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工匠--何福礼
何福礼,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竹工艺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竹编”(东阳竹编)的代表性传承人。
何福礼,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竹工艺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竹编”(东阳竹编)的代表性传承人,是目前创作立体竹编作品最多的竹编艺术家之一。
出生于浙江义乌,14岁为谋生进入东阳竹编厂学艺的何福礼,长期在竹艺编织第一线摸爬滚打,数十年磨一剑,从一个小篾匠成长为一代竹工艺大师。
何福礼从艺58年来,孜孜追求竹编艺术事业的发展,编织出无数佳作,他的作品被多家博物馆和国内外知名人士收藏,并多次走出国门,走向国际。
国家博物馆藏《竹丝白鹤鼎》
1997 年制作,作品编织精细,可分上下六层,采用双菱、菊花、穿藤、贴片等多种编法。
1999 年,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暨中国优秀工艺美术作品评选 金奖。
2002 年,中国工艺美术“2002华艺杯” 银奖
浙江省博物馆藏 《八仙竹丝花篮》
2003 年制作,八仙竹丝花篮是东阳竹编中融实用与观赏为一体的经典之作。篮身由八角向圆形自然转换,分上下四层,每一层分别呈现篮、盘、碗、盒的形状,层层相套,过渡自然。
何福礼的荣誉从不限于此,由他创作的《咏鹅图》《哪吒闹海》《竹丝白鹤鼎》《大象》和《八仙竹丝花篮》等精品分别获得了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世纪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首届(杭州)国际民间手工艺品博览会、西博会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等国家级金奖。
2005年年初,东阳竹编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何福礼带着弟子进入故宫倦勤斋,开始了修缮。
何福礼不仅完美地恢复了濒临失传的竹丝镶嵌和竹黄雕刻等技艺,还独创了桂圆穿孔花、紫藤花、彩色渲染编织法和乱编法等竹编新技法,将中国竹编工艺再一次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竹编是种古老的艺术,流传至今,早有着数百种编制技法,往细了说,起码有千余种。”
作为东阳竹编界掌握技法最为全面的老艺人,何福礼说:“我是竹编传承人,老祖宗的东西传给我,我再传给下代,下代再传给下代,这样才叫作传承人。”
他也和其他竹编匠人一样倾注全部心血与工艺,同心协力,继续将 “非遗” 发扬光大的梦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