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体验篇】如何做好一场NPS调研?

Recommanded by editor
杭州/UX设计师/2年前/892浏览
【用户体验篇】如何做好一场NPS调研?Recommanded by editor
茗茗兔

一天学习一点点 , 我离大牛近一点

如何做好一场NPS调研?

序言:

我们在工作中经常遇到的一个词,就是“产品NPS满意度调研”。在部分项目缺少专业用研人员时,设计师、产品经理则经常会接受上级的要求,投身于NPS调研工作。我也曾在2022年度的时候突然接到网易内部某办公产品的年度NPS调研的任务。

那么,NPS调研究竟该怎么做?下面就根据我的个人经历复盘,来重温一下NPS的调研方法。

1. NPS基础知识

1.1 什么是NPS?

NPS的核心就是:调研用户对你产品的忠诚度。

1.2 NPS的计算规则

如何计算NPS值?我们一般通过询问用户“是否愿意向朋友推荐我们的产品和服务?”来获得评分,并根据评分将用户分为三类:

9~10分的是推荐者, 是产品忠实地用户;7~8分的是被动者,他们很容易被竞品吸引走;0~6分的是贬损者,他们更有可能去传播产品的负面信息。

NPS最终的分值等于“推荐者占比”减去“贬损者占比”。

2. NPS问卷

想要做NPS问卷调研,一定要确保它结果的科学合理性,这样才能在汇报时,经得起别人的挑战。下来我们就来看一看,需要注意哪些点。

2.1 问卷回收数量

(1)需要回收多少问卷?

对于一次问卷调研,如果回收的数量太小,那么最终得到的评分也不足以客观的评价产品的真实体验。那么,我们需要回收多少份问卷才能够达标呢?

具体的详细规则就不一一细说了,感兴趣的童鞋可以去搜一下“样本数量计算”的相关资料,这里只给出一个快捷的计算地址:https://miniwebtool.com/zh-cn/sample-size-calculator/,在样本的计算公式中需要我们填写3个数值,大家可以通过输入下面的数据快速计算出样本:

总体数量:也就是我们的用户总数,如果很大或者你不知道是多少时可以为空;

置信水平:一般通用值填写95%;

置信区间:一般通用值填写5%;

通过以上公式计算出的样本数量,就是你本次问卷需要回收的最小数值。以当时我们产品2W的用户体量为例,我的问卷至少需要回收到376份,才可以相对准确的保障本次问卷结论合理有效。

可是回顾产品项目历史问卷的回收量,居然没有一次的数量能够达标。那么,麻烦的问题又来了,我该如何回收到这376份问卷呢?

(2)如何提升问卷回收量?

为了提升问卷回收量,我开始查找资料、咨询用研童鞋、对比历史问卷数据,寻找能使问卷回收量达标的办法。

a. 精简提炼问题,降低问卷跳出率

纵观历史数据,我们发现在项目前几次调研中,存在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问卷的跳出率一直很高,持续在70%~80%之间,是什么导致了这种情况呢?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问卷的题目太多、内容过于复杂。用户点进问卷后,发现填写过于麻烦,便直接退出了。

所以问题的精简提炼是优化的第一步,结合产品22年的大目标,剔除掉历史问卷中关联度较低的问题设置,渐将NPS的调研题目缩短至两题:NPS值评分&开放式反馈。

在精简至这一步的时候,我们也遭到了许多质疑:只有2两道题,能支撑起NPS的数据统计吗?

现在就来答疑解惑一下,按照NPS的问卷调研要求,核心问题必须具备三大块:“筛选目标用户、NPS评分&分支维度、补充型问题”。

首先,由于我们的推送渠道是网易内部员工的POPO服务号,这基本就可以确定填写者都是产品的用户;问卷通过企业openID登陆,我们可以通过后台的用户使用频率进行筛选,既可以区分用户层级,又可以筛查出久未使用的用户问卷,所以“筛选目标用户”的题目便被后台处理所取代。

其次,我们将NPS的“分支维度题”&“补充型问题”作了结合,合并成一道针对NPS具体得分设置的三类评分用户各自专属的开放式反馈题:

【9~10分】的推荐者:感谢您的评分,您愿意推荐我们的主原因是什么?我们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7~8分】的被动者:我们在哪些方面优化会增强您推荐的意愿呢?

【0~6分】的贬损者:很抱歉给了您不好的体验,请问您不愿意推荐我们的原因是什么?

通过以上三条分支的后续追问,我们就可以得到”用户推荐的亮点”,“可优化的改进点”和“不满意的缺点“,便于接下来的分析与优化。

b. 选择合适的推送渠道

完成问卷内容的制作之后,接下来就是推送渠道的选择。当前公司内部常见的问卷渠道有:站内信、应用banner位、网易邮箱、POPO服务号等,选择一个曝光力度最大的渠道,会使关注到问卷邀约的用户大幅增加,那么回收率也会相应提升。

按照我们产品历史不同渠道的问卷回收数据查看,POPO服务号的曝光度是最大的,最近一次的服务号推送回收数据达到了180份。所以,本次的问卷发放渠道仍然选定POPO服务号来完成,但180份这个数据值距离我们的目标还差得远,接下来则是调整推送时间。

c. 选择干扰性较小的推送时间

选择一个合理且干扰性较小的时间段发出问卷邀约,用户才会更可能的接受本次调研。通过调研周围同事的工作习惯、以及询问其它产品服务号的反馈数据对比,我们得出了最佳的时间点:5:45PM。推测可能是由于临近饭点,所以在此时间段的问卷邀约,会得到最大的反馈率。

d. 增加奖品吸引,提升用户填写意愿

经过上述的优化调整之后,我们仍然在担心问卷能否回收到376这个数字。毕竟在大家日常生活及工作中,所接触到的信息干扰越来越多。对于各方产品投来的问卷邀请,测评邀约等,可能已很大程度上使用户形成了厌烦心理,这样的情况会导致用户遇到你的问卷推送时,大概率选择“无视”,甚至“取关”。

