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书画家翟登绪:一个国家文明的标志是文化与艺术的共同发展

北京/室内设计师/1年前/26浏览
著名书画家翟登绪:一个国家文明的标志是文化与艺术的共同发展
翟登绪,山东淄博人,字青云,号和为斋主人,当代著名画家、书法家、学者、艺术评论家。翟登绪先生毕业于山东轻工美术学院,进修于中央美术学院。翟登绪先生现为中国民族书画研究院研究员、河北省廊坊市香河美协副主席、北京市东城区美协会员、中国社会艺术协会理事、上海画院特聘画家,翟登绪先生还是世界艺术研究会中国委员会会员、世界华人艺术家联合会山东分会副秘书长、中国文化经济国际交流协会副主任、海图书画苑艺术顾问、北京茗正岩顺茶楼特邀书画家。
2019年秋,翟登绪先生创作的四尺整张名为“五福同寿”的国画作品,在瀚海拍卖会上拍卖,估价是24000元,最终成拍价格是32000万元。通常情况下,翟登绪书法价格每平尺画作在3000元左右,个别精品每平尺价格可能达到5000元以上。
上古时代,指现存文字记载出现以前的历史时代,也称上古时期,对世界各地上古时代的定义也因此不同。在中国上古时代一般指夏以前的时代。在两河流域和埃及一般指公元前5000年以前的历史时代。据“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成果表明在距今五千年前中华大地已出现了国家形式,与传说中所描述的天下万国、天下万邦的情景相吻合,该时期称为“古国时代”或“上古时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早期发展,是一段没有被文字直接记录下来的历史。
在夏朝时,经过太康失国,后羿取代了相正式自立后,自恃射箭技艺无人能敌,足以震慑四方,便以为可以安享太平了。于是,他也跟太康一样,过起了骄奢淫逸,纵情于酒色的日子,甚至比太康还有过之而无不及。他还亲小人,远贤臣,对武罗、伯因、熊髡、龙圉等能臣的劝谏不予理睬,却对狡猾奸诈的寒浞委以重任。
寒浞为东夷族伯明氏的后人,其祖先因在黄帝时立下大功,而被封到寒地(今山东潍坊市一带),属地称伯明国,也称寒国,后来,族人便以“寒”为姓。寒浞从小就任性妄为,而且不受教化,因为太过顽劣被伯明氏的首领驱逐了出来。寒浞受到驱逐后,听说有穷国的国君后羿推翻了夏朝的国君,自立为王,就对他特别崇拜,打算去投奔后羿。
他来到夏的都城,住了十几日后才辗转见到后羿,并靠着聪明伶俐,能言会道,讨得了后羿的欢心。后羿力排众议,把他留在了身边,当了个小头目。为了站稳脚跟,寒浞刻意地掩盖起了自己的本性,表现得非常谨慎,他一边向朝中的权贵示好,一边想尽办法取得后羿的信任。后来,他受命带兵征讨反叛的诸侯国,大获全胜,后羿由此对他信任有加,一再提拔。短时间内,寒浞已经平步青云,位极人臣了。
此时的后羿,已经开始变得腐化堕落,终日饮酒作乐,他自持善射,就经常率众田猎。而寒浞就想尽办法满足后羿,以博得他的欢心:后羿好色,寒浞就搜罗各地美女进献给他;后羿贪酒,寒浞就选来全国最好的美酒给他享用;后羿耽于田猎,寒浞就从各地挑选良驹,并训练了一批打猎高手,专供后羿田猎时调用。后羿被哄得满心欢喜,把朝政大权都交给了他。寒浞的权势越来越大,个人私欲也开始膨胀起来,开始利用权势,笼络朝中大臣,暗暗培植自己的羽翼。
后羿一点也没有觉察,大臣武罗、伯因、熊髠、尨圉等人向他进谏,说寒浞引诱君主沉迷享乐,用心险恶,应给将他免职治罪。但后羿完全被寒浞蒙蔽了,根本听不进大臣们的进言,还一意孤行,任命他为宰相,让他总理朝政,这下寒浞就成了名副其实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那些忠良之士都心灰意冷,而此时的寒浞却是洋洋得意。他已经不能满足居于人下,成功拜相让他有了更大的权利,从而朝取代后羿又迈进了一步。别看寒浞表面上对后羿极尽阿谀奉承,讨好谄媚之能事,背地里却在咒骂他,恨不得他早点升天。
