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小小的事》:抑郁症不是一件小小的事

Recommand
北京/插画师/3年前/983浏览
绘本《小小的事》:抑郁症不是一件小小的事Recommand

值得惋惜的是,《小小的事》的作者Mel Tregonning在2014年绘本即将完成之际,因抑郁症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

绘本《小小的事》:抑郁症不是一件小小的事

杨博

绘本作者/NFT艺术家/北京服装学院外聘讲师

值得惋惜的是,《小小的事》的作者Mel Tregonning在2014年绘本即将完成之际,因抑郁症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这篇文章于我而言很有意义,我在绘本行业非常短的从业期间,见到一些创作者、我身边的朋友、我的家人也被病痛所折磨。Mel的故事于我而言是一个非常真实、离我非常近的事,美好童话故事的背后可能是一个非常现实的悲伤故事。

仅以此文祝愿所有受病痛折磨的创作者都可以身体健康,早日摆脱病痛折磨,继续创作出更好的作品。

(18年写完这篇文章后,几年后我也曾生了一场大病,那时我深刻明白了一个健康的人是多难体会病人的心情和他们所经历的一切。)

引用书中前言的一段话缅怀这位才华横溢的插画师:

梅尔,
我们将这本书献给你,希望你能在天国安息。
你的梦想,变成了我们所有人为之努力的共同梦想。
我们从未像现在这样爱你,并且由衷为你感到骄傲。
爱你的维奥莱特、菲尔、妈妈和爸爸


关于《小小的事》

陈志勇合作的一本不具有“陈氏风格”的绘本


《小小的事》是Mel Tregonning创作的一本绘本,在Mel因病去世之后由业界公认的大师陈志勇老师完成了后续工作。

(对陈志勇老师感兴趣可以点击之前的文章:绘本《抵岸》:陈志勇(Shaun Tan)的黑暗系图形小说

这本书与其说是合作,不如说是陈志勇老师作为一个朋友帮助Mel完成了遗志,所以整本书的画面风格依旧尊重于原作者的想法,按照陈志勇老师的话说:“这本书中的一切都是梅尔的构思,我只是帮忙实现了作品在技术上的呈现,原稿和作品的版权都属于梅尔的家人。”


《小小的事》一经出版便荣获诸多奖项,如2017年澳大利亚莱杰奖金奖;2017年澳大利亚图书设计奖——最佳儿童插画设计奖;入围CBCA年度最佳书籍;2017年克赖顿新锐插画师奖等。

本书如同《抵岸》一样,是一本单色无字图形小说,这本绘本围绕着一个处处不顺心的小男孩展开,他融入不了集体,体育不是他的长项,学习成绩也一直不理想。

一种负面情绪如同阴影里的怪物在他的身边蔓延并开始逐渐侵蚀他的身体。这种情绪所带来的伤害虽不可见,却真实的影响着小男孩的生活。即便他极力的隐藏,这些负面情绪仍在夜深人静时愈演愈烈。直到小男孩得到了家人的帮助,这些如影随形的负面情绪才得到好转,沟通和陪伴才是最好的良药。

因为这是一本无字绘本,所以读者需要用自己的见解去解读故事,所以我根据自己的理解分析一下这本绘本背后的故事和抑郁症。如有任何医学上的错误欢迎大家指正。


​关于Mel Tregonning

天才的作品是用眼泪灌溉的

想要读懂这本绘本,得先了解它的作者——Mel Tregonning。

Mel Tregonning于1983年出生于澳大利亚,她在十六岁时漫画就在杂志上刊登。在后来创作漫画的十几年里,Mel的漫画风格融合了超现实主义、赛博朋克、新艺术主义、日本漫画、商业艺术及写实艺术等等。她曾获2006年国际未来插画大赛冠军,而她的第一篇短篇故事《Night》(夜)在2009年被Gestalt出版社出版。

一名如此优秀的插画师,却饱受抑郁症的困扰。这种绝望而孤独的情绪也促使了Mel完成《小小的事》。但Mel的抑郁症在短时间内开始变得严重,最终在姐姐结婚后不久于人世。所以《小小的事》就是这位饱受病痛的作者的真实写照。

