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做了多年“设计”的人真是设计师吗?其实大多数人不过是个“美工”
我们做的“设计”价值到底有多大?对于一名设计师,应该是怎样的定义与要求?

知乎上有个问题:你是如何从设计学生完成到设计师的转变的?
从字面上看,这貌似一个学设计的人从学校进入社会工作的过程。但这却引发了我这个设计老司机的很多回顾和思考:
我们做的“设计”价值到底有多大?
对于一名设计师,应该是怎样的定义与要求?
事实上,学无止境,即使我从事设计工作二十多年了,又何尝不仍是个学生呢?
设计教育,一个最大的误区或许是设计都从美术学起
我的设计专业是在高等美院学的,四年专业学习中,有两年是在做各种绘画和装饰图案练习。而在考学前我还学习了两年的基础绘画。学设计为什么要花这么长时间学美术?那是因为传统上大家认为,设计的基础是美学和手头的技术。但我越来越认为,这并不一定是学设计最好的方式。
早在90年代初,我还在读大二时,我校与日本东京艺术大学的初级学生举行作品联展,当时我就有这样的感觉。我校的学生作品基本都是各种漂亮的绘画及图案装饰画,美轮美奂,美术功底之扎实,足以让外国姊妹学校叹为观止。而同届日本大学生的作品,有很多却是各种奇奇怪怪的物品的展现和装置,用每种物品和装置表现某种思维和概念。这让我感到到中外设计教育的差异:我们的作品来自于手,而他们的作品来自于脑。
这种美术教育毕业出来的设计师后来很多都成了“设计师傅”:设计作品缺乏创意思想,醉心于各种外在形式的表现。使得我们的各种设计仅在视觉上唯美,却没有作品(产品)本身的意义和灵魂。在很多时候,我们的设计师都只是在单纯摆弄一些视觉元素。不论你愿不愿意,用句糙话讲:你丫就一美工!
回头看自己十几年前的设计,何尝不都是如此呢?
电脑与网络让设计师成了素材搬运工
90年代后期以后,相当多的设计师学习设计是从学电脑软件开始的。以至于他们错误地认为学软件就是学设计。很多电脑培训机构则以培训设计师的名义,教人很浅地学习设计软件,来蒙骗那些热爱想学设计,又天真地以为能“短期速成”的人。

我并不反对那些后期半路出家想学设计的人,从任何时间学都不晚,但在设计这条路上想学好和发展不易,能走多远是个问题。不要为了一时找工作而学。建议你要更多了解设计的意义,更远地考虑自己今后适合的方向。
很多企业都自己招聘“美工”,这在客观上确实解决了很多岗位需求和就业问题。但大部分美工在企业只能作为基础的执行岗位,他们在企业中没有突破创新能力机会,没有前景和未来。后来又迷茫地改行了。
电脑和网络极大地方便了设计,对于很多人来说,这既是幸运也是悲哀。科技的发展反倒让一些人的手和脑更加退化了:他们很少思考,极大依赖于工具,每天忙于在各种图库、素材中剪切拼凑,做着搬运工的角色。这跟设计的意义越来越远,根本的原因,在于他们正一步步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
你做的是真设计还是伪设计?
从设计学生到设计师最重要的一个区分就是,你做的设计能被实际应用吗?解决这个问题不难,通过一定的实习可以解决。
但而这个问题也可以反过来问设计师:你做的这些“实用设计”,有真正“设计”在里面吗?这才是真正扎心的问题。
不能应用的设计和没设计感的应用设计都是伪设计!
记得我刚毕业的那一段时间,设计本身对我不是难题,难题是我的“设计”如何跟社会实际对接。学校里只学到了理论、见识和专业,却缺乏实际的社会锻炼操作。连我们那些高大上的“毕业创作”,都是自己“命题创作”的。学校的宗旨美其名曰是更注重培养我们的意识,而非技术。但我发现,当时社会需求的设计意识远低于学校的设计思想,而在技术方面的需求又高于和偏离学校所学。所以我花了一段时间下工厂、学工艺、并在那时没人懂、没有书的情况下,生学当时还是全英文版的电脑设计软件。
可是当你成为“设计师”,做了很多年后,却很难拿得出一件像样的作品?一般人都以为设计师都有很好看的设计作品。其实大部分设计师常年都在干“各种实用的活儿”,我们叫“行活儿”,基本拿不出什么可看的东西。当设计师变成“老油条”时,他基本也失去设计了。
设计是以什么角度来思考和创作的?
总是一直呆在电脑前,只用眼睛看,手上不停操作。这是设计吗?从不思考为什么这样做,这就是典型的美工。
今天我想说,设计应该先从文案而来。因为文案可以表达内容,可以描述设计。即使你不善于运用文字,但脑子中一定要有,那就是思想。如果要在思想的前面加一个属性,那就是人文思想。
设计本身就是人文精神的体现。尽管我们所说的设计离不开商业设计,但商业的本质是创造和传递价值,而一切价值都是在人文思想上产生的。人文思想是一切设计和艺术创作的方向和准则。
我认识的一位国际著名设计大师,也是我的老师。他以前在博客上总是发一些跟设计“无关”的社会事件及动态,以至于他的“粉丝”经常抱怨,希望他应该多谈论展示些与设计相关的内容。但这位设计大师时常表现为一种老愤青和老顽童的状态,他依旧坚持对各种社会现象问题发表“见解”,以至于有些话题和字眼敏感,账号都数次被“封杀”。
而我很理解他的行为:
作为设计师,我们更应关注和理解那些设计之外的东西,因为那才是人文思想的本源。设计要让人愉悦,也要有突破,还要有社会责任。所以设计师的思想不仅要先锋,更要锋锐!不能是犬儒!否则你就不可能具有突破和创新的能力。创新是生命,也是革命!设计不是请客吃饭,设计就是敢于在新思想上真刀实枪地干!
近些年来我们的社会在飞速改变。商业逻辑、设计需求和设计手段也日新月异。科技和互联网的发展,使设计技术变得越来越容易,却使设计师生存越来越困难。浮华和浮躁没有让设计更有价值,有深度的东西大家不关注,都在拼命忙于制造视觉快餐和垃圾。
设计师需要不断快速学习和进步,但我们懂的越多,我们就会发现,我们不懂的就更多。我们其实无法“完成”设计学生到设计师的转变。
在设计这条路上,我们永远是个学生。
这篇文章,我居然把自己写哭了。。。
我是金钻子,资深设计老司机,欢迎关注。
- END -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