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做产品的优化设计

Recommanded by editor
北京/设计爱好者/5年前/2246浏览
浅谈如何做产品的优化设计Recommanded by editor

这是去年年底在公司做的一次设计分享,最近整理出来(其实就是上传下PPT)和大家分享。

我把整体分为了三个部分

1.空洞的设计方法(因为大多数的人对设计的方法论都处在一个看了、学了、但是用不上的阶段,主要是讲在我分享的内容中可能会用到的一些设计理论和方法)

2.很一般的设计流程(这个优化设计的流程其实千千万,最重要的还是和真实的项目相结合,每一个点都值得拿出来写一个长篇大论,有机会具体来说说)

3.不成熟的实际应用(设计流程大多复杂而冗长,对于处在初创期或者发展期的产品来说,可能并没有那么长的时间线来实践,这一点也是我想和设计同行一起探讨的问题)

“奥卡姆剃刀原理”是设计师们耳熟能详的一个理论,即“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在UI\UX设计中,我的理解是,如果能够在用户的行为路径上和交互方式做出优化,就不要增加新的功能。

这个理论会贯穿在整个产品设计流程中。

用户体验五要素,是我们在学生时代就会听到的一个理论,但其实对于五要素真的对应着什么,意味着什么,可能并没有一个确切的概念。

我说说我的理解:
这五个要素,从战略层到表现层,是一个从抽象到具象的过程,是一个易用产品背后必不可少的东西。

战略层:用户需求、产品目标——就是说在使用完这个产品之后,能不能很好的满足了用户的需求,达没达成做这个产品的目的。

范围层:在产品定位明确的情况下,我们要有什么样的功能和内容——具体需求

结构层:各页面、功能的联系,用户通过一个什么样的路径、什么样的层级关系完成一个流程

架构层:按钮、控件、图片、文本区域的布局,用户对页面的整体感知

表现层:长什么样,颜色啊、风格啊等等)


所谓KANO模型,它和接下来要说的消极选择、NUF评估筛选都可以理解成为一个需求筛选的方法,他们都能够帮助设计师在众多需求当中,找到最合适和最合理的那个。

KANO模型中,我们可以把需求或者说创意点分成5个属性

1.魅力/惊喜属性
用户意想不到,如果没有这个功能用户可能感知不到,但是做了这个功能,用户会非常惊喜和满意。(我们有没有这样的功能?首页tab bar动效)

2.期望/期待属性
做了这个功能,用户满意度会提升,否则反之,会降低

3.必备/必要属性
一个产品的有效性功能,最基本的功能。如果做了用户满意度不会提升,觉得理所当然,但是如果没有,满意度会大幅下降。

4.无差异因素
做和不做对用户的影响并不大,用户也不太在意。

5.反相/错误因素
你不做还好,一旦做了用户反而会反感,降低满意度。

对于一个产品,最重要的即是必要属性和期望属性。



消极选择其实是我们在生活当中也用得到的筛选方法,简单来说就是:当我们想到的两个idea都能用来解决一个问题,那么我们要选这两个当中实现成本低的那个或者说“性价比”最高的那个。


NUF评估筛选相比前两种方法,就显得稍微繁复一点,用起来可能并不如前两种方法更容易。
它其实是,在新颖、使用、可行三个维度,对我们要筛选的点进行打分,再根据分值进行筛选。
用起来其实比较消耗时间。



我把这一部分分成了4个步骤,分别是:桌面研究,用户研究、概念提炼、设计方案



产品深度使用,提问并分析(比如素养课页面,有多少卡片类型,有多少内容分类?哪些课程点击率比较高,为什么?等等)-同类产品分析-用户体验诊断,舒适体验和不是体验-确定设计方向,产品定位、改版(优化)目的、用户群体、价值点)(确定大致设计方向,提出假设,如:经过我们上述的研究和分析,发现丰富、高质量的内容和清晰的布局,能够让用户有浏览和互动欲望,从而达到转化目的



我们一般通过定量问卷和定性访谈来从用户那里获得想要的信息点以得出用户画像和验证我们前期的假设



在做访谈之前,要明确的就是我们要得到什么,或者说我们要访谈用户的哪些方面
即:用户习惯的研究、用户行为模式的研究、用户行为动机的研究



在设置问题时,要明确每个问题的背后我们关注的点在哪里,不可能在不相干问题中浪费时间。



通过前面的两个阶段,我们已经可以得到很多东西了:完整清晰的用户画像、同理心地图、As is 旅程图。我们通过这些东西,找到我们可以优化、可以提升用户体验的地方,即机会点,然后利用我们之前提到的筛选方法,进行创意决策。


(同理心地图)

(As is 旅程图 来自:池喜太厚)

通过前面完整的研究和决策,在此阶段,得出交互设计方案、UI设计方案等等



这一部分是我想和大家探讨的,前面所说的设计流程,多数时候在实际工作当中应用起来并不容易,这也是很多设计师对设计方法嗤之以鼻的原因,觉得设计方法都是玄学,胡说胡有理,这里我也说说我的一些思考。

在我们日常的工作当中要把上述的所有流程都走到,所有设计方法都应用,显然是不现实的。而且,在产品的不同阶段,优化和迭代的驱动力是不同的。在初创和成长阶段,一般为问题驱动,在成熟期,一般为价值驱动。

也就是说,平时的工作可能是一个,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我们需要把成熟的方法和流程进行拆分,进行小部分流程的应用,这样也能够让我们得出一个合理的设计方案。

最后祝已经返回公司上班和仍然在家隔离在家的设计同仁们,身体健康,前程似锦

36
Report
|
88
Share
相关推荐
评论
in to comment
Add emoji
喜欢TA的作品吗?喜欢就快来夸夸TA吧!
推荐素材
You may like
相关收藏夹
UI
UI
UI
UI
作品收藏夹
UI
1532
00学习资料
00学习资料
00学习资料
00学习资料
作品收藏夹
晋升思考
晋升思考
晋升思考
晋升思考
作品收藏夹
文章
文章
文章
文章
作品收藏夹
读
读
读
读
作品收藏夹
24
大家都在看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