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流量开战?保险获客成本涨不涨?贝小保有话说
互联网核心便是流量,为了打赢这场流量之战,某些业内人士研究出来新玩法
中国保险已经进入线上流量的时代。
据业内人士估计,整个行业有不低于3万家小型保险流量工作室。并且这些小工作室的盈利能力远比想象中要厉害得多,几人的小团队,都可以月入十万。随着越来越多的保险从业者涌入,保险行业的流量红利正在慢慢流失。有些细心地从业者统计发现,“相比于前一年,业内的获客成本上涨超过一倍。”据某公司透露,现在的获客成本居然已经达到了千元级别。
互联网核心便是流量,为了打赢这场流量之战,某些业内人士研究出来新玩法,他们潜入理财、医疗、养生、母婴、教育等细分场景,深耕流量,有些甚至选择重新开辟线下流量。显而易见,保险流量,已经进入了深耕的下半场……
流量之战的爆发,带来的影响必然是获客成本的上涨。作为保险人,如果你还没发现这一影响,那么你确实要好好补补课了。
其实保险流量的爆发可以追溯到去年下半年。是否记得去年8月,今日头条突然打出了一款名为“水滴百万医疗险”的保险产品广告。在当时,这是相当大胆的一个做法,毕竟保险行业有其特殊性,这种直接通过广告投放保险的方式在当时并不为大家看好。保险产品并非强需求产品,并且大部分产品的售出是建立在一定的信任度之上的,因此互联网销售并看不到发展的空间。但万万没想到,这款产品却杀出来一条惊人之路。有知情人士透露:“很难有人想象,这款产品有多赚钱,它的利润,可能都超过现金贷。”
为何这款产品会在大家都不看好的情况下爆火?
首先,它碰巧踩到了网络流量的一个爆发点。网友们突然对保险产品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其次,由于这个产品的特殊性,非常符合互联网的特点。这种保险第一个月只需要交3元,然后一个月只需要交几十元,一年399元就够了。而且它的保额高达600万。投保金额低,保费高。用3元钱换600万保险金听起来很诱人。用户不需要太长的决策时间。各种优势创造了这种受欢迎的保险产品。
这种爆火的产品必然受到行业追捧,看到了产品的暴利,保险公司开始纷纷挤入,尝试打造类似的百万保险产品,用广告的模式直接投放。刚开始,大家也都赚到了点钱。但今年开始,这类保险产品似乎不灵了。流量被不断瓜分,获客成本也基本要200到300元,而这款产品才卖399元,利润可想而知。更何况,还有些交了几个月保费,突然不想交钱的用户。
流量池被分抢,红利也被迅速榨干。通过广告直接销售保险的方式必然会失灵,保险流量的1.0阶段结束。于是,保险流量的2.0玩法开始出现,即社群。将有保险需求的用户导入社群,再进行“一对一”的私人订制,以此转化流量。1.0模式中,没有人工客服,就是直接的广告投放;而2.0模式中,增加了人工咨询,进一步促进转化。这种方式也是爆火了一段时间,但这种社群模式的流量成本也在暴涨。保险流量2.0阶段的黄金期正在过去,行业中的一些超前玩家,已开始跨入3.0时代……
在流动的变化模式中有一些规则要遵循。最初是大流量广告模式;红利用完后,是小流量池模式。最后进入垂直细分模式,甚至返回离线模式。保险的流动似乎经历了一个完整的流动循环。
虽然流量越来越难打,但从长远来看,中国保险流量刚刚觉醒,机遇多多。目前,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保险市场。瑞士再保险集团首席经济学家安仁利预测,10-15年后,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保险市场。他还预测,5年后,中国将尽快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可以说,中国保险业的发展与民族运动息息相关。对于整个保险业来说,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