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F色彩干货 | 深度解读蓝色

深圳/教育工作者/104天前/72浏览
CMF色彩干货 | 深度解读蓝色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CMF(色彩、材料、工艺)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CMF(色彩、材料、工艺)
Collect
在红色篇里我们曾经提及,蓝色极可能是人类最喜爱的颜色。
这不是胡说八道,除了因为世界500强中使用蓝色为品牌色居多之外,还有一些调查研究数据可以支持。
比如2000年前后,德国社会学家兼作家埃娃·黑勒(Eva Heller)为了完成她的书籍《色彩的心理-颜色怎样影响感知》做过一次颜色喜好的民间调查,结果显示有45%的人最喜爱蓝色。
(埃娃·黑勒及其书籍作品)
(埃娃·黑勒及其书籍作品)
Collect
而选择最讨厌的颜色时,只有1%比例的人表示讨厌蓝色(最多人讨厌的颜色是褐色,占比20%)。
但这样的调查毕竟样本太小,而且局限于一个国家,有忽悠人的嫌疑。
到了2019年,英国的萨塞克斯大学也发起了类似研究,涵盖了100多个国家,近30000人参与,结论也是蓝色最受大家喜爱。
其它更多的独立研究机构也给出过类似结论。
但这似乎有悖于我们的日常观察,比如打开衣柜,蓝色的衣服并不多啊,路面上跑的黑、白、银色汽车也远远比蓝色多,建筑也很少见到蓝色。
(路上少见的蓝色法拉利)
(路上少见的蓝色法拉利)
Collect
有人认为这属于人类一种“主观偏好与客观行为背离”的现象。
比如很多人都宣称热爱健康食品,但实际上经常购买垃圾食品,又比如很多人宣称热爱环保,但可能转身就乱丢垃圾,再比如很多人都认为阅读很重要,但说完就刷短视频。
其实这是种社会心理学现象,叫“自我印象管理”,人在群体中进行表达的时候,都会潜意识里给自己塑造一个更理想正向的形象,所以每个人都显得那么热爱健康、环保跟好学。
但这跟喜爱蓝色是两回事,大部分人喜爱蓝色也许跟人来自大自然相关,因为天空蓝色,海洋蓝色(在人的观感里),人在潜意识里就认为亲近蓝色让人舒服。
(舒服的自然环境普遍表现为蓝色)
(舒服的自然环境普遍表现为蓝色)
Collect
看文章的各位,也可以思考下自己最爱的是什么颜色,发在文末评论区里,看看是否蓝色居多。
蓝色如果细分当然无穷无尽,但在实际操作中,被人感知的蓝色通常只有4种,分别是绿蓝、浅蓝,深蓝跟紫蓝。
(我们设计的蓝色品牌客案)
(我们设计的蓝色品牌客案)
Collect
所以我们时常头疼的是假设两个品牌都使用浅蓝,怎么调出好看又有区别的两种浅蓝。
后来我们也突破了这种纯粹设计师视角的烦恼,就是假设并非同一个行业,只要这种浅蓝合适品牌,一样使用其实也没关系。
在大量实践当中我们发现,科技感并非只能靠蓝色营造,红色、黄色、白色甚至橙色都可以通过色彩比例控制,元素软硬风格,图形图像组合等手法实现。
(完全不用蓝色也可以科技感满满)
(完全不用蓝色也可以科技感满满)
Collect
一、积极与消极
蓝色应该是所以颜色中象征意义最复杂又最矛盾的一种。
从正面看,蓝色首先代表了平静跟安宁,因为宁静的湖泊、广阔的天空、深邃的海洋都呈现蓝色,或者被抽象化为蓝色。
当我们身处其中或者观看这些自然风光,内心就会产生舒缓感,从医学角度看,蓝色也是对精神病人最友好的颜色,因为多项实验证实,蓝色能有效降低人的血压、减缓心律。
(梵高后期的画作出现大量蓝色)
(梵高后期的画作出现大量蓝色)
Collect
所以平静安宁的背后又意味着理智跟冷静。
也许是基于这样的物理功能,蓝色还能给人传递出信任跟可靠的感觉,因此大部分商务设计也热爱运用蓝色。
这方面在服装的体现上也比较明显,商务活动中男性的西服除了黑色与深灰之外,深蓝色也是普遍选择,很多办事机构的制服也往往喜欢设计为蓝色,或者运用蓝色点缀。
德国设计师(Markus Wäger)在他的著作《平面设计完全手册》就说得很有趣:如果哪家银行的工作人员穿着鲜艳的红色、黄色或者亮绿色制服,你还敢存钱在他们那儿吗?