陈志勇老师评价道:“对于很多正与内心苦难做斗争的艺术家来说,最重要的是,他们的艺术创作代表了高度的敏锐与警觉,而不是一种消极的情绪,这就是我从Mel的作品中找到的感觉——对很多人都普遍理解的问题进行清晰的批判与从新审视。”

所以这本看似“暗黑”的图形小说,讨论的具体问题是“抑郁症”这个使人深思的话题。这个问题是怎么体现在绘本中的呢?我先向大家介绍几个抑郁症的特性。


抑郁症并不是一件小小的事

《小小的事》解读

图画书《我的抑郁症》Elizabeth Swados
“我的抑郁症起始于一朵小小的云,它就在我的眼角边,我仅仅感觉到它在那儿。伴随云而来的是一阵嗡嗡嘤嘤的呜咽声,突然之间,我只能写悲伤的歌曲。人们说:’丽兹,这是一出音乐喜剧。'但我心中唯有哀伤的歌。那一片云越来越大,越来越灰暗,嗡嗡嘤嘤的呜咽声越来越响,现在,我的音乐不动听。"

上面这段话来自于《我的抑郁症》图画书,它的作者是一位同样饱受抑郁症困扰的美国作家,作曲家,音乐家和戏剧导演。我们由此可见几个关键信息,其一,抑郁症往往在刚开始的时候没有明显的征兆;其二,抑郁症会让人变得消极;其三,抑郁症患者更容易产生自我否定的情绪。

在绘本故事里,那些从阴影中伸出触角的怪物的形成也是因为一件小小的事,不同的小事所造成的负面情绪聚集让阴影中的怪物现形。

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细节,在一次考试失败中,小男孩回到家,家里的墙上贴着各种“证书”,证明这个孩子曾是一名屡获殊荣的好学生,但他在小事上的自我否定让曾经的优秀也变成一种压力,所以此时从阴影中出现很多怪物,这也是第一次小男孩意识到自己开始受到这种情绪的侵蚀而变得不完整。

(很多抑郁症患者心中都存在完美主义,所以即便是一个小的事情出错都会感到异常难过。)

德国心理学家乌尔苏拉·努贝尔在《不要恐惧抑郁症》一书中指出:所有抑郁症患者的一个特征是,他们都试图尽可能地躲藏在”一切正常”的表象后面。

如果有人和你大肆抱怨生活中的不满并声称自己有抑郁症,那至少可以确保他的“抑郁”并不严重。大多数抑郁症患者恰恰不愿意提及他们的状况或病情,他们甚至在日常交往过程中和往常别无二致,而日常一切的事情都有可能变成病情严重的导火索。

《小小的事》其中的另一个细节,当男孩和家庭一起吃饭的时候,表面上风平浪静,父母并意识不到变化,但是桌下阴影中怪物已经暗藏汹涌。

故事的结局,当男孩重新去看这个世界的时候,他发现阳光下很多人的影子里有或多或少的都有一些怪物在伺机而动,这也说明了没有得过抑郁症的人很难理解或意识到这种症状存在的可能性,亦或者说,每个人或多或少也会存在抑郁的情绪。

在黑白绘本中,“色调”是一个推动剧情发展的重要工具,大家可以看到在涉及到灯光的三幕式结构里,光源的变换是以抑——扬——抑的结构出现的,最后小男孩的床头灯掉落,所有怪物的篇幅变得无比大,姐姐的出现打开了一道亮光。也揭示了故事中解决矛盾的答案——交流与陪伴。

绘本《我有一只名叫抑郁症的黑狗》Matthew Johnstone
“要牢记的一点是:无论情况有多糟,只要你选择了正确的方法,找正确的人谈,小黑狗的日子也会过去…虽说小黑狗会一直陪伴着我,但它不再会成为那个可怕的野兽。"

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陪伴和交流都很重要,当男孩知道姐姐也患有抑郁症之后,他感到这个世界并不是只有他一个人有这条“黑狗”,同时家人的理解与陪伴也逐渐的让他被侵蚀的身体变得完整。

治疗抑郁症的其中一方良药就是陪伴,可能仅仅是什么都不说的坐一会儿都会让他们感觉更好。所以故事的最后,男孩也尝试去把这种爱与交流传递给另一个“被负面情绪侵蚀”的人。


​​一本必然会成为经典的绘本

作为家长,为什么有必要去买《小小的事》?