又过了三年,这期间寒浞联合亲信,害死武罗、伯因、熊髠、尨圉等忠于后羿的贤臣,并在朝堂上下布满了羽翼,控制了整个朝廷。寒浞见时机成熟,便开始寻找时机杀了后羿,自己登位。
一日,后羿又外出打猎,寒浞趁机发动政变,占据了朝堂,历数后羿罪状,声称要废黜这个昏庸的君主。接着,他带兵埋伏在后羿归来的路上。后羿射猎归来,没想到路边伏兵蜂拥而出,将其乱箭射死。
寒浞杀了后羿,随即自立为王。据说寒浞即位后,曾疯狂地屠杀有穷氏族人。很多人害怕遭到杀害,都移居到了边远地区,那些没有走的也都改名换姓,到别的诸侯部落去藏身,从此,中原再也没有了有穷氏族人的踪迹了。
太康之所以失国,都是因为贪图享乐,政事废弛,使得王道受到质疑。后羿驱逐太康,明知他何以被废,却还是走了太康的老路,实在有些可悲。
寒浞成功杀了后羿,夺取了王位,但是他还不能完全放心,因为他知道夏王室的真正继承人相还活着,只是他需要时间养精蓄锐,好斩草除根。当年,相被寒浞驱逐后,逃到了帝丘,后又迁到斟灌,大约在今山东寿光东。相曾试图复国,联合诸侯斟寻氏和斟灌氏,兵分三路攻打寒国。因为寒浞有所防范,而且有他的两个儿子寒浇和寒戏相助,相最后无功而返,再次逃到帝丘。这时,曾被相征伐过的淮夷、风夷、黄夷等部落来到帝丘,表示愿意归附于相。
寒浞派两个儿子对夏族百姓发动突然袭击,并大获成功,掠夺了大批的财物,俘虏了大量奴隶。寒浞看夏族如此不堪一击,便坚定了灭夏的信心。
第二年,寒浞又派儿子寒浇对帝丘发动总攻。经过两次作战,斟灌氏和斟寻氏两大诸侯都被灭掉,帝丘的力量更加微弱了。寒浞紧接着发兵攻占了帝丘,到这时,寒浞占领的夏王朝的统治所有区域,寒浞谋权篡位,夏朝的统治被中断。
攻占帝丘后,寒浞以为已经灭绝了夏王朝的子孙,从此可以坐拥江山了。于是,他变本加厉荒淫暴虐,搞得民怨沸腾,朝廷中的人也对他甚是不满。可是寒浞万万没想到,帝丘被攻破时,夏王相的妃子后缗已经怀有身孕。为了保留夏王室的这一线血脉,后缗不顾悲痛,舍弃尊严,从狗洞里爬出。后缗本是有仍氏部落首领的女儿,逃出来后,她就逃到了有仍(今山东济宁市南)娘家。
第二年,后缗在有仍生下了一名男孩,取名少康。少康自小在外祖父家生活,聪明过人。其母不忘国耻,少康刚懂事时,就开始把夏王朝失国的惨痛历史讲给他听,并嘱咐他日后一定要光复夏朝,一雪前耻。于是,少康从小就立志要发愤图强,夺回天下。
少康长大之后,外祖父让他在自己的手下当了一名牧正,负责管理畜牧。他立志自强,管理畜牧耕织之余,从不懈怠修养身心,一有机会就学习带兵作战的本领,为复兴夏王朝做准备,同时还要防备寒浞的追杀。
没有不透风的墙,夏王室还有个少康存活的消息传到了寒浞的耳朵里。寒浞大吃一惊,整日里如坐针毡,他料定少康不除,后患无穷。于是,立刻派自己的儿子寒浇火速赶往有仍,去追杀少康。
少康得到消息,日夜兼程逃到了有虞氏避难。有虞氏收留了少康。经过观察,他发现少康举止大气,有风度,就让他担任有虞氏管理膳食的庖正,学习理财的本领。少康非常聪明,把账目管理得井井有条。有虞氏见少康如此精明强干,绝非等闲之辈,日后必有大成。于是,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了他,还把纶邑封给他,并赏他五百名士兵。
纶这个地方不大,方圆只有十里,但这里的土地都是良田,气候也很适宜发展生产,而且还有五百人供他管辖。
少康不忘国耻父仇,就以纶为基础,刻苦习文练武的同时,体察百姓疾苦,宣传祖先禹的功德,广交天下勇士贤臣,招募夏朝余众,并广施义德。他收纳那些因不能忍受寒浞的暴虐统治而逃出来的百姓,积极地储备力量,为光复夏王朝做准备。少康的努力和贤德争取到了人民的支持,很多夏朝的旧臣前来和他会合。