(银行/通讯/航空一类行业都热爱蓝色调制服)
(银行/通讯/航空一类行业都热爱蓝色调制服)
Collect
除了上述两点,蓝色的正面意象还有智慧跟创新,原因我们在第一章就大致探讨过,因为在自然界中,天然的蓝色本身很稀缺,不容易获取,就如同人的智慧。
至于象征创新跟科技其中一个原因也跟大自然现象相关,因为广袤的蓝色天空时刻都激发着人类的探索欲,另一个原因我们放在后面再说。
而事实上目前大部分领先科技都首先应用于航空领域,2019年前后我们联合客户在美国日本地区众筹一款电脉冲健身衣,其原型就来自1970年代的航空员功能衣服。
(当时众筹时候我手绘的一些物料设计)
(当时众筹时候我手绘的一些物料设计)
Collect
谈完积极面,自然要说说消极面。
蓝色最典型的负面意象是忧郁与悲伤,在英语中“Feeling blue”就是表示心情诅丧,闷闷不乐的意思。
为什么蓝色代表忧伤,来自两方面原因,其一是生理层面,冷色调因为光波长的关系会降低人的心率跟体温,跟低落情绪的生理状态相似。
其二(目前最主流理论)则是源自航海信号旗,在航海时代,当一艘船失去船长或者重要船员,在返航进港的时候,就会升起蓝色旗帜,并且在船体上涂上一条蓝色条纹。
这种做法是为了向岸上的人传达一个信号:船上有人死亡或发生了重大不幸,整个船队都沉浸悲伤的情绪当中。
(大航海时代船员要经常经历生死)
(大航海时代船员要经常经历生死)
Collect
久而久之,船员会说“the blue”来表达自己经历了悲伤。
这也是后来19世纪末美国非洲裔社区,黑人们创作出表达生活艰辛、痛苦忧伤等情绪的风格化音乐命名为“Blues Music”的主要原因。
这种音乐在国内称作“布鲁斯”,更为人熟知的名字是“蓝调”,港台地区更是直接翻译为“怨曲”,这种音乐的主要特征是基于五声音阶,有特殊的和声。
比如Beyond有首歌就名为《午夜怨曲》,就是是以摇滚为基底、结合蓝调特色的“蓝调摇滚”(Blues Rock)风格。
(Beyond的《午夜怨曲》)
(Beyond的《午夜怨曲》)
Collect
蓝色的另一种负面意象则是疏离跟冰冷感,这跟看见红色会联想到火焰的原理差不多,蓝色总容易让人联想到湖泊、冰块、跟水一类阴冷物质。
另外自然界存在一种大气现象,就是物体距离我们越远,就越会显示为蓝色,这应该就是产生疏离感的根源。
(从近到远的山脉)
(从近到远的山脉)
Collect
二、知名的蓝
知名的蓝色非常多,而且各自的故事都精彩,比如电光蓝(Electric Blue)、通常认为是核试验之后,围绕放射性物质那一圈怪异光环的颜色。
再比如群青(Ultramarine),是自5世纪以来持续多年非常昂贵的天然色彩,来自天青石,16世纪时候德国大画家丢勒去买它,据说价格是其它颜料的100多倍。
在《艺术风格启示录》系列里,我谈过著名的克莱因蓝(Klein Blue),其实就属于伊夫·克莱因(Yves Klein)跟化学家研究了一年发明的特殊树脂助剂去混合群青而产生的。
(伊夫·克莱因和他的克莱因蓝)
(伊夫·克莱因和他的克莱因蓝)
Collect
除此之外,还有钴蓝(Cobalt)、靛蓝(Indigo)、菘蓝(Woad)、鸢尾蓝( Iris Blue)、青花蓝(Blue and White Porcelain)、邦迪蓝(Bondi Blue)及卡布里蓝 (Capri Blue)等等。
但上述蓝色不会在此展开,因为我要讲述的是另外三种,分别是埃及蓝(Egyptian blue)、普鲁士蓝(Prussian blue)跟蒂芙尼蓝(Tiffany Blue)。
