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学习曲线劝退用户!6个原则做好体验设计

Recommanded by editor
北京/设计爱好者/79天前/306浏览
别让学习曲线劝退用户!6个原则做好体验设计Recommanded by editor
哈喽,这里是设计夹,今天分享的是
「心智模型+学习曲线」
每当像人工智能、扩展现实(XR)、自动驾驶这类可能颠覆设计范式的新技术出现时,设计师总得琢磨怎么做出创新的用户界面。但在这个过程中,有两个关键概念不能忽略——
心智模型和学习曲线
,这些直接关系到用户能不能看懂、会不会使用这些新功能。
技术变得越来越“陌生”,可用户思考问题的方式,可能还倾向于沿用过去的习惯。那么在这个快节奏时代,设计师应该打造什么样的体验呢?今天就来聊聊如何结合心智模型和学习曲线来设计用户体验。
一、别高估用户!先搞懂心智模型和学习曲线
① 心智模型
所谓心智模型,就是用户理解某个功能时会用到的思维方式,核心是
“靠过去的经验判断”
别让学习曲线劝退用户!6个原则做好体验设计
Collect
举几个常见的例子你就懂了:
一想到客服中心,脑子里就会冒出“耳机”图标;想保存文档,第一反应就是找“磁盘”图标;想打电话,哪怕现在智能手机都普及了,还是会下意识找“座机”图标。
有意思的是,现在用“磁盘”图标的用户大部分都没见过真正的软盘,但这个图标一直没被淘汰,核心原因就是用户的心智模型没改变——大家已经默认“磁盘=保存”了。
别让学习曲线劝退用户!6个原则做好体验设计
Collect
所以说,新设计不能凭空创造,得顺着用户习惯延伸。典型的例子就是
“拟物化”设计,
它会把现实里的操作习惯、物理体验搬到数字界面上。
这种设计在服务行业特别好用,尤其是对两类用户:一类是习惯了现实操作、对数字产品没形成固定认知的人,比如老人和小孩;另一类是刚接触新服务,还没建立使用逻辑的人。
别让学习曲线劝退用户!6个原则做好体验设计
Collect
再具体说说:
对孩子来说:他们更熟悉童话故事、现实里的小游戏,要是用纯数字导航按钮,可能半天搞不懂。但换成拟物化插图就不一样了——比如点一下“大门”图标就能开始任务,再用地图直观显示任务进度,很快就能上手。
对普通用户来说:遇到不熟悉的应用时,长得像现实物品的按钮更容易理解。比如界面上的“相机”按钮做得跟真相机快门一样,用户不用学就知道“点这个能拍照”。
② 学习曲线
学习曲线衡量的是用户学习新界面、新体验的速度。
别让学习曲线劝退用户!6个原则做好体验设计
Collect
要是学习曲线太“陡”,就像图表里最底部的那条线,用户可能学半天都摸不着门道,哪怕新功能再厉害,他们也可能放弃使用。
所以理想的状态,是设计一条“平缓的学习曲线”,如图①那条。尤其是做所有人都能用的通用功能,一开始别搞太复杂,得让用户轻松入门。换句话说,设计时顺着用户的心智模型来,本质上就是在打造平缓的学习曲线。
二、顺着心智模型做设计,记住这6个原则
① 先搞清楚用户熟悉的体验,再找“连接点”
想给用户提供全新的体验?别急着推翻一切,而是先从他们熟悉的体验里找“连接点”。ChatGPT主界面的设计就是一个好例子。
别让学习曲线劝退用户!6个原则做好体验设计
Collect
ChatGPT的主界面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浏览器里的搜索栏,这就是抓住了用户的习惯——大家早就形成了“在空白搜索框里输问题,就能查看答案”的心智模型。ChatGPT只是在这个基础上延伸:你输的是对话,它给的是更具体的回复,用户不需要重新学习就能快速使用。
反过来想,如果ChatGPT一上来就是个满是按钮、图表的复杂页面,而不是现在这个简单的输入框,会怎么样?用户会觉得“这个产品太麻烦,学不会”,大概率会放弃使用。
别让学习曲线劝退用户!6个原则做好体验设计
Collect
还有个反面案例是“隔空手势”。这种没有触觉反馈的操作,哪怕现在扩展现实 (XR) 技术这么火,也很难普及。核心问题就是没有形成统一的心智模型:每个人对“空中划一下”的理解不一样,有的觉得是“返回”,有的觉得是“切换”。而且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相同手势,手势意义可能差很远,根本没法统一标准。
别让学习曲线劝退用户!6个原则做好体验设计
Collect
那什么样的交互更容易被接受?答案是“用户在现有产品里已经熟悉的操作”,比如捏合屏幕缩放图片、轻点一下相当于“确认”、左右滑动切换页面,这些操作不用教,用户拿到新设备自然就会用。
所以设计师要做的,不是在新范式里搞“彻底革新”,而是把用户现有的使用习惯自然延伸到新场景里,让他们一点点适应,慢慢学会新功能。
② 给出适应时间
与其一下子进行大改版,不如逐步优化,这样效果更好。另外,让用户自行选择“要不要体验新功能”,也能减少抵触情绪。
别让学习曲线劝退用户!6个原则做好体验设计
Collect
苹果iPad 的“台前调度”功能就是这种逐渐适应的典型案例。一开始iPad的定位是“用来看视频、看文档的内容消费设备”,不是用来办公的,所以没有高效的多任务功能。但用户对iPad的心智模型是“像手机一样的移动设备”,不是像电脑那样的生产力工具,要是直接给iPad加个跟电脑一样的多窗口界面,用户会觉得“这不是我熟悉的iPad 了”,肯定会有抵触感。
别让学习曲线劝退用户!6个原则做好体验设计
Collect
