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的价值,得用业务语言讲明白

杭州/UX设计师/284天前/113浏览
设计的价值,得用业务语言讲明白
5key
设计的价值,得用业务语言讲明白
Collect
每一个重要的项目里,设计师和工程师都不会缺席。设计师负责将业务的想法界面化,工程师负责将这些界面和功能工程化。
但几乎每一次项目中,设计师多少都会与产品经理、运营人员之间出现一些不同意见。有时候甚至会发展成争执,最终演变成“你觉得不行、我觉得可以”的局面,弄得大家都不太愉快。
问题出在哪?设计师和产品经理的逻辑难道就永远对不上吗?答案其实并不复杂。
我们工作的环境,是一个商业环境。而这个环境中,每个角色的目标与视角有着天然的差异。
运营人员和产品经理,
是企业对商业需求的具体化表达
他们的目标非常明确,拉新、转化、留存、盈利。
而设计师和工程师,尽管
同样为这些目标服务,却更倾向于用自己的专业视角看世界
。一个关注用户体验的美感与流畅,一个专注于技术实现的逻辑与效率。这种视角的差异就像在用两种不同的语言互相喊话。
设计师的“这交互更符合用户习惯”,和产品经理的“能不能提高点击转化率”,往往成了两种语言体系。
彼此不理解,谁也无法完全说服谁。
摩擦因此变得不可避免。
商业环境下,设计师的天然“劣势”
企业的核心始终是商业,而问题的本质最终也得用业务视角来解读。
对于以专业视角为主的设计师来说,这是一个天然的劣势
我们精通设计的语言,但在商业这套逻辑中,却很难用专业的话语去表达设计的价值。
为什么设计师很难在业务的“牌桌”上拥有发言权?因为
我们习惯把设计结果当成目标。而产品经理甚至是管理者更关注的是设计对商业目标的推动
换句话说,设计师工作的重点不是“设计得好不好看”,而是“设计是否为商业提供价值”,最终是不是能解决业务问题。
产品经理关心的是最终的商业数字:这次改版能提升多少转化率?这个页面的点击量有没有提高?这条用户路径是否更高效?
而设计师往往沉浸在自己的专业领域,视觉呈现、交互逻辑,甚至是一些设计师眼中的设计情怀。
但如果设计无法转化成商业结果,那么在业务视角里,
它可能就是“无效产出”。
这也是为什么,设计师可能在项目会上自信满满地展示了新设计,却被运营人员一句“这个流程复杂会不会降低转化率”击得无话可说。
设计师用体验的逻辑看待问题。但企业期待的是用增长和盈利的语言解答问题。
为什么设计师需要业务 Owner 精神?
我们常说,设计师需要具备“业务 Owner 精神”。这话听起来有点虚,很多人并不理解是什么意思?
它不是让我们只用专业去解决业务问题,而是跳出专业视角,把自己当成业务 Owner,站在业务视角重新定义问题,看待设计。
业务 Owner 的视角是什么?
如果设计师在乎的是“这个界面好不好看”。那
业务 Owner 关心的则是“这个功能能不能帮我留住更多用户?
如果设计师想着“这个交互是否符合最佳实践”。那
业务 Owner 关注的则是“这个流程是否能让用户更快完成操作?”
简单来说,业务 Owner 精神就是要求你把业务的成败当成自己的责任,而不是单纯完成一张图、一套交互逻辑就算了。
界面漂亮是一回事,但
业务跑不动,你也得真心地发愁
业务 Owner 精神不仅仅是调整视角的问题,还要求设计师在日常工作中主动去接触、理解业务的数据和问题。
这就意味着,无论是设计方案的产出还是业务会议的讨论,我们的身份都应该是业务的 Owner。我们需要用业务发展的视角看待一切问题,设计只是我们最擅长的一项技能而已。
所有这些,都是在帮助你跳脱“专业”的局限,把设计的价值与业务目标紧密结合。
当设计师转为产品 Owner 时会发生什么变化?