1、埃及蓝
不知道为什么,古埃及人极度重视蓝色,他们的主神阿蒙拉(古埃及太阳神)老是被塑造成蓝皮肤或者蓝头发。
(古埃及人的蓝色神像雕塑)
(古埃及人的蓝色神像雕塑)
Collect
而且古埃及对神的塑造也被后世其它一些种族借鉴去塑造神的形象,比如药师佛(Medicine Buddha)跟湿婆(Siva),都经常有蓝色皮肤形象。
蓝色在古埃及人看来,据说具有驱邪逐恶,添丁发财,保出入平安等神奇魔力。
最初古埃及常用的蓝色来自绿松石蓝跟石青蓝,但前者产量太稀少,后者的开采难度则非常大,他们迫切需要研发出合适的平替。
于是大概在公元前2500年,古埃及人研发出了埃及蓝,这种颜料就是“硅酸钙铜”,原料是孔雀石、白垩或者石灰岩、沙子。
(古埃及壁画中的埃及爱跟硅酸钙铜)
(古埃及壁画中的埃及爱跟硅酸钙铜)
Collect
制作埃及蓝的原版工艺实际上已经失传,后来是通过文字记录跟后世的不断努力,复原了出来,但没有人保证配方跟手艺是完全正宗。
制作过程大致分三步:
首先是将前面提及的原料粉碎后放按比例混合在一起,然后开始煅烧至850度—1000度,至此可以获得硅酸钙晶体,最后将晶体冷却进行研磨,埃及蓝颜料就诞生了。
根据研磨程度不同,埃及蓝可以深如石青色,也可以淡如绿松石色,实在是完美的平替。
(古埃及浮雕中的埃及蓝)
(古埃及浮雕中的埃及蓝)
Collect
但也因此,关于埃及蓝的色值有很多不同版本,最常见的定义是 #1034A6,对应 RGB 值为 (16, 52, 166),CMYK值为 (90, 69, 0, 35)。
埃及蓝带给人的普遍感受是沉静,深邃跟神秘,如果了解其历史发展的朋友可能还会感受到神圣与崇高(这也是品牌故事的力量)。
在大家熟悉的品牌或者商品中,比较著名的埃及蓝应用有2024年上市的ipone16手机。
(ipone16手机)
(ipone16手机)
Collect
其中一款配色名为“湛海蓝”,色值其实跟埃及蓝是一致的,在不同光线下会呈现出深蓝到钴蓝(带绿光的蓝)的渐变效果,非常好看,其销量也非常不错。
除此之外,还有匡威(Converse)品牌2023年时候推出的一款埃及蓝色高帮鞋,型号为168288F,直接就命名为埃及蓝,以神秘融合潮流,是当时的热门单品。
(匡威的高帮鞋产品)
(匡威的高帮鞋产品)
Collect
2、普鲁士蓝
普鲁士蓝是一种颜色较深的冷色,被最广泛使用的标准色值是#003153、RGB值为(0, 49, 83)、 CMYK 值为 (100, 41, 0, 67)。
这种蓝色深邃沉稳,有忧郁的质感,毕加索著名的“蓝色时期”最钟爱的蓝色就是普鲁士蓝。
相关作品有《蜷缩的乞丐》(La Misereuse accroupie)、《老吉他手》(The Old Guitarist)跟《蓝色房间》(The Blue Room)等等。
(毕加索作品《老吉他手》)
(毕加索作品《老吉他手》)
Collect
普鲁士蓝的诞生源自18世纪初一次产品掺假事件。
话说1704年某天,柏林(当时属于普鲁士王国)的一位油漆工人在如常制作一种红色油漆,这个过程需要用到硫酸铁跟碳酸钾。
忽然碳酸钾不够了,他只能到附近不常光顾的商店补充,这下子就出了问题,当他将新买的碳酸钾加入制作中的油漆混合物里,油漆不但没变红色,而居然变成一种少见的深蓝色。
他气冲冲的回到商店讨要说法,几乎挨揍的店员不得不说出真相,原来是碳酸钾里掺了动物油脂。
所以混合过程中发生了这样的化学反应:油脂的有机物在高温中跟碳酸钾反应产生了亚铁氰化钾,亚铁氰化钾再跟硫酸铁结合,就生成了亚铁氰化铁,也就是普鲁士蓝了。