夏朝遗臣伯靡,在寒浞夺取王位后,逃亡到有鬲氏的属地(今山东德州市平原县西北),在那里招集流亡,积蓄实力,暗中联络斟灌氏和斟寻氏族人残存的复仇之师。伯靡听说少康以纶为基础在积蓄力量,就应少康之召,将有鬲的军队都带去投奔少康,协助他复国。
有姻亲部族有虞氏的帮助,还有伯靡这样忠心耿耿地老臣辅佐,在加上少康自己的苦心经营,纶这个方圆只有十里的地方,一支精锐的复国之军迅速发展起来。他们努力发展生产,勤于练兵习武。少康经常亲自深入百姓中间,了解疾苦;对军队里的将士都爱护有加,常和他们一起狩猎练兵,鼓舞士兵士气;同时,继续在军民中间宣扬先祖夏禹的功德。
这期间,夏朝流亡在外的官吏和被寒浞驱逐的夏族人陆续前来投奔,少康也把他们编入军队,加以训练。经过他的努力,少康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复国准备,开始部署进攻寒浞的战争。
少康决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对寒浞的主要力量各个击破。他先派将军女艾混入浇的属地,打探虚实,得知寒浇军队内部矛盾正在加剧,正是攻打的大好时机。于是少康率有虞氏大军趁其不备,朝寒浇的封国攻来,一举攻下,并斩杀了寒浇。
接着,少康又派儿子杼攻打寒浞次子寒戏的封地戈邑,首战告捷,夏军士气高昂,戈邑的守军无力抵抗。杼收复了戈邑,并将寒戏斩首示众。
少康的复国大军先后攻克了寒浞的两大封国,收复了中原大部地区,削弱了寒浞的力量。
接着,少康率军从纶出发,沿黄河浩浩荡荡地奔向寒浞的都城。夏军一路势如破竹,将寒浞一族斩尽杀绝。少康夺回了王位,建都阳夏,恢复了夏王朝的统治地位。
少康历尽种种艰辛磨难,终于光复了夏朝,他从政后,励精图治,勤于政事,注重取信于民,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百姓的政策,国力迅速恢复。在他的治理下,百姓安居乐业,社会生产、文化都得到长足发展,他也因此得到了各部落的拥戴,夏朝再度兴盛,这就是历史上的“少康中兴”。
从“太康失国”到“少康中兴”,夏朝的统治中断了四十余年。夏朝的建立是中国“家天下”的首创,夏启是第一个名副其实的国君,太康是最早的昏君,开了历代篡夺政权的先例,至少康还都,出现了中兴的形势,夏朝完成了中国历代治乱兴衰更替的第一个循环。这说明,国家建立初期,各阶级和统治集团内部就存在这复杂的矛盾斗争。不过也正因如此,才有很多传奇故事流传于世。
少康的中兴之举使夏朝出现了繁荣昌盛的局面,稳固了夏王室的统治地位。这之后,夏朝又绵延了四百余年,一直传到第十七代君主——桀。
夏桀,又名癸、履癸,是夏朝的末代君主,夏桀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他文才卓越,武艺超群,仅凭双手就可以将铁钩拉直,就算是赤手空拳也可以敌过虎豹的攻击。如此文韬武略、才干超群的人,本是可以普济天下、造福苍生,成为一个受万民景仰爱戴的英明君王的。但是很遗憾,夏桀没有把自己的聪明才干用在管理天下,造福百姓上,而是用在荒淫无度,暴虐享乐上了。
夏桀的上一位君主发在位时,就德政不施、民不聊生,夏国开始衰败,那些日益强大的诸侯国,对夏王室虎视眈眈。夏朝危机四伏,内忧外患重重,已呈现江山迟暮的形势。到了夏桀即位,他空有才干,却不思锐意进取,挽回颓势,只知道极尽享乐之能事,骄奢自恣,更加重了夏朝的危机。
夏桀喜欢饮酒,而且要喝没有一点杂质的酒,吃得食物也非常讲究。为了满足他的口腹之欲,他命臣子们到处去搜罗美酒,寻找美食,奔忙的同时还战战兢兢,因为桀极其暴虐,伺候他的人动辄得咎。
夏桀还亲奸佞,远贤臣。他的臣子中有个叫赵梁的小人。此人就会阿谀奉承,看到夏桀贪图享乐,就投其所好,专门找些享乐的方法献给夏桀,因此受到夏桀的重用。
