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思考对于设计师,有多重要?
最近,我开通了知识星球「设计见识」。
起因是我居家了,想着用省下来的每天1个小时走路时间,做点什么。
做什么呢?从事设计师这个职业,日常有些习惯性动作。
比如:阅读不同的内容、观看泛视觉作品、进行思辨记录和设计尝试等。
——比较枯燥,也没有什么立竿见影的反馈。
我常说我被这个职业pua了,因为喜欢上了这种“日常”。
01
一起工作过的设计师基本都问过我:怎么拓展自己的思路和眼界?
我就说是通过以上这些,没了。
但这么说似乎很高傲,除了让别人觉得自己无从下手外,没起到任何作用。
这种无效的背后,藏着一个问题:
为何明明都经历了正规设计教育,当今设计师依然有种群体性的迷失感?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
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
用手很容易理解,那什么是用脑呢?
设计工作是接到需求后、持续输出的过程,如果不及时输入和独立思考,用不了多久就会觉得无力。
并且随着要求越来越高,即使疯狂输入也会觉得脑袋空空,甚至自我怀疑。
时间有限,输入什么,变成了需要独立思考的问题。
对,这里我提到了独立思考,用脑的第一步就是独立思考。
而这正是我们的设计教育中缺失的。(甚至不只设计教育)
02
独立思考有什么用?
最直接的,它能让你区分事实和观点。
假设你正和两位朋友聊天,
朋友A告诉你,今天风特别大,发型都要吹没了。
朋友B说,今天风力才5级,怎么会特别大呢?
风真大,是A的观点;风力5级,是一个客观数字。
然后观点与事实就此展开争论,谁也说服不了谁。
有没有很熟悉,像极了需求方和你的对话。
懂得独立思考的人,会区分这两者。
同时理解A和B,即使你不同意,你也支持他这么想,是因为明白他们的知识结构和思考模型不同。
对应到设计工作,需求方对你的设计进行评价,出发点是他的观点还是事实?
即使你认为他说的不对,你能否支持他这么想、进而把这个支持变为动作。
比如,引导他向事实靠近,让他给出数据支持;比如,告诉他你的经验,进而辅助他的主观判断,让这两个主观互相靠近。
不要粗暴的认为别人不懂、谁说了算听谁的。
这种情况存在,但在我十几年的职业生涯中,这不是常态。
区分事实和观点,不是就此停止对话,而是为了更好的对话。
03
独立思考,还有另外一个好处,
那就是会出现从思考、思维、思想的转化。
思考think ,就像人们开始走一段路;
思维thinking, 是用什么方法走过这段路;
思想thought ,是当你走过以后对过程与方法的总结,它指导未来,因为你还有很多路要走。
我们总结一下这个路径:
独立思考—对抗干扰—理性决策—自我反馈—观念建设。
时间久了,我发现自己很得益于这种可以闭环的「输入输出」的方式,它是润物细无声的那种渗透。
04
就设计师这个职业来说,不管是物质还是精神,都要尽可能的“富养”自己。
什么意思?
那天听到一个很实在的段子,说设计师的理想人设就是你是一个富二代,恰好你很爱设计。
这样,你就可以有充足的物质条件,支持自己的精神世界、支持自己去尝试。
段子终归是段子,反正我不是。
但我觉得很有道理啊,说到底我们交付的是思维方式的结果。
在《改变思维》一书中,作者提到:
物质贫乏的年月,食物就是力量;信息贫乏的过去,知识就是力量;思想贫乏的年代,思维才是力量。
写公众号对我来说,是一个三思的过程。
三思而后行,有想法了就写,不是为了写而写,是输入到一定的时刻,恰好可以输出一个合适的内容。
在今年4月之前,我更新的频率非常不固定,甚至都没有什么统一的主题。
因为对自己而言,写长文的必要频率没有那么高,更多的我会做思维记录。
(推荐我在用的两个软件:印象笔记和FLOMO,大家有推荐的欢迎下方留言)
但这一个多月,尝试保持了周更的频率,写设计师的事情,也突然收到了一些后台留言。
类型如下:
1.该有自己明确的风格语言、还是什么都要会?
2.甲方和乙方的设计工作有什么不同?
3.怎么提升自己的眼界和思维?
4.就某个技术来说,怎么操作实现?
…
总的来说,眼下设计师们都关心一个问题:个人成长该如何破局。
职业方向、生活选择、经济影响、个人发展,好像都成了同时要考虑的问题。
没有一个定量不说,还都想一下子找到答案。
05
我觉得这些问题,都是一句话说不清楚的事,甚至一篇文也说不清。
它需要你通过别人的观点,结合事实,进行自己的选择,没人能给出你的答案。
如果10个观点中能有1个观点启发你、帮到你,那这10个观点就不是没有意义。
但前提是你要读完10个观点,找到能够帮到你的那个。
一篇2-3000字左右的长文,其写作受形式约束,不可能一次性包含太多的中心思想。
而碎片化的思考散于各个地方,开通知识星球就是为了尽可能沉淀这些内容。
它能把各种类型的观点都呈现在一起,比如文件资料、观点、长文链接、影像等,再通过标签进行区分,当看到自己倾向的内容可以收藏,我开放了加入即可发言,就像一个可以共创的知识库。
介绍一下星球
1.·美学共识+设计哲思+品牌策略,是星球分享的重点。
目前星球分了四个常用标签和一个专栏。
①观世界,世界观
②美学共识
③一起思辨,长长见识
④365天有干货
「路图」专栏,用来整理日常和视觉相关的所见,比如真实视角的博物馆、展览、设计。
2.星球设置了免费,是希望有更多人加入。
现实世界中,很少只有某一种力单独作用,往往都是多种力共同作用。
欢迎👏尽快拉相关同好加入,一起进步。
·谁适合进来?1.设计师及总监2.甲方品牌主管 3.项目经理 4.创业者 5.美学知识爱好者
3.在这里,👍🏻「点赞」是值得赞扬的学习态度,「留言」是有效的沟通机制,你可以积极「发布内容」,让深藏不露的自己,和更多人认识。同时,也有更多机率找到与你同频的人,或有合适的工作资源进行匹配。
-
对我而言,这是尝试用另一种方式和人沟通。
目前刚开始,到一定人数后,也必然会考虑关闭加入权限。
这些信息有什么价值呢?有没有价值呢?
我也在想。
理想是,有人从里面找到了自己想要的。
本文首发于:北鼻杨的路图















![[项目制]让品牌和设计师都受益](https://img.zcool.cn/community/0109e25e5c7d1fa80120a8958b229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m_fill,w_520,h_390,limit_1/auto-orient,1/sharpen,100/quality,q_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