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笔意入画卷,取君子之气度

厦门/设计爱好者/2年前/68浏览
以笔意入画卷,取君子之气度

以笔意入画卷,这一期一起看看中国古代画家的墨竹之作

墨竹,是我国绘画中最常见的题材。竹在传统文化中,始终是一个被歌咏不尽的艺术主题。它在中国画中具有多重、多层的象征意味:它伟岸高拔、清尚坚韧、虚心自持,故为历代文人墨客所钟爱。让我们一起欣赏这些文人笔下的竹之美。

明 夏昶 清风劲节图 上海博物馆藏

明代的夏昶(1388—1470年),善画墨竹,以法度谨严的楷书笔意入画,气态安闲,韵度翩翩,别具一种雅俗共赏的艺术魅力。

他的墨竹“时称天下第一”并传播海外,“绢素一出,能令朝鲜、日本、暹罗海外诸国悬金争购”,有“夏卿一个竹,西凉十锭金”之谣。

明 夏昶 风竹图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明 夏昶 墨竹图 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自题:“迎风。东吴夏昶笔。”有吴郡僧启、云间钱博等三家题诗。

此图绘竹叶纷披、临风摇曳之景。图中翠竹起笔收笔以楷法运之,既使得笔墨厚重,又得潇洒清润之姿。竹叶的安排错落有致,落墨即成,不见复笔,并以墨色浓淡分出前后,层次分明。竹节用笔劲利遒健,竿瘦而叶肥。笔势变化多端,挺劲潇洒。布局新颖,气息清新。片片竹叶于风中摇曳,风情万种,充分体现出“迎风”之意韵。

明 夏昶 夏玉秋声图 上海博物馆藏

《戞玉秋声图》写一叶细竹在萧瑟秋风中摇曳舞动的姿态,配上一方峻赠的湖石,构成动与静的平衡布局。墨竹用笔,参人书法笔意,竹叶犹如草书,点划纷披,以浓淡虚实相生的墨色,表现出阴阳相背和前后参差的空间感。

元 吴镇 墨竹谱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这些伟大的竹境艺术画作又是如何画成的呢?我们不妨看看古人对此是如何阐述的。

画墨竹,先立竿。使中锋,如写篆。中间提,两头按。节节出,断中连。两节处,留节眼。中渐长,根梢短。只弯节,不弯竿。逆锋上,势冲天。两竹立,分浓淡。三竿竹,交擦安。勿对节,莫排竿。忌均长,忌匀短。间粗细,不成竿。似鼓架,最难看。

竿立定,墨半干。以隶法,把节点。醮浓墨,写弧线。两头重,当中弯。勿太直,直则板。勿太弯,弯则软。忌节大,似套环。忌节小,似勒线。

点完节,把枝添。似草书,势连绵。行笔疾,运笔端。中锋枝,劲且圆。拖笔枝,更挺健。墨色润,不宜干。比竿浓,比叶淡。叶着枝,枝着竿。叶少仰,叶多弯。老枝瘦,新枝圆。内画出,名併跳,枝梢尖。外画入,叫垛叠,枝梢圆。

墨竹叶,最为难。墨宜饱,勿滞粘。近者浓,远则淡。运指力,腕臂悬。下笔快,莫迟缓。起笔圆,收笔尖。用力处,叶中间。用中锋,叶浑厚。用侧锋,叶劲险。忌柳长,忌桃短。一叶仰,如弯月。二叶仰,鱼尾般。三叶仰,如飞雁。相交错,成一片。画偃叶,三笔个。四笔分,五笔破。疏不空,密不乱。两片叶,勿并联。三四叶,忌井川。多种竹,四时观。

画风竹,贵势动。微风吹,凉意生。竿轻摇,枝叶动。狂来风,叶翻舞。枝竿倾,叶枝拢。枝叶间,似有声。动不乱,层次清。

凡画竹,多为晴。画偃叶,要生动。竿明朗,叶清净。画仰叶,意向上。笔半干,墨半浓。枝竿直,叶舒挺。结顶处,大叶封。

雨中竹,别有趣。枝竿斜,叶低垂。饱醮墨,多醮水。淋漓处,见雄厚。大雨注,风必随。竿交互,叶乱飞。

雪中竹,姿态寒。将熟宣,揉作团。成折皱,再铺展。墨要浓,笔要干。叶下压,空顶端。大竿斜,空上边。枝叶破,竿不全。以淡墨,染空间。雪空出,白团团。雪正飞,将粉弹。

0
Report
|
收藏
Share
相关推荐
评论
in to comment
Add emoji
喜欢TA的作品吗?喜欢就快来夸夸TA吧!
推荐素材
You may like
相关收藏夹
国潮&国风
国潮&国风
国潮&国风
国潮&国风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人像
人像
人像
人像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TRADITIONAL CN S
TRADITIONAL CN S
TRADITIONAL CN S
TRADITIONAL CN S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中国风元素插画
中国风元素插画
中国风元素插画
中国风元素插画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拟人化
拟人化
拟人化
拟人化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字体
字体
字体
字体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大家都在看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