(普鲁士蓝颜料)
(普鲁士蓝颜料)
Collect
因此最初诞生的普鲁士蓝其实名为“柏林蓝”,后来因为普鲁士军队在18世纪末使用了这种颜色做制服,逐渐形成了普鲁士蓝这个名称。
普鲁士蓝诞生后成为了艺术家的“常客”,比如英国的威廉·贺加斯,日本的葛饰北斋,法国的莫奈及荷兰的梵高,都经常使用这种颜色。
(葛饰北斋著名的《神奈川冲浪里》就使用了普鲁士蓝)
(葛饰北斋著名的《神奈川冲浪里》就使用了普鲁士蓝)
Collect
除此之外,墙纸、墙漆跟纺织染料也有普鲁士蓝的身影。
普鲁士蓝在过去其实还有一种常见应用,就是“复写纸”,在手动记账年代,复写纸非常普遍,记得30年前家里开小卖部,收据本上一定组合了这种纸。
这种纸是由19世纪的英国化学家、天文学家及摄影师约翰·赫歇尔(John Herschel)发明。
(经典的复写纸)
(经典的复写纸)
Collect
而身处建筑领域的朋友也许会知道“晒图纸”,俗称“蓝图”,这种纸就利用了亚铁氰化铁(Fe₄[Fe (CN)₆]₃)的化学性质成象,其成分就是普鲁士蓝。
以至于后来很多人形容自己事业的理想规划时,都叫“实现我们的蓝图”。
3、蒂芙尼蓝
蒂芙尼(Tiffany)是来自美国的知名珠宝品牌,始创于1837年,2019年时候,被路易威登集团以约1140亿人民币收购。
蒂芙尼蓝(Tiffany Blue)就是蒂芙尼品牌的主色,是一种很像“知更鸟蛋”的浅蓝色,经常有人形容这是一种天空融合海洋的完美蓝色,广阔,纯净。
(知更鸟的蛋)
(知更鸟的蛋)
Collect
可以说蒂芙尼蓝是跟爱马仕橙、法拉利红齐名的成功品牌色,不夸张的说,不少人真的是通过蒂芙尼蓝才知道蒂芙尼品牌。
这种蓝色的标准色值是#81d8d0,RGB值为(129, 216, 208)、 CMYK 值为 ( 59, 16, 26, 0)。
(蒂芙尼蓝在品牌中的应用)
<br>
(蒂芙尼蓝在品牌中的应用)

Collect
最近,知名包装设计师潘虎发布了一款青岛啤酒的包装设计,用色非常大胆,其颜色跟蒂芙尼蓝挺相似,他们称作“迪恩斯蓝”,具体色值不明确。
(青岛啤酒的新包装设计)
(青岛啤酒的新包装设计)
Collect
据说灵感来自巴哈马迪恩斯蓝洞——世界上最清澈的水域之一,象征清新、纯净,而青岛啤酒公司也在今年2月份提交了“迪恩斯蓝”的商标注册申请。
我去年做了个咨询行业的设计,用色其实也接近蒂芙尼蓝,这就是先入为主的效果,也是品牌资产的力量,以后大凡有相近色设计的成功,都会暗中为蒂芙尼做一次免费宣传。
(我们的设计客案)
(我们的设计客案)
Collect
1837年时候,成立之初的蒂芙尼其实是个文具店,主营文具跟一些小商品,那时候还不存在蒂芙尼蓝。
到了1845年,蒂芙尼将经营范围拓展到银器领域,而美国开始流行邮购,蒂芙尼也决定做一本邮购目录,然后在选择主色上犯了难。
(19世纪末时候的蒂芙尼门店)
(19世纪末时候的蒂芙尼门店)
Collect
创始人查尔斯・蒂芙尼(Charles Lewis Tiffany)不想跟其他同行一样使用泛滥的红与金色,对比浓烈奢华, 他更希望自己的品牌主色能清新跟独特。
沿着这样的关键词思考,最后他就使用了一种柔和、纯洁、靠近浅绿色的蓝做了邮购目录的封面色,这种蓝就是后来的蒂芙尼蓝。
这种清新独特的色彩确实在一众品牌中达到鹤立鸡群的效果,在吸引消费者目光的层面得以让蒂芙尼脱颖而出。
后来随着蒂芙尼业务发展,蒂芙尼蓝也在很多顾客心中留下印象,进入20世纪后,蒂芙尼蓝也逐渐被蒂芙尼品牌的塑造为核心视觉元素。
