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早懂得使用色彩的民族之一,很早就确立了色彩结构,以黄、青、赤、黑、白五色为正色,与五行中的土、木、火、水、金相联系,使中国的色彩理念融合了自然、宇宙、伦理、哲学等观念,形成了独特的中国色彩文化。
目前
CMF设计军团成立了产品色彩交流微信群,诚邀设计师及对色彩爱好者们加入,加群主微信cmftuantuan,备注“色彩”,加入产品色彩交流微信群,与行业人士一同交流。
中国传统色彩是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民俗风情,以及思想观念和审美情趣的反映,内涵丰富,应用范围极其广泛。
中国的建筑、服饰、绘画、雕刻、瓷器、漆器、剪纸等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色彩的装饰。
色彩即“颜色”,原本源自于自然。但在古时中国,颜色却不指“色彩”,而指容颜、面貌,如“颜色憔悴”;直到唐代,颜色才渐有“色彩”之意,如成语中“五颜六色”。
据史书
《周礼》记载:“画绩之事杂五色”,这是目前我国最早关于五色观色彩理论的记载,由此也奠定我国传统色彩的美学观念形成,它比西方的“七色观”,“三色观”都要早一千多年时间。
何谓五色:“青色为主,生物生长之色;红色为赤,太阳之色,黄色为光,日光之色,白色为启,如同化水之色,黑为晦,如同昏暗之色”。
说起中国传统色彩,似乎除了中国画没有一个更好的例子由后来人揣摩想象,中国画的色彩之美及历史沉淀感都无可比拟,但另一个活脱的、立体的、缄默无声的古人遗宝也不输一二,那就是——中国瓷器。
瓷器在中国的文化里从来不缺注视和美名,它的工艺水平、设计审美、文化内涵、历史传承都足够丰厚,况且它那独特的中国传统色彩。
它是器,也是境,亦是道。在岁月的洗涤与润泽下,不疾不徐讲述着来自古老中国的故事,渴望诉与知音听。
瓷器自东汉原始青瓷问世以来,常以单一苍翠的青绿色釉作装饰。
而宋人则在一种蓝色乳浊光釉中加入红铜配方,再通过控制炉温与炉内气氛让釉色自然窑变,形成一种变化莫测的釉色,开创了陶瓷史上一个新的境界。这就是
钧瓷。
钧窑瓷器最著名的有:玫瑰红、海棠红、胭脂红、鸡血红、朱砂红、茄色紫、葡萄紫、鹦哥绿、葱翠青、梅子青、天青及窑变的各种色彩。相传以胭脂红、葱翠青和墨色为难得之佳品。
钧瓷讲究釉色美,因此釉色便决定了它艺术水平的高低。蓝釉上所施色料,以铜发红,却难以掌控,故无法预知成器发色。变化万千的铜红釉异彩纷呈,按变化的程度及色彩不同被赋以玫瑰紫、茄花紫、丁香紫、海棠红等美誉。其中以玫瑰紫、海棠红名贵。
唐钧以花釉作为装饰,在黑釉或褐釉底上点缀蓝色或灰白色的斑块。颜色斑块或随意、或有意、或横竖成条带状,或随意流淌,但斑块或色带之间,无论黑、蓝、白、褐等均有明显的隔断感,即使蓝釉与白釉混融成一块状,两色之间仍不能自然融洽,缺乏清晰的层次感,形成独特的唐钧风格。
宋代民窑钧瓷极少附饰,其釉色装饰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天青、天蓝、月白等,釉色匀净,乳光莹润,与造型结合在一起,构成整体素雅端庄之风韵。
天青红彩、红紫斑、米黄等釉彩更为名贵,充分展示了“窑变”钧瓷色泽艳丽,丰富多彩的神妙。
金元钧瓷釉彩仍以天青、天蓝、月白及天青釉点斑为主,少见大面积的红紫斑。明清时期以南方仿钧釉为主,不同地区各有特色。
玫瑰紫,中国传统色彩之一,也是红楼色彩紫色中的一个色。《汉语大词典》玫瑰紫 第5599页:像紫玫瑰那样的颜色。
作为色彩词在《红楼梦》里仅出现一次:《红楼梦》第八回:到了里间门前,只见吊着半旧的红绸软帘。宝玉掀帘一步进去,先就看见宝钗坐在炕上作针线。头上挽着黑漆油光的髻儿,蜜合色的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线的坎肩儿,葱黄绫子棉裙,一色儿半新不旧的,看去不见奢华,惟觉雅淡。
丁香紫,瓷器高温色釉。色调极似丁香花,配以均匀细碎的纹片,甚为雅致。传统的紫色釉都是一种较深的玫瑰紫、茄皮紫色调,而淡若丁香花的纯正紫色釉系建国后景德镇新创品种。
丁香紫是锰为着色剂,在素胎上施釉,于氧化气氛中,以1200℃一1230℃温度烧成。
海棠红,海棠秋季开花时呈现的颜色,淡紫红色、较桃红色深一些,是非常妩媚娇艳的颜色。
除了窑变无双的钧瓷,还有很多以单色釉闻名的瓷器,釉上传统色彩纯真无比,每道颜色都诉说着一种中国味。
红:有祭红、豇豆红、宝石红、郎窑红、抹红、珊珊红、胭脂红、粉红、海棠红、束红、矶红、肉红、鲜红、朱红、大红、柿红、娃娃脸等。
青:有天青、粉青、豆青、冬青、翠青、灰青、虾青、影青、蛋青。
黄:有蛋黄、娇黄、鸡油黄、姜汁黄、鹅黄、鱼子黄、蜜腊黄等。
炉钩釉:是由高梁红和松石绿二种颜色组成的。窑变红釉是由红和蓝两种颜色组成的。
以“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成为后世对汝窑瓷器釉色之美的最大肯定,“
天青色”似乎就是提起汝瓷必不可少的中国传统色彩了,而汝瓷,也赋予了天青色这种传统色彩更深更广更具有美学意义的内涵。
宋人欧阳修在《归田集》中对汝窑的论述:汝窑瓷真正最美的就是釉,不是天青色,而是粉翠,也就是现在所说的翠青色。而汝瓷真正的瓷色是半瓷化作的,玻化不明显,器身不透光亮,因此不排除后人把珍品当作“陶”而丢弃,故存世甚稀。
明代学者高濂的《燕闲清赏笺》中提及,“汝窑,余尝见之,实为玛瑙末入釉,汁水莹厚如堆脂,然汁中棕眼隐若蟹爪,其釉色有天青、粉青,还有葱绿和天蓝等。粉青为上,天蓝弥足珍贵。有‘雨过天晴云破处’之称誉,釉面可视碧玉,也不为过。所有历代青瓷应以汝窑为冠。”
天青,粉青,葱绿,天蓝,翠青,月白……中国传统色彩总是尽量与其名相得益彰,取自自然、表达自然的色彩与隽永清秀的色彩之名都表现着中国人传统的审美和永恒的对美的追求。
瓷器,存在于历史长河里数万中国人的日常生活里,各式各样的器形在自己合适的位置静候主人的目光降临,用一身“中国色”为整间屋子点缀一点文化的氛围。这是中国传统色彩与中国传统器物最让人沉醉的一刻,即是它们带来的中式美学和文化内涵。
千年流传下来的中国颜色,惊艳了时光,也温柔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岁月。
免责声明/Disclaimer ① 素材来源 | 网络; ② 版权归原创作者及其公司所有; ③ 若此文章或图片侵犯到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