所以苹果的做法很聪明:保留iPad原来的操作逻辑,同时加了“台前调度”功能。如果用户想全屏用APP,还是跟以前一样,要是需要多窗口办公,再手动开启这个功能。没有强迫用户改变习惯,而是让他们自己掌控“要不要学新东西”,这样接受度会变得更高。
所以后面想推广隔空手势,也可以参考这个思路:先把手机/平板用户已经熟悉的手势 (比如滑动、轻点) 用到新场景里,等大家适应了,再一步步扩展建立新的手势规范。
③ 提供清晰反馈
还是拿ChatGPT举例。ChatGPT是“实时生成答案”,用户输入关键词后,结果需要等几秒钟才能出来。这时候要是没反馈,用户会怀疑:“我刚才点发送了吗?它是不是没收到?”。
别让学习曲线劝退用户!6个原则做好体验设计
Collect
所以ChatGPT在生成答案时,会提供大量的视觉反馈、动效反馈来提示“正生成中”,让用户知道“没出问题”。这种反馈很重要,能消除用户的不确定感。
别让学习曲线劝退用户!6个原则做好体验设计
Collect
苹果在这方面也做得很好。每次推出新的解锁方式 (比如按键解锁、滑动解锁),都会给出清晰的视觉反馈。尤其是取消Home键后还加了“触觉反馈”,滑动时手机会轻轻震动一下,就像以前按Home键的触感,用户能立刻知道 “解锁成功了”。
清晰的反馈能帮用户搞懂“新系统怎么用”,哪怕是第一次使用,也不会因为“不知道操作对不对”而放弃。
④ 按用户需求设计学习曲线
不是说一定要无条件顺着用户的心智模型,也不是所有功能都追求“越简单越好”。要是局限于老模式会做不到差异化,但完全不管用户习惯又会让学习曲线太陡。关键是找到平衡。
别让学习曲线劝退用户!6个原则做好体验设计
Collect
首先要明确设计的服务是“所有人都能用” (通用性),还是“针对特定人群” (特异性);然后看目标用户愿不愿意学、能不能学会。比如用户是“对新技术接受度高、有相关基础”的专家用户,比如设计从业者用的专业软件,那学习曲线可以稍微陡一点 (图②),不用过分简化功能;但如果是给老人用的健康APP,那必须优先做平缓的曲线 (图①),怎么简单怎么来。
简单说就是:先考虑服务的核心需求是易用还是高效,用户的学习能力,再决定学习曲线该怎么设计。
⑤ 深入用户研究
心智模型是用户根据自己的经验、学习慢慢形成的,并非固定不变。所以哪怕是用同一款产品,不同用户的心智模型也可能不一样,不仅是个人差异,不同国家、文化、年龄、性别的人,认知习惯也会差很多。
举个例子:同样是“点头”这个动作,大多数国家表示“同意”,但在保加利亚和希腊,点头反而表示“拒绝”。要是设计时没考虑到这种文化差异,很可能出问题。
别让学习曲线劝退用户!6个原则做好体验设计
Collect
所以必须做深入的用户研究:看看用户平时是怎么跟产品互动的,他们对“怎么用”有哪些固有认知,有没有什么普遍的习惯或误区。要是仅凭自己的假设做设计,很可能让产品“不好用”。
⑥ 站在用户角度设计
设计师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觉得“我懂的,用户也懂”。实际上,用户的心智模型和设计师可能差得很远——设计师在产品开发过程中会把功能逻辑、操作细节都摸透,形成一套复杂的认知。
但新用户刚接触产品时,对这些一无所知,可能连“点哪个按钮”都得犹豫半天。
别让学习曲线劝退用户!6个原则做好体验设计
Collect
怎么缩小这个差距?多参与用户测试、多跟用户聊一聊,看看他们实际用的时候会遇到什么问题,而不是闭门造车的想 “用户应该会这么用”。
最后
新技术≠好体验,关键是考虑用户需求和习惯。创新技术本身再好,要是用户用不明白的话作用也不大。技术越新,越要跟用户熟悉的概念挂钩,让他们觉得“这东西我能上手”。
而做到这一点,核心就是利用好心智模型,在用户习惯的基础上设计一条平缓的学习曲线,让他们慢慢适应。
最后,设计时不妨多问自己几个问题:
我设计的新界面,跟用户以前的体验有什么连接点?怎么帮用户轻松学会使用?什么样的反馈才有效?用户能快速掌握核心功能吗?
慢慢来比较快,如觉得有帮助,请点个
分享
给更多的朋友,谢谢!
3
阅读原文
|
Report
|
2
Share
相关推荐
评论
in to comment
Add emoji
喜欢TA的作品吗?喜欢就快来夸夸TA吧!
推荐素材
You may like
AI机器 AI Machines
Homepage recommendation
双座丨品牌视觉设计
Homepage recommendation
相关收藏夹
文章
文章
文章
文章
作品收藏夹
茶酒包装
茶酒包装
茶酒包装
茶酒包装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疯狂动物城同人作品
疯狂动物城同人作品
疯狂动物城同人作品
疯狂动物城同人作品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IP形象及IP内容
IP形象及IP内容
IP形象及IP内容
IP形象及IP内容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作品集
作品集
作品集
作品集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作品集
作品集
作品集
作品集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大家都在看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