CMF色彩干货 | 深度解读蓝色
Collect
蒂芙尼蓝在产品中的应用)
比如1906年开始,蒂芙尼开始在其广告中大量使用这种蓝色,到了1940年蒂芙尼在纽约第五大道开设旗舰店,店面装饰和橱窗设计蒂芙尼蓝也成为了主要的色彩基调。
如此这般,后来还在产品设计、包装设计、相关物料设计中不断强化了这种蓝色跟蒂芙尼品牌的绑定,最后成为了一种全球公认的品牌专属色。
(独特又华贵的蒂芙尼蓝)
(独特又华贵的蒂芙尼蓝)
Collect
此处的启发是,调制独特色彩只是塑造成功品牌色的第一步,作为品牌资产元素,长期坚持不懈的持续投入与积累才可能成就经典。
所以不管是否承认,蒂芙尼蓝都可能是蒂芙尼最具价值的品牌资产。
三、艺术里的蓝
从现有资料看,蓝色是第一种人工合成的颜色,单纯这点就注定了它与众不同,这也是前面说蓝色能跟科技感联系起来的另一个原因。
在艺术领域,以蓝色为主调创作的作品数不胜数,宽泛点看,时代久远一点的有“埃及亡灵书”,随后有中世纪哥特教堂的花窗,再到后来各种宗教画里的圣母。
(哥特式教堂里的花窗)
(哥特式教堂里的花窗)
Collect
要宽泛去看是因为以上例举的例子在当时而言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艺术创作,而是带有功能性,象征性或者装饰性的物件。
在当代语境里,过去一切存在过,如今能挖出来的物品似乎都可以冠以艺术品的名头,这是一件奇怪又合理的事情,耐人寻味。
谈到古埃及,我想到那个诞生于公元前约1961 年— 1878 年的著名小雕塑“蓝河马”(Standing Hippopotamus)。
(古埃及的蓝河马侧面)
(古埃及的蓝河马侧面)
Collect
这是一个古埃及中王国时期的墓葬陪葬品,尺寸大小为20*7.5*11.2cm,材质是釉陶。
第一次看到天蓝色应用于河马这种危险而具有破化力的动物身上时会感觉诧异,随后又感受到一种超自然主义的神秘,尤其是当你注视着河马那个庄重神态时。
但这种配色也调和了人对河马固有印象中的凶猛,假设你全然不清楚历史,有人忽然跟你介绍这是泡泡马特新推出的玩具ip,你也许会相信,而且还觉得挺“凶萌”的。
(古埃及的蓝河马背面)
(古埃及的蓝河马背面)
Collect
根据研究,这个物件安放在墓室中,是期望对墓主人起到庇佑作用,所以河马身上还有沼泽植物跟莲花一类图案,在古埃及文化里,太阳最初是从莲花里升起来的。
这方面假设再多说,自己都感觉像编的了。
至于谈到圣母,也是过去蓝色应用于艺术创作的经典个案,自12世纪开始,圣母的披风大部分都是蓝色,而且通常使用群青这种颜料。
(中世纪绘画中的圣母)
(中世纪绘画中的圣母)
Collect
因为这是当时最稀有,最宝贵的颜料,它可以强化圣母的地位跟神性,画作赞助商跟艺术家签订合约的时候都会明确要求圣母玛丽亚的斗篷必须用群青。
所以哪怕你是拉斐尔,甲方都同样可以拿捏你。
比如拉斐尔一张创作于16世纪初,名为《阿尔巴圣母》(The Alba Madonna)的画作,里面的蓝色披风就让人感受到,这客户可不小。
(拉斐尔的作品《阿尔巴圣母》)
(拉斐尔的作品《阿尔巴圣母》)
Collect
我看过最夸张的是一张创作于14世纪末,名为《威尔顿双联画》(The Wilton Diptych)的画,里面除了小baby之外,圣母跟11位天使的衣服全部都是蓝色。
(《威尔顿双联画》右联)
(《威尔顿双联画》右联)
Collect
这样的作品自然一股财力雄厚的味道,后来才了解到原来赞助商乃是英国国王查理二世。
