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师如何洞察业务?

北京/UX设计师/3年前/183浏览
设计师如何洞察业务?

这位设计师,我看你骨骼清奇。这本《与业务battle之必胜指南》就赠予你了。

在实际的设计工作中,我们最先面对的可能不是用户,而是“业务方”。设计师和业务方既是协同作战的战友,有时也是针锋相对、各自主张的“辩手”。究其原因,是因为在产品研发与运营的系统中,两者利益方的利益不一致,有时候甚至是冲突的。那么站在设计师的角度,为了更好地践行用户体验,必须了解业务,甚至洞察业务的问题。强化设计对于业务的价值、建立业务方对于设计师的信任。


那么要做到以上两点,我们需要做什么?


设计在公司等组织的存在情况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成立专门的设计部门,支持各条产品线;第二种是将设计作为产品团队的一部分。但不管哪种情况,当设计师受命支持某个业务时,在不了解业务的情况下,设计师很容易、也很自然地被业务方当成“资源”。而要避免这种情况,设计师必须主动了解业务。


01

了解业务所处行业


了解业务,第一步是了解业务的所处行业,各位可以回想一下刚入职,或者接到新的产品线的时候,是不是leader都会让你先写一份对于业务的研究报告,强化你对业务的认知。这种做法其实是正确的,但关键就在于,怎么做研究报告,能够最快时间,对业务有全面且较为深刻的理解;让业务方建立对设计师的初步认同。


这里可以给大家提供一种研究方法,一共分为五步。



1. 确定研究框架


通常来讲,对于行业的研究框架一般包含:

定义、整体发展状况、竞争格局、宏观以及微观环境、产业链、商业模式、投融资等。具体信息可以查看以下图片。



当然,这只是较为通用的行业调研,实践中要根据自己研究报告的目标选择几个核心内容即可。


2.针对性搜索信息


确定好研究的框架之后,就需要针对框架内每个问题进行检索。具体的检索方式主要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


首先是检索渠道的“由浅入深”。与学术研究不同,这里并不推荐大家面对一个相对陌生的业务,直接去专业的政府网站、投行报告或者知网等检索,而是首先去知乎,微信公众号等了解相对浅显的内容,留意频繁被提起的话题,一些行业内特有关键词等,培养对于行业的“感觉”。以这种感觉为指导,再深入去专业机构检索信息,能够在检索过程中更有目的性,也更有自己的思考。


然后是检索内容的“由浅入深”。在进行具体检索的过程中,针对每一个研究内容,首先可以检索一些普遍的关键词,比如行业名称,通用性的指标(市场规模,商业模式等)。然后通过检索到的信息,得出更多,更加具体的关键词(通常10~20个),再进一步进行检索,这样所得到的内容便会更加深入,更加具体。


另外,需要设定“停止规则”。我们在进行调研检索的时候,经常会陷入不自信的状态,“我真的完全了解了吗?”、“我漏掉了什么吗?”,这会极大降低效率。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这里为大家提供一种方法。在针对每个关键词进行检索的时候,只查看前10页的内容;如果当每个核心问题有2~3篇看似非常相关的资料覆盖时,则停止对该问题继续检索。另外,如果检索所有提出的关键词后,依然很难回答某个研究问题,那么不用纠结,先行跳过,等待时间充裕再进行研究。


3.梳理信息


信息收集完毕后,需要进行梳理。


首先需要进行命名。信息的载体可能是文章,视频甚至音频。在这个阶段,不需要对信息载体进行摘取或者分析,只标注日期,来源渠道以及所属的研究问题。因为在归纳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偏差,需要重新检索,所以,保存完整信息是很重要的。另外,需要统一文件以及文件夹的命名,方便查找。


然后需要进行分类。信息一般可以分为四类:事实类、概念类、关系类以及规则类事实类是阐述事实或者状况,比如该公司在什么时候获得了多少融资;概念类则是行业定义或者术语的解释;关系类则是阐述行业内不同角色之间的关系以及影响,比如政府制定了什么政策影响了企业的业务方向;规则类则是行业内的普适规则或者共同遵守的“潜规则”,比如行业内的商业模式等。


