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工作记:潮汐系列小程序
「工作记」系列是本人回顾、记录工作的文章集合,借此达到复盘的效果:复盘能有效帮助设计师沉淀经验,更立体地了解自己。
前言
在 2018 年间也接触了一些小程序的设计工作,根据与客户端之间的区别程度,我将它们分类成移植型、二次创新型和原创型三种。
移植型:在 iOS 已有原生界面,根据小程序的规范进行移植即可,大部分交互、UI 都与原生一致。案例有潮汐日历、潮汐呼吸、日课。
二次创新型:在原生基础上,进行一些创新设计。案例有潮汐睡眠。
原创型:完全创新的设计。案例有一只风扇、泡泡印象墙。

移植型案例:潮汐日历、潮汐呼吸、日课
潮汐日历是配合实体日历推出的一款小程序,在2017年推出市面。我接到任务时,需要为此款小程序添加「极简版」,也就是将潮汐的「日帖」移植到潮汐日历中。

潮汐呼吸则是在客户端功能完成不久后移植的。从设计层面看,只是在底部添加了Toolbar,但是前端哥哥却非常辛苦,因为需要写很多的动画(例如粒子)。

日课也是将原生的主页、探索进行移植。

二次创新型案例:潮汐睡眠
潮汐睡眠是基于「助眠」推出的小程序,集合了一些优选大自然声音,以卡片形式展现给用户。拿到的原型也是保真度较高,我主页负责主界面与播放器的UI设计。

根据声音的名称与所选的场景图,我需要绘制动态图标。由于使用GIF,形式上会受到比较大的限制,所以做了一些小的创意点,例如吃串串、风的抽象表达、雨滴落到伞上的抖动、小虫子抖出花粉等。

考虑到用户也会在白天使用睡眠产品,因此设有黑夜模式与白天模式。

原创型案例1:一只风扇
在逼近夏日之际,老板提出一个idea:试试从设计侧与开发侧出发,创作一些好玩的小程序吧。最后他决定了产品方向:推出一款「风扇」小程序。既能贴合潮汐的「白噪音」主题,又非常符合他的幽默精神。于是我开始了拟物设计的探索,找几年前流行的拟物设计风,跑去商场找实物风扇观看。

参考了一些较为日式的风扇产品后,设计了风扇的外形,并使用了轻拟物的手法进行绘制。最后绘制出按钮的两个状态,并制作风扇动画。

整个小程序最难的地方,是开发哥哥写风扇叶子的转动。当切换档数时,开发哥哥需要让扇叶的转动速度进行加速和减速,而非粗暴的速度切换。最后实现的效果非常流畅,开发哥哥赛高!最后再录制风扇的三档声音和按钮声,就完成啦。
原创型案例2:泡泡印象墙
此项目背景是为了探索「社交性」的可能性,是完全不同于以往「声音」方向的探索。弹幕加上树洞,便有了此款「泡泡印象墙」的诞生。颜色上使用了较为大胆(不同于潮汐一贯风格)的渐变配色,并配了两套主题颜色。对陌生人社交来说,最重要的是「破冰」,因此我也提出了增加快捷话语发布的交互。

总结
小程序的移植相对枯燥,但依然需要把每一个细节落实到位;二次创新型小程序,则可以添加一些设计的小创意;原创型小程序的自由度高,但是难度也更大。小程序的设计经历很有趣,加深了对前端知识的认识,也增进了和前端哥哥之间的友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