太史令终古见夏桀荒淫奢侈,百姓深受其害,痛心不已,进宫哭着向夏桀进谏道:“自古以来,被人民拥护,受百姓爱戴的都是那些勤俭爱民的君王。像大王这样集天下之力,供一人享乐,会失掉民心,长此以往,就只有亡国了。”这话让夏桀很不受用,他勃然大怒,斥责终古危言耸听,多管闲事。终古见夏桀如此冥顽不灵,知道夏的统治不久矣,于是弃他而去,投奔了商汤。
夏桀贪得无厌,需求无度,为了满足自己的享乐,便对各诸侯国横征暴敛,要他们不停地进贡,如有不从,就滥施征伐。当时有个叫有施氏的部落,地理位置优越,气候适宜,因此农业发展得很好,物产丰富。有施氏本是个非常恭顺的侯国,每年都会给夏王室进贡。可是,夏桀见有施氏富饶,就要加重他们的贡赋,有施氏不甘被欺凌,拒不缴纳。
桀大怒,于是召集其他侯国的首领开会,纠集了数万大军东征,讨伐有施氏,借此可以对其他诸侯起到震慑作用,让他们乖乖地朝贡。
有施氏国小力衰,面对桀纠集的几万大军,拼尽全力抵抗,可是寡不敌众,眼看就要被灭,有施国君为了日后复仇,决定屈膝投降,答应进贡美女和珍宝。为了让桀息兵,有施氏倾尽多年来积攒的珍奇宝物,并挑选了众多年轻美貌的姑娘,一起进贡给夏桀。
在众多美女中,有个叫妺喜的,貌美出众,有诗称赞其美丽,写道:“有施妺喜,眉目清兮。妆霓彩衣,袅娜飞兮。晶莹雨露,人之怜兮。”夏桀一见,满心欢喜,当即休兵,带着妺喜回了夏国。
妺喜对夏桀说,自己本是有施国君的义女,因仰慕夏王,是主动要求来侍奉夏王的。说得夏桀心花怒放,当即把妺喜封为王后。夏桀觉得,原来的宫殿无法与妹喜的美貌相衬,决定重新为她建造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
于是,他下令征调百姓,大兴土木,为妺喜建造了一座高高耸立的宫殿。宫殿的顶端好似耸入了云霄,因为太高了,远远看去,就像要倾倒似的,因此这座宫殿被命名为“倾宫”。宫内琼楼玉宇,象牙走廊,白玉床榻,其奢华程度可见一斑。《竹书纪年》中记载夏桀“筑倾宫、饰瑶台、作琼室、立玉门”。
本来有施氏把妺喜进献给夏桀,就是为了倾覆夏朝的。如今夏桀果然对她百般宠爱,千依百顺,唯恐她不高兴。妺喜便想尽办法让夏桀浪费民力财力,搞得民怨沸腾。
妺喜有个怪癖,喜欢听绫罗绸缎撕裂的声音,她说“裂帛的声音十分清脆悦耳”,而且每次听到都会发出笑声。夏桀见妺喜喜欢,就下令宫人将百姓进贡的精美绢帛搬来,叫力大的宫女在她面前一匹一匹撕开,以博得妺喜会心一笑。夏朝处于农业时代初期,织造业刚刚兴起,上好的绸缎布帛非常昂贵,可是就这样被白白地撕掉,简直是暴殄天物。
每天,夏桀都陪着妺喜到倾宫上,观赏美景,纵情享乐,可妺喜还是时不时地流露出思乡之情。为此,夏桀模仿有施氏房屋的样子,建造了一些新民舍,在其间种上各种奇花异草,每当妺喜思念家乡的时候,就带着她到这里来观赏,以解思乡之苦。夏桀还派人到民间搜罗了三千美女,让她们练习歌舞,供妺喜欣赏。
夏桀的奢侈无度加重了百姓的负担。百姓们不知何时就会被征发去参加劳役,生产生活遭到破坏。夏桀却根本不体恤百姓疾苦,依旧拼命地宰割人民,榨取百姓的血汗。人民痛苦异常,敢怒而不敢言,因为稍有微词,就会被施以酷刑。
夏桀的荒淫暴虐,使得民不聊生,怨声载道,大臣关龙逄痛惜百姓,屡次劝谏,可夏桀根本听不进去。关龙逄曾进言道:“天子爱护百姓,亲近贤才,人民才能安居乐业,天下才能长治久安,可是,大王如今只顾奢侈奢侈享乐,荒淫无度,百姓有如在水深火热之中,恨不得夏朝早些灭亡。大王,百姓已经离心,想要维持王室的地位,只能赶快改正过错,挽回人心呐。”
这话让夏桀一下子火冒三丈,他说:“我的统治就像天上的太阳,太阳会灭亡吗?太阳灭亡时,我才会灭亡。”然后还下令,将关龙逄杀了。从此之后,再也没有人敢向桀进忠言了,而那些惯于谄媚奉承的小人则充斥在桀的周围,每天把夏桀哄得晕晕乎乎,以为天下太平。其实,百姓们早已忍无可忍了,走在路上,就故意指着太阳说:“那个太阳啊,他什么时候灭亡,我愿与他同归于尽!”