针对可能出现的这种情况,我们增加了关键的一项“刺激因素”:奖品吸引。通过奖品运营,让用户重拾填写的兴趣,增加问卷参与者。

2.2 问卷调研频率

除了问卷的回收数目要求之外,我们还需要注意问卷的调研频率。

我们产品2022年度是按季度展开调研活动的,但是我们从中发现了一些问题。由于版本的发布时间不固定,按照季度来定期调研可能会导致新功能还未被用户充分体验的情况,不仅无法收获更多有效信息、浪费资源,还会使被调研者有一种“反馈不被重视”的感觉

对此我们重新调整了调研频率规划,按照“版本覆盖率”&“反馈消化程度”来合理触发新一轮的NPS调研。确保每次调研的前提条件一定是上一个版本PC端覆盖率高于70%,且上一次问卷反馈已基本处理完毕后,才可以开启下一次的调研。

3. NPS结论分析

经过上面的问卷优化调整,产品2022年度NPS的问卷回收数达到576份,达到了最小回收数376份的目标。接下来,最重要的阶段,则是如何通过回收到的问卷,来正确的分析出结果、提出关键性结论为产品提升质量了。那么我们该如何分析问卷数据呢?

3.1 过滤“无效样本”

回收问卷后的第一步,就是需要对问卷数据进行预处理,检查是否存在无效问卷、异常反馈等。例如:问卷题目大量漏填、相似答案过多、答题速度过快……这些问卷都应该被算作“无效样本”被作废处理。如果不做这一层数据清洗的准备,那么得到的结果就很容易被这些无效样本所影响。

我们产品曾经在22年Q3的一次线下活动中发起了NPS问卷调研的地推,并搭配上奖品奖励。但由于周围有很多其它公司内产品摊位都增设了奖品激励的内容,造成参与者产生速战速决的心态。问卷NPS值一度飙升至70+,却多为无效反馈,导致此次调研只能作废重来。

3.2 问卷数据分析

过筛掉“无效样本”后,接下来我们就需要对问卷数据进行具体分析了。

(1)NPS得分:

NPS的分值肯定会是大家最关心的数据,当这个数字出来之后,我们需要与历史值做下对比,是提升还是下降,这将会是一个很直观的趋势对比。如果没有历史值比较,那就按照一个大致的区间评估范围:

【低于0分】:贬损者超过推荐者,用户满意度堪忧;【0~30分之间】:产品不错,但仍有改进空间;【30~70分之间】:产品在用户满意度方面做得很好;【高于70分】:太棒了,你的大多数用户都是产品拥护者!

当然,我们不能仅凭一个分值去主观的断定该产品的好与坏,还需要关注该产品所在行业的均值。也就是各年度的行业净推荐值基准,将自己的分值与行业基准分数比较之后,才能得到一个更加客观的评分。

(2)反馈数据整理:

问题的分类整理是调研结论的核心工作,公司内部常用的问卷平台,例如:小易问卷、网易定位等,它们会帮助我们进行很多基础类的整理分类,这将会节省很多人力成本。

对于反馈梳理,我们也可以尝试不同的角度,来助力大家快速定位核心问题所在:

a. 站在用户层面看反馈

站在不同用户群体的层面去看总反馈的占比,比如:问卷的全部用户、推荐者用户、被动者用户、贬损者用户;这四个用户群他们的高频关键字都是什么?

高频的负面反馈当然是团队未来需要投入优化的具体项;那么对于一些正面反馈,例如产品回收到的问卷中,我们发现大量推荐者提到“VPN功能比将军令更加快捷,稳定”,这一点就可以成为我们未来增长、运营的发力点。可以通过VPN功能的宣传推广,来吸引更多用户转化为品牌的拥护者。

b. 站在反馈层面看用户

查阅具体问题的用户占比是为了更快的抓住产品核心痛点与爽点,如果出现某一类问题明显“某一类用户”占比偏大,那就需要格外关注了。

本次调研中我们发现了用户反馈的“后台监控扫描设备应用”这一问题的“贬损者”占比接近91.6%,这就证明该问题一旦出现,用户大概率会直接放弃使用我们的产品,这一反馈是值得产品团队注意的致命痛点。

4. 用户后续跟进:

完成了问卷的总结分析之后,这些数据还有进一步的利用价值。

通过NPS的反馈评论,结合产品后台的用户行为数据分析,就能快速定位出那些对产品使用与调研具有强烈参与意愿的用户了,而他们就是产品珍贵的建议者。

我们要学会充分利用这些“珍贵用户”,大胆的邀请他们加入产品的后续互动:问题回访、用户访谈或者新功能内测体验等等……他们大概率不会拒绝我们的邀约,而且后续的互动会更加提升他们的参与感,为产品获得更多的拥护者。

4
Report
|
13
Share
相关推荐
评论
in to comment
Add emoji
喜欢TA的作品吗?喜欢就快来夸夸TA吧!
推荐素材
You may like
AI可视化动效设计合集
Homepage recommendation
相关收藏夹
资料
资料
资料
资料
作品收藏夹
扯皮
扯皮
扯皮
扯皮
作品收藏夹
文章
文章
文章
文章
作品收藏夹
UX Design
UX Design
UX Design
UX Design
作品收藏夹
IP形象——动物类
IP形象——动物类
IP形象——动物类
IP形象——动物类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ip形象设计+表情包
ip形象设计+表情包
ip形象设计+表情包
ip形象设计+表情包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大家都在看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