成了许多小幅风景写生油画,例如下面这幅:

看到这幅图时,我在想原来康定斯基老师并不是一开始就那么犀利的,艺术风格也是比较通用常见的。他还创作了一些取材俄国民间故事的色彩斑斓的场景,看着有一点点浮世绘的风格,没记录。

1908年也就是他43岁,二人返回慕尼黑,二人被穆瑙小镇如画的风景和当地民间艺术所吸引,为了进行户外写生,他们在此度过了整个夏天。这段时期的康定斯基的创造,跃动的笔触被组织在不同的明亮色块轮廓中,流畅且愈发不羁奔放,具象写实规则不复存在。如下图:

《印象V:公园》

这个时候已经开始往抽象走了,我非常喜欢他这一时期的作品,构图和颜色都很吸引人驻足。1911年也就是46岁时,康定斯基在他的著作《艺术的精神》中提出了抽象研究的关键:

“显而易见的是,创作时甄选完美和谐的色彩,需要 以它是否能激荡灵魂来衡量。这才是艺术的不二法则。”

1914年8月1日,德国正式对俄国宣战,康定斯基不得不离开敌国返回故乡。十月革命之后,他参与了布尔什维克政府新文化机构的组建,他与至上主义和构成主义的先锋艺术家们建立了往来,但他始终捍卫着似乎在当时“过时的”自己的美学信仰:即“创作时精神的表达”。1915年也就是50岁,他专注做了线条刻画抽象尝试:

《致那个声音》

1917年2月,也就是康定斯基52岁,康定斯基和另一个女生妮娜相遇结婚,新婚消夏,很快乐的时候他绘制了《在前廊上的妮娜和塔蒂安娜》,这是画家创作中极少的一次奖私人生活中某一瞬间定格画下来:

看到这里的时候我有点感动,而且感受到了作为艺术家存在的乐趣,并不一定是为了名利或者坚固自己的风格,其存在或者说其掌握本身就可以给人带来愉悦的感受。无用之用有的时候会在最后功名利禄土崩瓦解之时成为你内心深处牢牢不倒的基石。

接下来就是众所周知的成为了包豪斯一名教师时,做了很多的点线面的作品,比如在1922年(57岁)与学校的印刷工作坊合作出了这套纸本彩色石版印刷(4套石板:黄、红、蓝、黑),制作了这套《小世界》作品集,其中一张:

《小世界I》

还有接下来这几幅经典的点线面作品:

除了艺术家的作品之外,当我看他的生平,真正让我震撼的他的经历,一个个体在时代大背景下的沉浮。对他来说就是一战和二战,一战时间为1914-1918年,二战时间为1939-1945年,瓦西里艺术的生涯从俄国到德国、西欧,一战时期没办法回到莫斯科;后来一战结束后去了德国的包豪斯,包豪斯学校的时间为1919-1933年,也就是不得不在二战前关停,瓦西里也留不了德国,在晚年的时候转辗去了法国,并在此定居直到去世。

我记得不详细了,好像说瓦西里·康定斯基的晚年生活并不宽裕,不过那个历史时期能活着就是一件幸运的事了吧。回到艺术家的作品上,瓦西里晚年在法国,风格又一次的发生了变化:

我记不清了,好像是受到青铜器还是古埃及还是在法国当时的一些艺术家的交流影响,反正风格开始往这个方向转变。还是点线面,但风格比起以往有规格和克制不少(这一段是我说的,保留调整的空间…)。

最后是这两幅作品:

前者是康定斯基送给妻子的复活节礼物,它让人联想到在俄罗斯,庆祝使徒斋期结束时人们互赠的彩蛋。后者相当于是快要结束生命的时候,艺术家画的,我也不知道画的是什么,但我联想到了小时候小孩玩的木头玩具。

就像一个人追随了一生,最后回到了他的最初始的样子。他见到的东西,他喜欢的作品,他爱玩爱看的事物,返璞归真。

我本以为,一个艺术家奠定了自己的大成风格后,会不断的巩固和在此基础上拓宽创新,但我看到的活生生的人是会,随着时代的背景、学习的进度、周围的影响、心境的变化,不断的变化自己的艺术风格。

“复得返自然”,每个人小时候喜欢的、受到影响的都不一样。先天的性格,幼时的喜爱,后天的经历,都会使之影响和变化,可能中间有一条坚固的看不见的线,串起了人的一生。

与世界进行交换碰撞。也许这是我们作为人微小而有波澜壮阔的意义。

AI会影响我们,但也只是一瞬间、一部分,我们还是要往前继续走,赤手空拳也可,带着AI武器也可。过完人的一生。结果已注定(生、死),我们过的是过程。因有限而珍贵,因珍惜而无限。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庄子》

AI与我-心法篇(完)

3
Report
|
收藏
Share
相关推荐
评论
in to comment
Add emoji
喜欢TA的作品吗?喜欢就快来夸夸TA吧!
推荐素材
You may like
IP形象——十二牛马
Homepage recommendation
相关收藏夹
企业展厅
企业展厅
企业展厅
企业展厅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ip形象设计+表情包
ip形象设计+表情包
ip形象设计+表情包
ip形象设计+表情包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企业展厅/文化墙 参考
企业展厅/文化墙 参考
企业展厅/文化墙 参考
企业展厅/文化墙 参考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小家电
小家电
小家电
小家电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IP形象及IP内容
IP形象及IP内容
IP形象及IP内容
IP形象及IP内容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IP形象——动物类
IP形象——动物类
IP形象——动物类
IP形象——动物类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大家都在看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