在做了十多年的设计后,我开始转向了产品工作,一晃也五年了。当你真正开始为一个业务的生死负责时,思考方式针对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每天我最关心的,不再是设计本身做得如何,而是更具体、更紧迫的问题:
  • 用户量怎么样?
  • 活跃度是否达标?
  • 商业收入能不能支撑下个月的运营?
设计的确重要,但它只是这整个体系中的一环。
当你每天需要考虑如何让产品活下去时,你才会真正的体会到,
设计不仅要服务于用户,更重要的是还得为商业目标负责
于是,我会要求团队里的设计师要用业务的视角来看设计。
如果一个设计对业务没有贡献,那它再精致也是失败的。
设计师需要从“设计好不好看”,走向“设计对业务有没有价值”。
这样的转变并不意味着抛弃专业,而是要求我们从专业的层面出发,为业务创造更大的价值。设计是帮助业务实现目标的工具,而不是业务的负担。
而首先,我们需要从真正的理解业务开始。
理解业务的第一步,数据和设计的语言转化
企业中,业务目标的语言是数据:转化率、收入、月活、日活... 这些指标是衡量成败的信号灯。
产品经理常说:“这个页面转化率太低了,能不能调整一下流程?”设计师回答:“调整流程会牺牲体验啊,用户可能觉得麻烦。”
表面看起来,这像是两个无解的问题,实际上,这恰恰是我们在职场工作中最大的劣势。
我们需要学会用商业语言和专业语言对话
设计师只有从数据中找到设计的依据,把自己的专业思考转化为商业逻辑,才能更好的与产品经理和运营人员进行同频的沟通。也才能够更加成熟的思考设计于商业的价值。
如何正确地理解数据,并让数据真正为设计所用?
关键在于为业务问题和设计方案之间建立清晰的关联。
首先要做的是
切换到业务数据的视角,了解问题的本质
,而不仅仅停留在表层的体验数据上。接着,还需要借助一套强有力的观察指标,帮助我们
建立设计与商业目标之间的连接
这不仅能论证设计的价值,也能让我们反思设计的必要性,确保每一个方案都在为业务增长服务。
在做设计中台产品的那个阶段里,有大量的时间在做汇报。我需要有一个能够同时面向于老板们和团队内的指标,来让大家对产品的有一个共性的直观感知。
所以我创建了一个观察指标,我将它称之为
功能价值指数(FVI)
在对 FVI 指标不断优化的过程中,我开始逐渐找到了一个商业与设计之间理解数据的平衡点。同时帮助团队更好地建立商业目标与设计之间的链路。
接下来,我将在本期文章的后半部分(付费)内容中,通过具体案例详细解析如何用 FVI 将设计与商业目标挂钩。
在付费文章中,你将看到:
  • 功能价值指数(FVI)详解,及其在数据中挖掘设计洞察的应用
  • 以 Spotify AI DJ 为例,解析 FVI 如何量化设计的业务价值
加入 OFF DESIGN,你将解锁本期文章的全文内容。
以及全年更新的不低于 100 篇的专栏文章。
📬 专栏:OFF DESIGN欢迎加入我的小报童专栏 – OFF DESIGN 使用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了解详细信息。
设计的价值,得用业务语言讲明白
Collect
5
阅读原文
|
Report
|
收藏
Share
相关推荐
评论
in to comment
Add emoji
喜欢TA的作品吗?喜欢就快来夸夸TA吧!
推荐素材
You may like
相关收藏夹
企业展厅
企业展厅
企业展厅
企业展厅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ip形象设计+表情包
ip形象设计+表情包
ip形象设计+表情包
ip形象设计+表情包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企业展厅/文化墙 参考
企业展厅/文化墙 参考
企业展厅/文化墙 参考
企业展厅/文化墙 参考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小家电
小家电
小家电
小家电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IP形象及IP内容
IP形象及IP内容
IP形象及IP内容
IP形象及IP内容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IP形象——动物类
IP形象——动物类
IP形象——动物类
IP形象——动物类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大家都在看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