当我知道中国引进这本绘本的时候,我认为引进者是很有勇气也非常有情怀的。如果从一名绘本领域的从业人员来看,《小小的事》是一本优秀的绘本,原因上面已经说了很多。但即便有陈志勇老师这块绘本的金字招牌,作为家长而言,您会不会去选择这本绘本?并向您的孩子讲述这背后的故事?

作为一个成年人去读《小小的事》,不应该仅仅惋惜于创作者Mel的逝去,我们应该关注心智更脆弱的青少年群体的心理状态。

世界卫生组织于2014年发布的报告显示,抑郁症在“青少年疾病及残障”的致因排行中高居榜首。虽然各个地区的统计数据有差异,但整体而言,抑郁症在儿童及青少年中的流行率约有5%~12%。美国600万学龄前儿童中,有8.4万人可能出现了临床抑郁症状。

如《小小的事》所表达的那样,抑郁症和有着清晰症状的自闭症、对立性反抗障碍和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不同,儿童的抑郁症对于随意的旁观者、甚至是留意的家长,都并不是一眼就能甄别的心境障碍症。

所以《小小的事》是一个很好的契机,让家长和孩子提高亲子互动,舒缓儿童负面情绪,让孩子了解到如果他们遇到任何问题,家长都会陪在他们身边并希望听到他们的声音,即便他们要说的是一些不愉快的事。

另一方面,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接触的大多是迪士尼这样的糖水故事或葫芦娃这样的正能量故事,但我成年后,黑暗的电影也成为我生活中用来解压、平衡现实生活的调味品。

很多家长倾向于给孩子买一些“积极”的绘本,希望孩子有一个单纯而快乐的童年。但我认为,家长也有必要去买像《小小的事》这样的绘本。因为在儿童的成长历程中也会经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这种具有寓意的“良药”可以帮助孩子提前做好心理建设。

如同Wolf Erlbruch的《Ente, Tode, Tulpe》,涉及到的问题是死亡与生命,Pam Smy的《Thornhill》中的是校园霸凌下的孤独和恐惧,而《小小的事》则讲述的是疾病的痛苦。

我们常说寓教于乐,寓教于乐不是在玩的过程中把一些技术性的知识强加进去。通过绘本这种方式让孩子了解到疾病的痛苦、对于别人的同理心等等,这才是真正的寓教于乐的方式。从小读好的绘本,让孩子未来成长为一个心理健全的人。

这本黑白的《小小的事》放在书店,非常容易被人在花花绿绿的绘本大军中忽略掉,一本绘本只是一件小小的事,但抑郁症不是一件可以被忽略的小小的事,希望大家可以关注抑郁症,关注成年人与儿童的心理健康,关注《小小的事》。


欢迎关注@插画师杨博

9
阅读原文
|
Report
|
18
Share
相关推荐
评论
in to comment
Add emoji
喜欢TA的作品吗?喜欢就快来夸夸TA吧!
推荐素材
You may like
奇遇华夏
Homepage recommendation
相关收藏夹
观念摄影
观念摄影
观念摄影
观念摄影
作品收藏夹
地产广告
地产广告
地产广告
地产广告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IP形象及IP内容
IP形象及IP内容
IP形象及IP内容
IP形象及IP内容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品牌vi完整思路and呈现方式
品牌vi完整思路and呈现方式
品牌vi完整思路and呈现方式
品牌vi完整思路and呈现方式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餐饮案例
餐饮案例
餐饮案例
餐饮案例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拟人化
拟人化
拟人化
拟人化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大家都在看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