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私单的根本意义是什么?【设计史太浓】

Recommand
深圳/艺术工作者/3年前/3049浏览
接私单的根本意义是什么?【设计史太浓】Recommand

你要混饭吃,还是要做饭吃~

接私单在设计行业属于普遍现象,公开秘密。


这是设计师工作之余最直接拓展收入的方式。


根据经验,喜欢找上班一族设计师完成项目的甲方,本质上是希望省钱的,真正有预算有实力的雇主都会跟公司主体合作。


所以私单通常是一些规模较小的项目,换位思考,如果项目重要并且大型,你也不会找人兼职做,因为风险太大。


而且很多接私单的朋友本身相对缺乏责任心,原因不复杂,因为有退路,私单做砸了起码还有本职工作保障。


所以希望通过做私单赚很多钱的目标不太现实。


问题来了,做私单的根本意义到底在哪里?


真的就是帮补家计吗?或者是美其名锻炼手艺吗?


如果是,我觉得也没问题,但这样的目的会带来副作用,比如帮补家计消耗时间造成的机会成本会否影响你的职业晋升。


锻炼手艺消耗的时间会否透支你对设计的兴趣,从而缩短职业寿命?


如果都不介意,那么好好的通过私单来赚钱也是不错的。


但假设你有一种更长远的需求,做私单的意义可以再大一点。


比如积累独立案例跟培养未来客户,那么赚点小钱就是顺带的。


这里涉及一个更本质的问题。


作为设计师,经常为雇主做策划分析的你有无认真为自己规划过人生?


设计师其实也要对自己的人生做设计,“Design”这个名词本身就包含了规划的含义。


而30岁左右是最适合的,30岁之际,设计师就需要好好想清楚要否继续在这个行业。


如果继续,将来在行业的定位是什么,最终要达到什么目标,以及如何去达到?


你也许会说,有份设计工作混口饭吃就可以,这样想的人往往最后都在35岁时面对中年失业危机,因为混饭吃的人不会自我增值。


没有明确规划,30岁后的你一定会困惑,茫然不知所措。


相反,有了规划就能产生笃定感,不会随风飘摇。


我在大学毕业那天就立志以后要走创业路径,做一间设计公司。


因此在8年的上班生涯里,全部事情都围绕这个目标在准备。


为了积累更多人脉,我有意识去切换不同的公司,从几个人的小公司到上万人的上市公司,并且特别喜欢结交业务销售类的同事。


同时从2010年开始在网上做不同类型分享,主要是案例及文章。


往后我的大量私单都是从这些路径中产生,而当我创业后也能因此承接一系列上市企业的项目。


这种情况被我视为复利效应,跟在银行储值一样,不断产生利息。


综上所述,将话题回到接私单,谈几个接私单的路径及注意事项。


其一是来自同事亲友之间的介绍。


在行业久了身边的人就会给你一个“功能标签”,比如小明一直做房产中介,那么房屋买卖就会想到他。


但我们一般优先亲友之外的项目介绍,因为能在商言商,亲友项目一般不建议接,往往吃力不讨好,中间夹带太多人情世故。


来自同事的介绍要懂得回馈,回馈方式很多种,第一是自然是要做好项目本身,这样一来不会辜负同事信任,不给他丢面子,其二则是客户还会带来裂变。


第二请客吃饭一类要主动,吃饭本身不是双方目的,是为表谢意与尊重,这样日后对方更愿意给你带来新的介绍。


至于是否要给所谓“分成”,也可以放在桌面上沟通,因为假设双方在一个公司,业务提成是一个合理存在,坦诚即可,不要拐弯抹角,避免制造误会。


第三则是可以也给对方介绍其擅长的业务,这是一种最健康的互惠方式。


第二种接私单的有效方式就是线上了。


很多朋友没有整理案例的习惯,其实设计师而言,案例本身就是我们的“产品”与“获客工具”。


所以如果希望持续获得新业务,就要善于将这些案例进行“再包装”,分享到自己的社交平台或者专业平台,前提是这些案例允许分享。


如今很多专业平台其实都开始流量荒,因为大家已经在一个存量市场中竞争。


很多早期权威平台如今也逐渐没落,比如红动、68、创意中国等,已经很难单纯通过发布案例触达意向客户。


所以我们在不同的时代要紧扣主流平台,跟随平台一起成长,才能分享到流量红利。


比如现在图文的主战场是公众号与知乎一类,短视频则是抖音,视频号一类,要根据自己擅长的优势在这些地方开辟土地,关于这些我们在自媒体的话题中可以再展开一下。


私单主要的冷启动就是这两种途径了,如果做得好其实会不断良性循环,因为有了基本的客群基数。


我们要记住一句话:任何生意本质上都是人跟人的联系。


一个人背后就是一个圈子。


而同时,留不住老客户,发展新客户都是徒劳的。


要珍惜通过冷启动方式积累下来的私单客群,然后不断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目的去优化合作关系。


优化的含义是,私单价格要符合当前实力,设计师能赚钱的根本并非项目数量,而是单位价值,单位价值跟输出质量成正比,而且只要这样你也才能真正帮客户解决到问题,彼此达到无法割舍的境界。


另一个层面的优化就是你的定位问题。


比如以后只想做一名出色的品牌设计师,那么UI类的就不要接了,介绍给别人,这样才会越来越精进。


甚至再往上一层走,你要聚焦于品牌设计中的科技企业领域,那么服装类也不要接了。


大家看到这里,可能会吐槽在我口中怎么私单好像很好接,接不完似的。


告诉各位,并不好接,但如果真的能做到我以上列举的方式,其实也没那么难。


难的在于是否愿意投入、取舍、学习、经营与坚持。


接下来谈一下自媒体经营与书籍出版。(下回待续)

视频版本请点击“阅读原文”!

65
阅读原文
|
Report
|
58
Share
相关推荐
评论
in to comment
Add emoji
喜欢TA的作品吗?喜欢就快来夸夸TA吧!
推荐素材
You may like
IP设计合集 DGS FRIENDS
Homepage recommendation
相关收藏夹
学习用
学习用
学习用
学习用
作品收藏夹
思维逻辑
思维逻辑
思维逻辑
思维逻辑
作品收藏夹
文章
文章
文章
文章
作品收藏夹
海报
海报
海报
海报
作品收藏夹
优秀文章
优秀文章
优秀文章
优秀文章
作品收藏夹
大家都在看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