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明白“酸性设计”,2分钟让你不再一脸懵逼

深圳/设计爱好者/4年前/2720浏览
真正明白“酸性设计”,2分钟让你不再一脸懵逼
korbackim

这个“酸性设计”,第一次是不是把你看得一愣一愣的?楞就对了,你不楞,我还怎么让你跟着混?

节省时间,直击输出。


“ACID”翻译过中文是“酸”。

然而也是致幻剂“LSD/麦角二乙酰胺”的俗称。
致幻剂也叫“酸剂”。
大陆不能随便弄到,普通人不知道这玩意那也是很正常。
致幻剂生效时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思想、感情,以及他们感知周围世界的方式。

在国外某个年代很多人服用(其实现在也很多),说人话就是“嗑药”。
有的嗑药逃避现实,例如嬉皮士。
有的进行艺术创作,老外多了去了。

1960-1970,美国和英国的民谣和摇滚乐队们创造了迷幻摇滚这个流派,下分迷幻民谣、 迷幻摇滚(psychedelic rock)、酸性摇滚(acid rock)和迷幻流行等子流派,具体怎么细分,看他们自己吧。直到20世纪70年代早期开始衰落,顺便说一下,在美国临近70年代,服用致幻剂才算违法。acid rock 后来不怎么说了,acid music就挺多的。有个音乐风格叫“acid house”,中文翻译为“酸房子”,“酸浩室”……

标志性曲子:
Acid Tracks(Acid Trax) - Phuture组合


某装X影评平台9.1分的电影《飞越疯人院》就是边磕药边写的。

作者肯·克西(Ken Kesey)写完小说之后跟小伙伴开车自驾游,理论上是游到哪磕到哪。


自驾游完成之后,他们在西海岸的青年中发起了“酸剂挑战”(Acid Test)——以低价甚至免费给群众发放LSD(一种廉价的迷幻制剂)。

acid test各时期图

undefined


刨去年代带来的科技元素后,是不是有些许似曾相识?


许多解读:
“牛X的酸性设计!”“潮爆的酸性设计!” “一场叛逆人士的反设计狂欢 !”
过去几十年里,这种酸性美学承载了一种“自由恋爱”的社会主张,并包含了一种极致享乐主义。
大量令人眼花缭乱的渲染图形和3D物件被设计师们使用,各种如瘴气般交融的霓虹色彩、实验性的液态金属字体欧普风格的图案,以及科幻未来主义的反乌托邦场景。

我反正觉得挺尴尬的。有种粤语地区人士听《大风吹》的感觉。


算了,不纠结了。
这个中文所谓的“酸”怎么解读,看各自理解吧。
按照字面翻译也行,按照它的祖宗“酸剂/迷幻药”来翻译也行。
总之你要让人理解得了,说得通就行。

反正我一句讲完:
药物性迷幻的设计风格

本来想理解为迷幻风格的,但想到毕竟“acid”是“迷幻”下的一种,所以还是加上一个“药物”。
我觉得别看个Acid Graphic觉得炫酷,然后字面翻译叫做“酸性设计”。





#
题外话

我开始好奇的是为什么直接不直接说acid?或者说迷幻设计。
偏偏要用个风格与中文语境格格不入的字面意思“酸性”。

后来通过一系列的查验,我大概理解了。
很简单,
设计师们自己以后在项目里也会用到——
概念化

这玩意很实用。

做一个产品,对它附加一个概念,创造一个标准,得到了一个新身份,让它从云云竞品中跳脱出来。
就好比内裤外穿,你就成了超人。

你看这个“酸性设计”,第一次是不是把你看得一愣一愣的?
楞就对了,你不楞,我还怎么让你跟着混?

最后还是那句话,
要做设计,先学会不被设计。
做酸性设计,先看懂“acid”这玩意。

这样你就好理解这个“酸”是怎么个“酸”法了。

一群人蜂拥而上,全做了酸性设计,

那么酸性设计不就也主流了吗?

定义里的反主流和视觉震撼呢?

你震撼,我震撼,最后不就大家一起平了嘛。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视觉特征太明显的风格,

很抢眼,

随之而来的是更容易产生的审美疲劳(看到就想吐),

最后失去与之不匹配的热度,

回流于“常规设计”……


时间是试金石,

试试就shì shì





相关知识点,自己去搜索。
“嬉皮士运动”

30
Report
|
33
Share
相关推荐
评论
in to comment
Add emoji
喜欢TA的作品吗?喜欢就快来夸夸TA吧!
推荐素材
You may like
相关收藏夹
酸性设计
酸性设计
酸性设计
酸性设计
作品收藏夹
课件知识
课件知识
课件知识
课件知识
作品收藏夹
学习知识
学习知识
学习知识
学习知识
作品收藏夹
杂
杂
杂
杂
作品收藏夹
学习嘛
学习嘛
学习嘛
学习嘛
作品收藏夹
酸性设计
酸性设计
酸性设计
酸性设计
作品收藏夹
大家都在看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