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也很内卷!带你探索如何在996福报和内卷中挣扎!
如果有选择,我不想加入福报和内卷
996福报、内卷的话题这两年都是很火热的话题,身在福报、内卷中的一员,也来参与分享一下我是如何在福报中挣扎的。

996福报开始的源头大家都知道,在福报之前,也有公司用打鸡血和画饼的方式鼓励加班,但并不多,而且不算很强制的那种。但在马总说996是福报后,推行996的公司越来越多,一些双休的公司,把双休变成了公司的福利去宣扬,这些公司会比较受求职者的欢迎,公司选择求职者的机会更多。
我是怎么知道的?
因为在福报前、后的面试中感受到的!

福报前,我从不会找单休的公司,看到大小周的公司都不想撩。福报后,看到单休的公司也会去撩,因为没多少可以挑了,这不只是福报原因,也与行业内卷有关。
在20年底,也做过1家996的公司,做4个月就倒了,现在还被欠薪,有几个新来的更惨,被996了1个月,工资都没拿到,还要倒贴996的路费和餐费。

之前看到一篇文章说马总的996没有问题,有的是不用996的工作,你可以选择去做,人家提拱996工作,也是给出了相应的工资的。你光看到996的辛苦,那你看到有多少人靠996逆袭。对于有进取心的人来说,996就是福报,一点问题都没有。
我深思了一下,996真的没问题?我们真的有得选择吗?

首先,我不会因为马总提出996是福报而否定马总整个人,马总所做出的贡献不是我这普通人所能企及的,也不否定有人说的996就是福报。我否定的是马总向全社会传达996福报的言论,否定我们有得选择这样的说法!
马总的福报在他公司宣扬我觉得完全没问题,毕竟在他公司的福利待遇,10亿人都想去996都没机会,包括我,我能做到退休、能做到马总公司倒闭,而且是不会划水的那种~
PS:马总公司的人事招聘看到请联系我去996!
马总唯一错的地方是向全社会传达996福报这种理念,让全社会拿着温饱、够交房租、看不到希望的人一起加入福报中,这才是问题。
别人举例电影院,如果有人站起来,后面的人会跟着站起来。不过在电影院站起来,肯定会被后面的锤下去,不会出现一起站起来的现象。但场景换在社会上就不一样了,第一个站起来的人就像马总,那些跟着站起来的人就像公司老板,不敢锤站起来的人就像打工人,作为打工人肯定不敢锤自己的老板,但利益又被侵占了,那只能去围着锤第一个站起来的人。因为马总影响力巨大,又说出了996福报的言论,虽然不是第一个站起来的人,但也被当成第一个站起来的人,被大家锤。但锤完也只是泄泄气,还是得低下头,回归到自己老板的身后。虽然大家都在骂996福报,但也无法改变996盛行的风气,原因是你不做,别人会替代你,就这么简单。

那996对于企业是不是只有利而无害呢?其实也并不是,上家倒闭的公司虽然是996,但是并没有每个人都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因为有人会通过划水或延缓进度去反996。
而我并没有划水或延缓进度去反996,这是为什么呢?
这就引出我对于996的个人观点:只要满足我的条件,我不反对996!
当时就靠着这点,支撑着我在996中坚持下去。因为古语有云:食君之禄,担君之忧。既然得到自己想要的,也能认同公司的发展需要,还去反它,那不就是成了食碗面,反碗底的人吗?这样感觉就不道德,同是一条船的人,船翻了对个人也没有好处,这就是支撑我坚持下去的动力。

但996对人的精神消耗还是挺大的,因为第二天上班的精神会有所迟缓,影响工作效率和状态,这是本人真实感受。
顺便提一下作为一个社畜,遇到让我感到暖心的事。我曾经在联通的子公司工作过,也经常加班到8点。以前加班,在回家的路上都是饥肠辘辘的,在联通工作时,有一天回家的路上没感觉到饥肠辘辘,突然心底涌上一股暖流,感叹到:能被投喂,也是一件幸福的事,加班也值得!不过这晚餐不是免费的,也要自己掏钱的,只是可以随心点,然后有人从公司饭堂送来,随心吃。有些公司加班到7、8点也会提拱免费外卖餐,我就算加班也极少吃,可能就是因为别人所说的:就为了那么一顿免费的晚餐而加班?这也太贱了吧!
唉,真是跪久了,这点破事都拿来说,真贱呐~

