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思考对于设计师,有多重要?

Recommand
巴黎/平面设计师/3年前/267浏览
独立思考对于设计师,有多重要?Recommand
Yang24

最近,我开通了知识星球「设计见识」。

起因是我居家了,想着用省下来的每天1个小时走路时间,做点什么。

做什么呢?从事设计师这个职业,日常有些习惯性动作。

比如:阅读不同的内容、观看泛视觉作品、进行思辨记录和设计尝试等。

——比较枯燥,也没有什么立竿见影的反馈。

我常说我被这个职业pua了,因为喜欢上了这种“日常”。



01

一起工作过的设计师基本都问过我:怎么拓展自己的思路和眼界?

我就说是通过以上这些,没了。

但这么说似乎很高傲,除了让别人觉得自己无从下手外,没起到任何作用。


这种无效的背后,藏着一个问题:

为何明明都经历了正规设计教育,当今设计师依然有种群体性的迷失感?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

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



用手很容易理解,那什么是用脑呢?


设计工作是接到需求后、持续输出的过程,如果不及时输入和独立思考,用不了多久就会觉得无力。

并且随着要求越来越高,即使疯狂输入也会觉得脑袋空空,甚至自我怀疑。


时间有限,输入什么,变成了需要独立思考的问题。


对,这里我提到了独立思考,用脑的第一步就是独立思考。

而这正是我们的设计教育中缺失的。(甚至不只设计教育)



02

独立思考有什么用?

最直接的,它能让你区分事实和观点。


假设你正和两位朋友聊天,

朋友A告诉你,今天风特别大,发型都要吹没了。

朋友B说,今天风力才5级,怎么会特别大呢?


风真大,是A的观点;风力5级,是一个客观数字。

然后观点与事实就此展开争论,谁也说服不了谁。


有没有很熟悉,像极了需求方和你的对话。


懂得独立思考的人,会区分这两者。

同时理解A和B,即使你不同意,你也支持他这么想,是因为明白他们的知识结构和思考模型不同。


对应到设计工作,需求方对你的设计进行评价,出发点是他的观点还是事实?

即使你认为他说的不对,你能否支持他这么想、进而把这个支持变为动作。

比如,引导他向事实靠近,让他给出数据支持;比如,告诉他你的经验,进而辅助他的主观判断,让这两个主观互相靠近。


不要粗暴的认为别人不懂、谁说了算听谁的。

这种情况存在,但在我十几年的职业生涯中,这不是常态。

区分事实和观点,不是就此停止对话,而是为了更好的对话。


03

独立思考,还有另外一个好处,

那就是会出现从思考、思维、思想的转化。 


思考think ,就像人们开始走一段路;

思维thinking, 是用什么方法走过这段路; 

思想thought ,是当你走过以后对过程与方法的总结,它指导未来,因为你还有很多路要走。 


我们总结一下这个路径:

独立思考—对抗干扰—理性决策—自我反馈—观念建设。


时间久了,我发现自己很得益于这种可以闭环的「输入输出」的方式,它是润物细无声的那种渗透。



04

就设计师这个职业来说,不管是物质还是精神,都要尽可能的“富养”自己。


什么意思?

那天听到一个很实在的段子,说设计师的理想人设就是你是一个富二代,恰好你很爱设计。

这样,你就可以有充足的物质条件,支持自己的精神世界、支持自己去尝试。


段子终归是段子,反正我不是。

但我觉得很有道理啊,说到底我们交付的是思维方式的结果。


在《改变思维》一书中,作者提到:

物质贫乏的年月,食物就是力量;信息贫乏的过去,知识就是力量;思想贫乏的年代,思维才是力量。


写公众号对我来说,是一个三思的过程。

三思而后行,有想法了就写,不是为了写而写,是输入到一定的时刻,恰好可以输出一个合适的内容。


在今年4月之前,我更新的频率非常不固定,甚至都没有什么统一的主题。

因为对自己而言,写长文的必要频率没有那么高,更多的我会做思维记录。

(推荐我在用的两个软件:印象笔记和FLOMO,大家有推荐的欢迎下方留言)


但这一个多月,尝试保持了周更的频率,写设计师的事情,也突然收到了一些后台留言。


类型如下:

1.该有自己明确的风格语言、还是什么都要会?

2.甲方和乙方的设计工作有什么不同?

3.怎么提升自己的眼界和思维?

4.就某个技术来说,怎么操作实现?


总的来说,眼下设计师们都关心一个问题:个人成长该如何破局。


职业方向、生活选择、经济影响、个人发展,好像都成了同时要考虑的问题。

没有一个定量不说,还都想一下子找到答案。



05

我觉得这些问题,都是一句话说不清楚的事,甚至一篇文也说不清。

它需要你通过别人的观点,结合事实,进行自己的选择,没人能给出你的答案。


如果10个观点中能有1个观点启发你、帮到你,那这10个观点就不是没有意义。

但前提是你要读完10个观点,找到能够帮到你的那个。


一篇2-3000字左右的长文,其写作受形式约束,不可能一次性包含太多的中心思想。

而碎片化的思考散于各个地方,开通知识星球就是为了尽可能沉淀这些内容。

它能把各种类型的观点都呈现在一起,比如文件资料、观点、长文链接、影像等,再通过标签进行区分,当看到自己倾向的内容可以收藏,我开放了加入即可发言,就像一个可以共创的知识库。


介绍一下星球

1.·美学共识+设计哲思+品牌策略,是星球分享的重点。

目前星球分了四个常用标签和一个专栏。

①观世界,世界观

②美学共识

③一起思辨,长长见识

④365天有干货


「路图」专栏,用来整理日常和视觉相关的所见,比如真实视角的博物馆、展览、设计。


2.星球设置了免费,是希望有更多人加入。

实世界中,很少只有某一种力单独作用,往往都是多种力共同作用。


欢迎👏尽快拉相关同好加入,一起进步。 

·谁适合进来?1.设计师及总监2.甲方品牌主管 3.项目经理 4.创业者 5.美学知识爱好者


3.在这里,👍🏻「点赞」是值得赞扬的学习态度,「留言」是有效的沟通机制,你可以积极「发布内容」,让深藏不露的自己,和更多人认识。同时,也有更多机率找到与你同频的人,或有合适的工作资源进行匹配。


-

对我而言,这是尝试用另一种方式和人沟通。

目前刚开始,到一定人数后,也必然会考虑关闭加入权限。



这些信息有什么价值呢?有没有价值呢?

我也在想。

理想是,有人从里面找到了自己想要的。




本文首发于:北鼻杨的路图










3
Report
|
2
Share
相关推荐
评论
in to comment
Add emoji
喜欢TA的作品吗?喜欢就快来夸夸TA吧!
推荐素材
You may like
包装文字排印
Homepage recommendation
相关收藏夹
品牌vi完整思路and呈现方式
品牌vi完整思路and呈现方式
品牌vi完整思路and呈现方式
品牌vi完整思路and呈现方式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餐饮案例
餐饮案例
餐饮案例
餐饮案例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简约风格
简约风格
简约风格
简约风格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小家电
小家电
小家电
小家电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视觉包装设计
视觉包装设计
视觉包装设计
视觉包装设计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大家都在看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