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图看懂成为平面设计师要学哪些东西
人们学习设计最大的误区就是把设计当作了一项技能,……也许你学了多年,学的不过是个“假设计”!
如果你学设计的初心和动机只是为了谋个好差事,不建议你看以下内容了。
人们学习设计最大的误区就是把设计当作了一项技能,事实上设计远不是这个概念。认知这个事实本质,可能会动摇你最初学习设计的动机,以及你坚持继续做设计的信心。也许你学了多年,学的不过是个“假设计”!
设计不是单一方向的应用技术,而是综合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小白们在考虑问题时总是直线思维,希望学习一些专业知识并通过某种训练步骤,如升级打怪般,一步步掌握某项技能。这样的结果,就是大多数所谓平面设计师正批量沦为不断内卷的廉价“美工”。
为了让人看懂平面设计学习相对系统性的内容及相互间的关系,我不得不画了一张思维导图:
上图中每一项内容都有无限内涵及外延。篇幅所限,每个内容我只能列个标题。
我并非故弄玄虚,作为高等美院平面设计专业毕业,20多年实践经验的设计老司机,以上这些内容都是亲身体会。并且我深度了解它们每一项与设计之间的关系。
在大学美院四年我们学了哪些课程?
我们用两年时间学了图中基础训练和审美技能提升的内容。基本是各种艺术绘画和图案装饰基础练习。这并不包括我在考学之前学的两年(我是学了2年)素描和色彩水粉绘画。这些训练目的在于让你体会和掌握“形式美法则”。这其中细分类目很多,比如在国画课中,我们学了白描人物、工笔重彩、写意山水(外出写生)等课程;每一类课程都学2周到4周,之后基本不再重复。
在大学后两年,我们主要做的是各种模拟设计作业项目,是把形式美法则应用到各种具体特性的设计项目中的形式表现。
关于平面设计软件:
和现在大多数平面设计培训不同的是,我们在学校没有学任何电脑软件,因为当时没电脑。设计软件是我在毕业后第一年的几个月时间里,在公司边工作边自学掌握的。尽管当年还是全英文操作界面,没有人懂,也没有书籍和互联网。在软件学习上,我没有花过一分钱。
原则上说,平面设计软件并不属于平面设计学习系统内的内容。只不过软件是现在普及的操作工具。但会用软件不代表会设计,就像会用相机不等于会摄影,会用钢笔写字不等于会写作。
哪些学习内容是成为设计师的关键?
图中右半边的内容,我用了考学前的2年及大学的4年的时间练习,这些训练内容可以让你成为一名初级“美工”,但做出的“设计”是否能被认可或有价值不好说。就像现在回看当年刚毕业时做的被采用的设计,也已经“不能看”了。
图中左半边的内容,我用了大学到现在30年的时间学习,至今仍在持续。这部分内容没有系统的课程,也没有学校可以教你,所以人们没有把它当做设计学习的内容。而事实上,恰恰是这部分“艺术修养”和“内容创作”才是你能成为真正设计师的关键。
“设计的本质在设计以外”。设计师一定要明白自己关注的重点是什么。我的一位老师,国际设计大师,他的社交账号发的内容,大多都似乎跟设计没关系,而是包罗万象的社会内容及个人想法和感受。
何为艺术修养和内容创作?
“各类艺术都是相通的”。在你体会和掌握到一定的“形式美法则”后,就理解“审美”了:韵律、节奏、疏密、对比、统一……这类词汇适用于音乐、绘画、摄影、设计、建筑,也适用于文学、电影等一切艺术形式中。这些就是所谓“相通”的元素。但作品只有形式美是不够的,那只是形式表现上的美,而有力量和价值的设计更在于创作内容之美。
作为设计师,你要解决的绝对不止形式美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设计内容。设计内容不是客户给你的,而是你根据客户的客观需求,带有主观审美创造的。这也决定了你与客户之间的关系。客户是否为你的主观创作买单,取决于你的审美修养和内容合理性,这是设计的本质。
在其它一切优秀艺术作品中,不但有与设计相通的形式美,更有丰富的内容。所以要尽所能去接触、学习、体会和思考各类艺术作品。而艺术作品都来源于人本和生活,所以,关注人本、关注社会,才是一切内容创作和行为意识的源泉,也是设计的出发点和目的。这一切,够你用一生去体味和追求。
作为平面设计师,我们要掌握的远远不只是电脑软件、各种视觉元素的绘制、排版技巧。设计,是一种审美导向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通过这种修养和创造,我们可以在很多“职业岗位”发挥自己的价值。
平面设计值不值得学?怎样学?以后能有什么出路?值得深入去思考。
End
我是金钻子,资深设计师、摄影师,品牌策划人。欢迎关注。
相关阅读
那些做了多年“设计”的人真是设计师吗?其实大多数人不过是个“美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