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作品集:我们不想提供模版,只想教你底层逻辑
今天給大家介绍的4位设计师,他们的设计经验长达10年——20年,对于作品集都有自己的风格和思考,相信会对大家有所启发。
原创: 集创堂叶苏 集创堂
国外作品集表现形式以网站为主,除了展示个人作品外,还有利于建立个人品牌。虽然这与国内常用的PDF作品集表现形式有所差异,但底层的思维逻辑和目标是相通的。
我们可以从中汲取灵感,博采众长,从而形成自己的个人风格。在国内,我们也可以尝试在站酷上展示作品,使用简书或公众号撰写设计思考,学会利用社交媒体的力量,练习讲故事的能力,在总结与反馈中获得提升。
今天給大家介绍的4位设计师,他们的设计经验长达10年——20年,对于作品集都有自己的风格和思考,相信会对大家有所启发
作品集地址:https://www.antonsten.com/
Anton Sten有二十年的设计经验,目前作为一名自由职业设计师,十年以来服务过许多大型公司和优秀的初创公司,包括宜家,Spotify,iZettle,Hyper Island和沃尔沃等。

他设计的案例展示页很有个人特色,相比个人作品集更像公司的品牌案例展示。首先通过自我评价简述了自己的设计方法和风格,再摘出各大公司对他工作的评价作为侧面参考,在浏览过程中辅以特定案例的链接让你能更清楚地了解他的工作的全貌。整体看上去专业严谨,具有说服力,将个人品牌打造得十分成功。

在案例详情页,他主要介绍了自己负责的内容、产品的主要痛点以及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的,不仅展示了设计的成果,还给出了产品的实际链接。虽然没有给出详细的设计流程,但是对于痛点描述十分明确,设计策略切中要害。
此外,他坚持了五年的写作输出,几乎每周更新一篇设计思考,还出版了两本书,分别是《User Experiences that Matter》(用户体验至关重要)和《Mastering Freelance》(成为自由职业者)。


作品集地址:https://heckhouse.com/
Bethany Heck是一个多学科的设计师、作家和一流团队的组建者,曾就职于Medium、Vox Media、Microsoft Power BI和IBM,担任设计总监。她致力于推进所有设计学科的排版实践,并运营着《字体评论杂志》(Font Review Journal),这是一个专门研究字体设计与设计师使用字体方式的交叉点的项目。
从她的作品集网站首页就可以看出她在字体排版设计方面的思考。不同的项目仅通过字体差异和Logo做区分,但又不会给人过于嘈杂的感觉。


她的作品展示采用的是链接外部平台与自身作品集网站相结合的形式。其案例详情页拥有统一的风格,主要通过页头的背景大色块来突出品牌,排版方式与杂志相似。首先概括自己负责的工作内容和担任的角色,其后每一小段都用简洁清晰的描述和设计改版前后的对比图阐释改版的背景和原因,记录下所领导的设计团队的工作成果。

作品集地址:https://danielperlin.net/
Daniel相信倾听是一种设计策略。他目前是Make_Good的创始人,这是一个致力于改善生活和地球的体验设计工作室。最近的合作包括与谷歌,IBM,Under Armour,Vito Acconci,Maya Lin,Kelly Reichardt,威尼斯建筑双年展,Cooper Hewitt博物馆和Domus杂志的合作。
作为一名设计师和艺术家,他创作了大量作品,从基于屏幕的体验,到基于物品、装置和空间的体验。但与众不同的是,他选择采用时长几分钟的短视频来讲述相关案例,而非使用文字。他所有的作品详情页都采用了类似的叙事结构:
担任的角色
作品背景概述
外部链接(奖项、案例研究、媒体报道等)
图片展示
视频展示
Jonny在设计行业已经工作了10年,目前是Itau的数字设计专家。
他的首页十分简洁明了,首先简单地罗列了几项重要的成就,给出了五篇精选的文章,其中既有案例研究,又有他对于设计的思考和组织过的设计活动总结,最后将所有的作品分栏陈列出来以供拓展阅读。
相比其他作品集网站通常只给出一张预览图加产品名字的做法,Jonny在首页的案例展示给出了更多细节,如产品概述、好评度、成品展示等。在你查看详情之前就能了解产品的概况。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