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身AI时代,设计师应如何重新定位和发挥价值?

北京/设计爱好者/4年前/197浏览
置身AI时代,设计师应如何重新定位和发挥价值?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我们已置身于万物智能化社会演进中,人机交互的关系也在悄然变化。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

我们已置身于万物智能化社会演进中

人机交互的关系也在悄然变化

为了让大家更多理解这个年轻的话题

IXDC邀请了徐濛先生来大会与大家分享

面对AI时代的新型人机体验设计

undefined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以对话式交互为核心,将语言、语音、图像等技术结合的智能交互应用日益广泛。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跨越语言、语音、图像等模态的智能人机交互,正重新定义着我们所理解的现实生活,我们已置身于万物智能化社会演进中,如今,几乎所有应用程序都使用了AI。


在过去不长的时间里,我们共同经历了:智能手机替代诺基亚、微信替代短信息、电子地图替代纸质地图、机器翻译替代人工翻译、智能诊断代替排队问诊…我们一次次为新产品而欣喜,又一次次从适应到习以为常。


技术的发展,正在革命性的改变人与机器交互的方式,人与机器之间的关系也在悄然发生改变。各式各样的产品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已知规律和惯有思维不断地被打破。这是科技的力量,也是产品体验设计的力量。

undefined

▲获得国际奖项


作为百度AI落地的重要场景产品,百度地图打造出各种AI技术结合“出行”与“信息”服务领域的创新体验,结合用户画像,提供更丰富、更精准的出行建议与内容,力求把数据转化为对日常出行有真切帮助的落地形态,让出行更美好。探索设计也得到了行业内的高度认可,荣获日本"G-MARK" Good Design Award 2020 和 中国"红星原创奖 2020" 。


undefined

▲AI终端体验-帮助用户思考而非减少


2020年突发疫情带来严重的社会影响,利用AI技术提供疫情相关服务设计,也是百度地图的历史使命。

在面向中国的疫情抗击过程中,百度地图结合疫情状况大数据,为政府与个人提供了基于地理位置的迁徙地图、人口流动分布热力图、疫情小区查询、生活便民地图、复工地图等一系列出行服务体验的解决方案。累计提供超22.4亿次使用。


undefined

医疗的问题,是世界性问题,但是中国目前所面临的医疗问题更为严峻,诸如老龄化问题加剧、医疗资源有限、医疗资源结构性失衡等。百度灵医智惠应用AI大数据能力,通过提供顺畅、友好的多端服务体验设计,连接院内院外场景,为医生和病患提供更加贴心的智能服务体验。

▲AI技术可感知-新的组织方式


院内可通过AI学习构建适合临床辅助诊断的体验流程,覆盖筛查、诊断、治疗等多环节,深度插入基层医院、医生,诊疗流程,根据医生工作状态时的核心诉求以及具体使用场景的实地考察,有效解决基层医生在临床诊断过程中的易误诊、漏诊的痛点,从根本上帮助基层医生提升诊疗水平&效率;


院外则基于AI数据分析及语音能力,定义全新多感官智能互动体验系统,分别从听觉/视觉/触控/距离/环境/等多层认知层面降低用户负荷,通过搭载智能硬件,为患者提供主动式的健康管理服务:智能诊断,在线数据分析,智能提醒服务,定期家庭医生连线复诊等功能,为病患提供更加智能且便捷的互动体验。

undefined

▲百度灵医智惠-登上北京日报专版


针对突发性疫情,快速建立智能交互体验解决方案,通过为中国公民免费开放“智能问诊系统”,有效缓解在线咨询平台的人力不足的压力,同时通过疫情状况统计的公布,能够让大众随时关注疫情走向,提升自我防范意识;患者也可以在家通过自我隔离得到更加专业的问答与智能化的诊断(包含常见问题解答、标准化预问诊路径、在线医生咨询辅助)有效减少人群交叉感染的风险,维护社会稳定。