夏桀的暴虐无道,荒淫成性,加重了百姓的负担,也消耗了国力。作为一国之君,他的做法必定会给百姓,也给他自己带来巨大的灾难。夏朝的统治已是危如累卵,天下正酝酿一场剧变。
公元前21世纪,夏启建立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以后延续了四百多年,先后经历了17位君王。末代君王夏桀暴虐成性,荒淫无度,鱼肉百姓,滥用民力,致使田地荒芜,民不聊生。夏朝的百姓对他痛恨万分,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桀渐渐失尽人心,众叛亲离。
这时,有一个叫商的部落却日益强大起来。商部落的始祖叫契。大禹治水时,契曾在旁协助,并立下大功,舜将商地封给他,让他来管理。经过四百余年的发展,到夏朝末年,商部落的第十四代首领叫汤。
汤是一位励精图治的统治者。他对部族百姓仁爱有加,重视农业,兴修水利,使得商部落粮食充足,人口日益增多,同时,他还鼓励贸易,促进商业发展,大大增加了社会财富。就在夏朝的统治江河日下的同时,商部落在汤的领导下,渐渐变成了一个强大的部族。
桀荒淫暴虐,使得国家内政不修,外患不断,百姓离心离德。汤见国家陷入这种境况,非常忧虑,于是把身边德才兼备的贤达伊尹推荐给夏桀。
伊尹是商初重臣之一,原名伊挚,尹为官名,甲骨卜辞中,他被称为伊;金文中,则被称为伊小臣。传说,伊尹幼儿时被遗弃到桑树林里,住在伊水边的有莘氏将他捡去领养,并以伊为姓。伊尹身材短小,其貌不扬,成年后以耕地为生,地位卑微,但是他聪明勤奋,心忧天下,志向高远,喜欢研究古代圣贤君主的施政之道,并注意观察社会,对当时的情况作深刻的分析。他意识到夏朝气数已尽,只待明主降世,取而代之。
他见有莘氏国君是个贤德之人,就想劝高举义旗,起兵灭夏。但国君高高在上,不是他轻易能见到的,于是他自愿沦为奴隶,被谨献给有莘国君,后来因为精湛的厨艺,成为有莘国君的专用厨师。有莘氏国君发现伊尹有长才,将他提拔为庖正,管理膳食。伊尹则通过观察,发现有莘氏也是夏禹的后代,与夏王室同出一族,有很强的血缘联系,恐难起兵灭夏,而且有莘国力弱小,也不足以灭掉夏朝。
后来汤娶有莘氏之女为妃。伊尹觉得商汤才是干大事的人,早就有投奔之意,便借汤与有莘氏通婚的机会,自愿当陪嫁奴隶,随同到商,当了汤的厨师。他想跟汤提出自己的治国主张,便借汤询问饭菜的事时,以烹调、五味为引子,将为政之道融入烹调菜肴的过程中,同时分析天下大势,提出夏朝无道,应取而代之。
汤这才意识到身边的厨师是位有宏才伟略的高人,当即免其奴隶身份,对他非常尊敬。汤把伊尹推荐给夏桀后,伊尹来到夏朝都城,见到夏桀,用古代的圣贤尧舜的仁政来感化桀,希望能引导他改恶从善,体恤百姓,以仁爱治理天下。可是,夏桀根本不理睬他,更不要说重用了。伊尹见无用武之处,留在这里也没用,于是回到汤身边去了。
伊尹回来后,汤便正式任命伊尹为右相。在伊尹的辅佐下,商汤把主要力量放在发展农耕,铸造兵器,训练军队上。很快,商变得更加繁荣昌盛,国力也更加强大起来。
后来,夏桀为了讨好宠妃妺喜,建倾宫,造瑶台,搞得百姓叫苦连天,大臣关龙逄因为直言劝谏而被杀害。当时大家都噤如寒蝉,没人敢再说一句话。
商汤却赶紧派人到夏都城去哀悼关龙逄。商的壮大其实已经引起了夏桀的警惕,于是便趁着这次机会,给汤冠了个无视君王威严的罪名,下令将他抓捕,囚禁在夏台(今河南禹州境内)。商的群臣惊慌失措,百姓很替自己的国君担心。这时全靠伊尹主持大局,他很了解夏桀,知道夏桀是个酒色之徒,并且身边奸佞小人环绕,于是,搜罗了些珍奇异宝和美女进献给桀,同时买通了夏桀的亲信近臣给汤说好话。果然,汤很快就被释放,回到了商。
