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做交互作品集的想法总结

深圳/UX设计师/4年前/218浏览
关于如何做交互作品集的想法总结

给不知道怎么准备交互作品集的同学们一些思路

产生这个想法并有动力提笔的起因是,最近在公司与同事一起做交互招聘的作品集筛选和初面,浏览了很多毕业生的作品集,大家的水平参差不齐:


【好的作品集有自己的好法,一般的作品集都很相似】


这个过程让我回想起三年前研究生毕业时,奋战作品集的经历。于是我又翻看起当初自己的作品集,不得不承认,当年自己能找到满意的工作,实属幸运。


但回看我6年的设计学习经历和3年的大厂工作经历,时间虽不算长,但在视角、眼界、思考方式等方面,我都获得了一定的成长。


因此借机整理一下自己在本科、研究生和工作阶段这9年中,对交互认知产生的三个阶段的的变化,这也是最近在判断交互作品集是否优秀时的心得:

1、模糊了解阶段

2、模版化认知阶段

3、综合运用阶段

1、模糊了解阶段


之所以称为模糊认知阶段,是因为此时我们对交互仅有初步了解,尚不知如何做,更没有形成思维习惯。


这个阶段我们对交互设计的理解,大多停留在“设计手机app或网页”的认知上,但这只是交互设计的部分表现,不代表交互的全部。


本科时,老师教授的是:交互是指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互动方式;而学生则认为:交互就是进互联网公司画线框图。学生却无法理解老师说的广义交互概念,因此这种认知差让我一度觉得在学一门玄学。


但其实的确如老师们所说,“交互”一词本身的范围就非常广,只不过这十年互联网行业比较火热,且服务多以手机为载体承载,因此交互在手机APP中的表现更容易让大众看到。跳脱出大众认知的狭义的手机交互,交互可以涉及到各行各业,包括工业产品设计、服务体验设计、和互联网产品设计。因此,可以说广义的“交互”是一种在不同行业中解决人与人/物/事之间互动问题的思维方式。

2、模版化认知阶段


既然说交互是一种思维方式,那问题来了:当抽象理论与实践脱离时,我们便无法将理论内化成为认知。


所以,为了从实践中理解并运用交互思维,学校会引导学生遵循一套通用模版来搭建一个从0-1的产品:问题定义、用户调研、用户画像、故事版、行为地图、商业模式、线框图、组件设计、高保真展示。


这套模版流程的出发点是好的,可以帮助我们从用户角度出发定位问题、细化行为粒度挖掘痛点、解决问题并进行视觉呈现。但也容易产生照猫画虎的问题:容易因为遵循流程而忽略每一步骤的真正意义,导致作品的整体思路脱节甚至毫不相关。


这也是我在浏览许多交互作品集时,最常发现的问题。这些作品看似很完整,每一步都用了一页篇幅陈述,但少有人能够清晰明确地展示如何从上一步提炼关键结果信息到下一步作为理论或数据支撑,导致前期的设计调研无法支撑最后的设计结果,很难产生针对性解决问题的方案。


同样,这类同学在面试阐述作品集方案时,逻辑思维也是断层的。他们只会一页一页陈述自己做了什么,无法从每一步中提炼关键点串起整套作品。


因此,作品集中流程完整不代表交互能力强,只能说明作业完整度达标。

3、综合运用阶段


我们要理解的关键道理是:模版流程帮助我们内化交互思维,但交互思维的运用没有模版可言,不同问题应该有不同的处理和思考方式。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岗位细分,以前学习的一整套交互流程中,可能只有一小部分是由交互岗负责。例如,功能定义和用户访谈部分,会分别由产品策划和用户研究团队负责。因此,工作中的交互需要把“问题分析-问题解决-设计呈现”的这几步做深做细,而不是用模版化流程中一页带过的界面线框图展示。


好的作品不在意设计点的大小,而在于是否深入思考。任何需求都会涉及到多方面的考虑:对业务理解的程度、用户对页面定位的认知、用户行为的洞察、交互和跳转逻辑、屏幕展示效率和用户关注点等。


除此之外,实际工作中,大部分的需求是优化从1到100的产品细节,而不是搭建从0到1的产品框架。每个细节都需要结合用户、运营、开发一起来考虑方案的可落地性,也需要考虑与已有产品部分的结合方式、交互规范、用户习惯等等,这些是实际工作中交互岗需要考虑的部分。

给找交互工作的同学最后一点小建议:


实习经验很重要。有专业的人带领可以帮助我们从模版化的交互思维中跳脱出来,形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考方法,也可以接触到工作中各个岗位,了解真实工作情况。最关键的是,有实习经验的作品集更容易从海量作品集中被挑选出来。


对于没有参加过实习工作的同学来说,需要靠自己摆脱模版化交互思维:


一方面,多看成熟公司产出的具体案例设计思考文章,重点关注文章中设计层面的分析,而非产品功能的解读(很多同学在作品集和面试中过于强调产品功能的优缺点,而缺少具体设计的思考),关注问题解决方式的考虑方面和切入点;


另一方面,结合上述积累和消化的思考方式,尝试对现有应用做改版设计。这个训练不能仅停留在视觉优化层面,而是需要针对某个体验问题做方案的解决和呈现,争取做到页面上每一部分设计的内容、形式、布局、位置、大小、颜色都有理有据。


最后,好的作品集不应拘泥于形式、流程和数量,重点是展示思考的深入和全面程度。设计没有公式模版。



鱼籽的碎碎念想法,不定时分享

5
Report
|
5
Share
相关推荐
评论
in to comment
Add emoji
喜欢TA的作品吗?喜欢就快来夸夸TA吧!
推荐素材
You may like
MOVA 扫地机器人-活水版
Homepage recommendation
Segway E3 Pro|Own Your City
Homepage recommendation
韶音OpenFit 2+
Homepage recommendation
相关收藏夹
IP形象——动物类
IP形象——动物类
IP形象——动物类
IP形象——动物类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ip形象设计+表情包
ip形象设计+表情包
ip形象设计+表情包
ip形象设计+表情包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企业展厅/文化墙 参考
企业展厅/文化墙 参考
企业展厅/文化墙 参考
企业展厅/文化墙 参考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IP形象及IP内容
IP形象及IP内容
IP形象及IP内容
IP形象及IP内容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文创
文创
文创
文创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一些小动物
一些小动物
一些小动物
一些小动物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大家都在看
Log in