这个阶段需要对信息进行摘取。可以按照同一信息类别同一区域的方式,将摘取的信息片段整理到一份文档中,并标记信息来源(包括信息出处以及数据来源等)。


最后梳理框架。这个过程是最后一步,将分类得到的信息,调整顺序,对应到最初提到的研究框架中。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发现某些信息其实是应该属于最初定义的研究框架更深一层的内容,则可以在这个阶段,及时细化。


4.建立联系


信息梳理完毕后,需要建立信息内部、信息与信息之间的联系。因为孤立的信息只能称之为“碎片”,只有将“碎片”建立为拼图,才能形成系统性的认知。


前面我们已经将信息分为四类,其中,关系类与规则类本身就是一种联系,而事实类与概念类信息则需要进行多维度思考的转化,将其与其他信息建立联系。


首先是进行信息简化。这适用于所有类别的信息,将信息语句做结构拆解,只保留主谓宾、定状补。方便对信息进行理解。


然后是进行信息归类。对于商业而言,大多数行为的本质为,“一群人”将特定的“产品/服务”用一种特定的“方式”,卖给了“另一群人”。而对于事实类以及概念类的信息,我们可以参照上述文字,确定该信息是属于“产品/服务”、“方式”、“一群人”或是“另一群人”。


最后是进行建立关联。当我们将信息进行归类之后,就可以按照上段文字“本质”的描述,如果有缺失或者不明确的部分,则可以寻找其他信息与其建立联系。比如某个简化后的事实类信息为:2020年10月,K12在线教育月活用户达2.02亿。那么我们可以知道“2.02亿月活用户”是“另一群人”、“K12在线教育”是一种服务,在这里还缺少“一群人”以及“方式”,所以我们还需要明确:谁驱动了K12在线教育;用了什么方式开展了这个服务;又是什么方式达到这么多月活等信息。


建立信息关联的方式还有很多。除了“本质”之外,还包括推理、类比、对比等,这里只提供一种方式作为说明。


这里需要注意,所有得到的信息都围绕着最初设定的框架内容,整个流程就是一个不断地完善这个框架的过程(最开始的框架可能只有第一层级,经过信息检索分析后 ,可能就会有第二层级、第三层级等等)最终通过这个过程,来建立自己系统化的认知。


5.输出报告


报告是一种输出研究结论或者观点见解的工具,好的呈现方式,对于信息的传达非常重要。


在研究结论方面,可以借鉴分析模型(如SWOT分析模型、商业画布等)来输出,同时也可以检验自己的认知是否足够清晰。



而在观点见解方面,则可以结合研究结论,输出自己对于行业趋势的判断,尝试思考产品未来的发展策略。站在业务角度思考问题,与业务方进行沟通。



02 

了解业务相关角色

03 

了解业务典型竞品


对于业务的洞察是一个由宏观到微观的过程。篇幅受限,脑容量有限,在下篇推文中,再分享对于业务角色以及业务竞品的系统性分析过程。


如果觉得内容还不错的话,麻烦点赞,关注。有任何疑问或者建议的话,也欢迎评论。


如果想看到更多文章,欢迎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


6
Report
|
4
Share
相关推荐
ip形象设计+表情包
ip形象设计+表情包
ip形象设计+表情包
ip形象设计+表情包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Filmora V14 官网升级
Homepage recommendation
AI可视化动效设计合集
Homepage recommendation
内容含视频
淘宝618淘金仔|互动设计
Homepage recommendation
内容含视频
评论
in to comment
Add emoji
喜欢TA的作品吗?喜欢就快来夸夸TA吧!
推荐素材
You may like
相关收藏夹
ip形象设计+表情包
ip形象设计+表情包
ip形象设计+表情包
ip形象设计+表情包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企业展厅/文化墙 参考
企业展厅/文化墙 参考
企业展厅/文化墙 参考
企业展厅/文化墙 参考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小家电
小家电
小家电
小家电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IP形象及IP内容
IP形象及IP内容
IP形象及IP内容
IP形象及IP内容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IP形象——动物类
IP形象——动物类
IP形象——动物类
IP形象——动物类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文创
文创
文创
文创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大家都在看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