应对996的方法其实并不是划水,工作不就是为了换来更大的成就和价值吗,这种互相伤害的做法并不会给双方带来很好的结果,我个人的建议有以下两点:
1、对于个人,不断提升自己能力,保证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给自己一个精神支柱;
2、对于公司,要有清晰的执行方法,让员工通过这些方法提升效率和质量,不是只看表面有没有996。项目比较忙,可以加加班,不那么忙可以缓和一下,不要让公司怨气过重。
996的同时,内卷紧跟出现,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各自的发展,成为当今的舆论漩涡。内卷在设计行业也不例外,蛋糕就这么大,吃的人多了,得到就会变少。
我是怎么知道的?
还是从面试中感受到的!

年年都有毕业生加入,同时参加培训班出来的人也越来越多,面试过培训班出来的人,单看作品,做的东西都有模有样的,并不比全日制本科生差,本科生基础可能会扎实一点。这样会让人觉得不管是毕业生还是培训出来的人,能帮到公司做事就可以,要求也不算高,对于一些公司而言,这样的性价比是最好的。对于这些人而言,只要能入行,且努力就不怕没成长,我也是这么过来的,所以蛋糕越来越少。
还有就是个人的找工作面试经历:
从14、15年单设计类的面试平均每天都有两场,到20年的一个星期几乎没有面试的情况!
从14、15年一个星期最多有3个offer,到20年不知道哪一天才等到offer的情况!
从14、15年单设计类并在15K左右的招聘信息翻到手软,到20年只有3页,到第二天说不定就没得翻了!

看看以下2020年招聘网的个人竞争力分析图,第一张是有邀请我面试的公司,第二张是我在头部公司的竞争力分析图:


从职位竞争的人数上看,至少上百人,最多600+人竞争,这数据就可以看出一些问题:
1、设计也是很卷的行业,这也是导致职位变少,待遇下降的其中原因;
2、后面有几百个人排着队来准备替代你,从而产生压迫感,让你去努力;
3、这也是让公司们推行996的底气;
第一张有面试的图:综合竞争力都是极好,排名都在竞争者的前几位。这是从工作经验、职位匹配度、学历、沟通情况4个维度去综合评判。虽然不能完全评判个人能力,但也可以从中知道个人在求职者中的大概数据在哪。
沟通情况:通过平台的邀请面试,该值就越高,该值是由招聘者主观判断的,是主观性的值(我有两个是微信和电话邀约面试的 );
简历匹配度:这个的评判标准可能有职位名称、工作地点,职位类型、经验要求、学历、薪资范围、行业,个人简历与招聘信息两者的匹配,该值是系统判断的,是客观性的值;
学历:大专、本科、硕士、博士,该值是系统判断的,是客观性的值;
工作验验:应届生、1年以内、1-3年、3-5年、5-10年、10年以上,该值需要时间的积累,也是属于系统判断,是客观性的值;
第二张头部公司的图:综合竞争力就下降了一些,下降的大部分原因是沟通情况,几乎没有沟通,其他3个维度的值还能保持。从数据上看,想要进入大公司,简历要足够优秀,才能在简历筛选中脱颖而出,这数据也可以作为想竞争大公司岗位的一个参考吧。
从数据上看,也作为内卷中人,总结以下三点应对内卷:
1、如果想要持续在其中一起内卷,做个卷上人,提升客观性的值是其中一种选择。比如学历提高到硕士,你大概可以超越90%以上的人。
2、如果不想加入内卷,不追求金钱、地位、权力作为人生存在的价值,可以选择躺平。但是以现在的社会风气,不容易做到。就算是躺平,也无法完全脱离金钱,因为需要有金钱来支撑你,你只是在内卷的最底层,会感受不到内卷的影响而已,但你还是在为内卷贡献了小部分力量。
曾经看到一条评论挺好笑的,说:“整天鼓吹躺平,最后发现只有自己一个人在躺平!”
3、如果你不是定位在一个领域上做到顶尖,可以从本职中延伸其他相近的行业,做个斜杠青年,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比如本职是艺术类的,可以参加艺术教师培训和职称评定,杠一下教师这个行业。
普通人无法一时改变996、内卷、高房价的社会情况,我们可能没更多选择的机会,那只能一边调整心态去适应,一边以个人微薄的力量影响它,比如自己可以奋斗,但不要做个奋斗逼。还有就是给文章点个赞,让更多人看到、去发声,说不定会喊醒在装睡的锅架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