至于现当代以蓝色为主调的艺术创作,我除了会想到蓝色时期的毕加索,还有后印象派中的梵高,跟以抽象主义著名的康定斯基的一些早期创作。
但上述几位艺术家在我过去的各种系列中谈得比较多,本次想绕开一下,跟大家谈一位表现主义风格的画家,因为他最著名的作品就是一系列蓝色的马。
此人就是19世纪末活跃于德国的弗兰茨·马克(Franz Marc),跟康定斯基是好友,两人一起创建了著名的艺术组织“青骑士”(Der Blaue Reiter)。
(弗兰茨·马克)
(弗兰茨·马克)
Collect
他跟康定斯基都对颜色有极为深入的研究,比如康定斯基宣称三原色跟三种几何图形有通用的对应关系,蓝色对应圆形,黄色对应三角形,红色则对应正方形。
马克抽象一些,他的三原色理论认为蓝色是男性品质,是精神性的,黄色是女性品质,是愉悦感性的,红色则代表了物质品质。
他专注于画动物,尤其是马,他笔下的马都是明亮的蓝色,不难看出马这种动物在马克眼中是阳刚进取的,是精神性的,也有一些学者认为,马克的蓝马还代表了纯洁与美丽。
(马克画的马)
(马克画的马)
Collect
在中国文化里,马也是阳刚进取的象征,代表主动力,《易经》里乾卦的象征动物就是马,所谓乾为马,坤为牛。
《易经》的《大象传》里有著名的一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就是将马的生物特性跟天体运行的刚健建立了形象的哲学关联。
马克以马为主题的画作很多,其中最知名的就叫“大蓝马”(Large Blue Horses)。
(马克作品《大蓝马》)
(马克作品《大蓝马》)
Collect
四、设计中的蓝
在蓝色篇里我其实蛮想谈谈中国青花瓷,无论放在艺术还是设计分类,但做了一些研究后觉得这样安排太委屈,还是日后放在《中国设计史》系列中独立成篇的去谈。
(拍出了2.3亿天价的鬼谷下山元青花)
(拍出了2.3亿天价的鬼谷下山元青花)
Collect
关于设计中的蓝色经典我首先想到的是品牌设计,比如众多科技跟互联网品牌的vis系统。
海外的诸如IBM、Facebook、Twitter,国内则是腾讯、支付宝跟vivo等等。
(知名的蓝色品牌)
(知名的蓝色品牌)
Collect
其次则是经典的百事可乐包装,相信假设要大家选出心目中的经典蓝色设计,除了我这类有职业惯性的设计师,大部分朋友想到的都会是百事可乐。
跟有麦当劳的地方就有肯德基一样,有可口可乐的地方通常也有有百事可乐。
这两个品牌都历史久远,但可口可乐更早一些,始创于1886年,百事可乐则始创于1898年,发源地都在美国。
关于两者的发展史大家问问ai就可以了解,这里也不详述,重点回到色彩问题。
可口可乐品牌属于一开始就确立了红色为品牌主调,而且持续沿用到今天。
(可口可乐logo的历史演变)
(可口可乐logo的历史演变)
Collect
其中有件趣事我过去在《平面设计史》系列谈过:就是1931年时候,可口可乐邀请设计师哈敦·桑德布罗姆(Hadon Sandbrom)结合品牌色为圣诞老人设计了新形象。
从此圣诞来人甚至圣诞节都跟可口可乐关联起来。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圣诞老人的形象都是绿色,但哈敦设计的红白版本圣诞老人实在是生动出色,随着可口可乐的营销活动铺开,大家逐渐都认可了圣诞老人就应该是红色。
(原版圣诞老人与可口可乐版圣诞老人)
(原版圣诞老人与可口可乐版圣诞老人)
Collect
所以这是一场非常精彩而且成功的艺术创作营销活动。