2020年百度翻译还推出多项防疫服务,在及时准确地向全球范围内共享疫情信息中发挥着作用。在网页端上线“生物医药”引擎,全网免费在线使用,为抗疫工作者翻译提速。针对疫情严峻地区进行多语种专业词汇翻译优化;通过多端向用户传播防疫译制视频,高效传递防疫经验。相信在未来,它将会在更多样的场景中与用户互动。

undefined

人工智能是一个类生命的系统,可以从大量人类知识中汲取,系统规模化学习,有目的地推理,并与人类自然互动。让用户感受到系统的“真实”和“活力”,设计师需要对人们行为、生活场景和智能技术的有更深度理解。创建真正符合人们认知的体验,以确保AI驱动的产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我们所关心的其实一直都是人与机器、人与人、人与环境沟通的体验感受。这个过程,也在因技术的进步,而产生新的体验与设计对象。


给技术产品赋予人类的性格特征似乎已经成为趋势,被赋予的不同"人格"的机器所引发的话题也不尽相同。比如仿真机器人带来的恐慌,和大白的爆红。但事实是:即使有了深度学习的加持,现阶段的机器还远没有到达真正"智能体"的标准。既然如此,引发恐慌的究竟机器人的技术,还是它过强"人格"所触犯到的人类的存在感边界?

undefined

▲AI终端体验-共同进步,共建事物与个体的意义


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从心理学的角度,由于在外形设计的层面,若机器依旧停留在工具的外形纬度,人类下意识本能的判断也就将其归为了工具的类别;从发明的角度,被人类发明的机器/工具,除了本身具备特定的功能之外,还取决于被如何使用或如何定义。简单来说,同样一把剪刀,可以是工具也可以是凶器。计算机或是智能机器也是同样的道理。


因此,将机器"人格"化的方向,不是赋予机器所谓独立的"人格";而是让机器拥有更有情感、更人格化的设计,让人类和机器能够产生情感上的沟通交流甚至共鸣,能够更好的相互适应。


徐濛老师之前在IXDC国际体验设计大会深圳站中,曾以“面向未来的地图体验设计”这一题目演讲分享。将在IXDC2021大会分享百度在人机交互之间的用户体验案例经验与思考,探索如何将技术进行应用,从而创造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改善人们的生活。

undefined

人工智能是一个类生命的系统,可以从大量人类知识中汲取,系统规模化学习,有目的地推理,并与人类自然互动。因此智能机器与人类之间的交互需要一种全新形式的用户体验设计,一种为人工智能量身定制的设计原则和方法,这不仅仅是一个触点的设计,而是完整系统的设计流程。


首先AI决策和交互的抽象化,要聚焦用户的理解和期望,这是建立信任的基础;而互动中,交互模型需具备随时调用任意层级的能力,在任意节点和用户心智去匹配,给用户及时的信息行动反馈。让用户感受到系统的“真实”和“活力”。设计师需要对人们行为、生活场景和智能技术的有更深度理解。


做为技术中台产品用户体验团队,我们一直在探索如何将技术进行应用,从而创造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改善人们的生活。比如在地图的体验设计中,语音对话/A建模技术进一步放大出行导航用户的感知能力,帮助用户在复杂环境中更直观地认知世界,与世界更自然地互动;基于时空大数据的智能推荐,产生顺应场景流动的信息流,帮助用户分析决策,释放用户脑力,提升出行效率。而AI赋能的办公平台如流,以智能的“流式”设计方式赋能企业全流程工作场景,实现沟通、协同和创新的互通互联,为企业打造行云流水般的智能工作体验。


我们生活在一个重新定位,令人兴奋的时代,人工智能仍然是一个年轻的话题,它将在未来几年中蓬勃发展。对于设计师,这是一个巨大的机会,我们需要改变调整传统设计方法,构造使我们能接近目标的设计方法和流程,创建真正符合人们认知的体验,以确保AI驱动的产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0
Report
|
收藏
Share
相关推荐
评论
in to comment
Add emoji
喜欢TA的作品吗?喜欢就快来夸夸TA吧!
推荐素材
You may like
相关收藏夹
ip形象设计+表情包
ip形象设计+表情包
ip形象设计+表情包
ip形象设计+表情包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企业展厅/文化墙 参考
企业展厅/文化墙 参考
企业展厅/文化墙 参考
企业展厅/文化墙 参考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IP形象及IP内容
IP形象及IP内容
IP形象及IP内容
IP形象及IP内容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IP形象——动物类
IP形象——动物类
IP形象——动物类
IP形象——动物类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文创
文创
文创
文创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一些小动物
一些小动物
一些小动物
一些小动物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大家都在看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