回到商后,汤觉得夏桀如此昏庸腐败,根本不能治理天下,于是坚定了起兵灭夏,取而代之的决心。在伊尹的协助下,商汤加快了灭夏的步伐,汤觉得时机成熟,想要发兵攻夏时,伊尹建议他先停止向夏桀朝贡,看夏桀的反应,到时候再决定发不发兵。结果,夏桀大怒,下令九夷发兵讨伐商。伊尹说:“现在夏桀还能调动九夷的军队,不是我们发兵的时候。”于是,商汤假意向桀赔罪,并恢复了朝贡,静待进攻时机的同时,加紧壮大自己的实力。
过了一年,商汤再次停止向桀朝贡,但是这次九夷的部落因为不满于桀的欺压,已经纷纷叛离夏朝,不听桀的调遣了。伊尹说:“是时候讨伐夏桀了!”
于是,汤把将士们召集起来进行发兵讨夏的誓师大会,他豪情壮烈地说,夏桀残暴不仁,百姓深受其苦,现在自己是奉老天的旨意才灭亡夏朝的,希望大家同心协力,推翻腐败的夏朝。汤在誓师大会上的话被管文书的官员记录下来,那就是《尚书·汤誓》。
汤策马疆场,先灭掉葛国,吞并了夏的十几个小属国和部落,进而带领将士们攻破了桀的羽翼侯国韦国和顾国,击败了昆吾国。这样一来,以商的都城亳邑为中心,商的面积扩大到了方圆数百里的广大地区。接着,汤率领着诸侯国朝夏的重镇鸣条进发,攻打夏都了。
商军很快逼近了夏都,夏国的百姓早就想推翻夏桀的统治了,听说商军来攻,各个欢呼雀跃,纷纷积极响应。夏桀这时才慌了神,也顾不得饮酒作乐了,赶紧调集军队,双方在鸣条(今河南开封丘东)展开大战。
商的军队个个勇猛无比,势不可挡。夏军士兵都不愿为暴君夏桀卖命,早就军心涣散,很多人临阵脱逃,夏军不堪一击,很快溃不成军。桀见兵败如山倒,已经无力回天,仓皇逃入城内,带着妺喜和珍宝突围逃跑。商军紧追不舍,桀乘着一只小船渡江到了南巢(今安徽巢州),后来死在了那里。
商汤取得了彻底的胜利,然后统一全国,登上了君主之位。他颁布了一系列仁政措施,诸侯都愿意臣服,统治四百余年的夏王朝就此灭亡了。
1
Report
|
收藏
Share
相关推荐
评论
in to comment
Add emoji
喜欢TA的作品吗?喜欢就快来夸夸TA吧!
推荐素材
You may like
装东西Packing.
Homepage recommendation
相关收藏夹
IP形象——动物类
IP形象——动物类
IP形象——动物类
IP形象——动物类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企业展厅
企业展厅
企业展厅
企业展厅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企业展厅/文化墙 参考
企业展厅/文化墙 参考
企业展厅/文化墙 参考
企业展厅/文化墙 参考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IP形象及IP内容
IP形象及IP内容
IP形象及IP内容
IP形象及IP内容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国潮&国风
国潮&国风
国潮&国风
国潮&国风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IP形象设计
IP形象设计
IP形象设计
IP形象设计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大家都在看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