当时百事可乐品牌也已经成立了多年,但发展不太顺利,曾经两次濒临破产(1922年跟1931年),当时试图出售给可口可乐但都遭到了拒绝。
因此很长一段时间里,百事可乐都是可口可乐品牌的市场追随者,从百事可乐的logo演变也可以看出。
很长一段时间里,百事可乐无论标志的形态设计还是主色调都在跟随可口可乐。
(百事可乐logo的历史演变)
(百事可乐logo的历史演变)
Collect
直到1950年代开始,百事可乐才提出跟可口可乐形成视觉区隔的策略,开始以红白蓝这样的美国国旗配色作为品牌主色。
真正完全以蓝色为色彩核心要去到1996年,那一年百事提出了“蓝色计划”,是彻底针对可口可乐进行的视觉化攻势,因为红蓝是补色关系,如同硬币的两面。
这样的计划最初被内部质疑,公司高层担忧策略过于激进,会削弱品牌多年以来建立的辨识度(红白蓝),但后来市场数据彻底证明了其有效性。
这方面的变化我们可以从百事可乐的包装设计演变历史在看到。
(百事可乐的包装设计演变)
(百事可乐的包装设计演变)
Collect
(可口可乐的包装设计则是稳定的红色)
(可口可乐的包装设计则是稳定的红色)
Collect
从此,百事可乐就在蓝色设计方向上一路狂奔,完全占领了可乐市场的蓝色心智,如今百事可乐还在不断开发蓝色设计的各种可能性。
(百事可乐炫酷时尚的蓝色包装设计)
(百事可乐炫酷时尚的蓝色包装设计)
Collect
比如近几年,百事可乐又进行了视觉升级,除了logo做出调整,其蓝色也变得更加深邃,被大众称作“电蓝色”。
(百事可乐新包装系列)
(百事可乐新包装系列)
Collect
免责声明/Disclaimer ① 素材来源 | 设计史太浓,作者 | 远麦刘斌,已获授权;② 版权归原创作者及其公司所有
0
Report
|
收藏
Share
相关推荐
评论
in to comment
Add emoji
喜欢TA的作品吗?喜欢就快来夸夸TA吧!
推荐素材
You may like
双座丨品牌视觉设计
Homepage recommendation
Penny妹妹抽象表情包
Homepage recommendation
相关收藏夹
品牌vi完整思路and呈现方式
品牌vi完整思路and呈现方式
品牌vi完整思路and呈现方式
品牌vi完整思路and呈现方式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视觉包装设计
视觉包装设计
视觉包装设计
视觉包装设计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拟人化
拟人化
拟人化
拟人化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国潮&国风
国潮&国风
国潮&国风
国潮&国风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作品集】优秀作品鉴
【作品集】优秀作品鉴
【作品集】优秀作品鉴
【作品集】优秀作品鉴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白酒包装 酒产品
白酒包装 酒产品
白酒包装 酒产品
白酒包装 酒产品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大家都在看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